201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7年校友文萃 >

好汉不提当年勇大谬不然----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7-07-02  【字体:
好汉不提当年勇大谬不然

好汉不提当年勇大谬不然
——祝贺大学同窗卫国兄大著《文苑撷英》出版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文摘报》2017年6月10日8版《老年十忌》之六,是“提当年勇”。也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意思。这话几乎是老生常谈。其实大谬不然。还有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过去”就是“当年”。只要不是虚度年华的人,总是“想当年峥嵘岁月稠”,这其中有多少“当年勇”在里边。历史过去,当年勇就不能提了?一提就不是“好汉”了?我们的国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切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都是为了纪念人类、国家、民族、人民,个人和集体各色各样的“当年勇”。

    西方有一句话,“回忆年轻时代的成就,可以温暖老年人的心灵。”这句话要温馨得多。

    最近,大学同窗原山西省侨办主任林卫国先生惠赠一部新著《文苑撷英》(事象篇)。这是他计划出版《文苑撷英》三部曲的第一部,以后将陆续出版第二部(人物篇),第三部(议论篇)。2013年,我曾经把山西省记者报道林卫国华侨工作的突出成就《福建老人扎根山西抢救华侨史》一篇文章推荐给我们芙蓉网。林卫国先生为了华侨,他搜集、研究、整理、出版大量文字资料。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华侨对祖国各种贡献,卫国兄作了大量工作,可谓呕心沥血,他作为有心人,积累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料,由于作者对历史、文化、民俗事象、民间艺术,有广泛兴趣,他发表了难以计数的文章。《文苑撷英》三部曲就是华侨研究的副产品,更多涉及的是中国文化事象、人物的领域。

    这部著作涉及同窗、师友、家庭、亲戚、友人,印制精美,前边许多珍贵照片,头一张照片就是1962年12月4日“鼓浪编委暨系文学爱好者合影”,《鼓浪》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一份文艺刊物,这是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支持下,国学院学生创办的。我们在厦大中文系学习期间,同学们很热心办这个刊物。1962年12月4日,是我们大学毕业前半年的合影。后排左4就是卫国兄,后排右1是刘再复兄,二排右3就是本人。这是本人保存的一张照片,几年前我寄给卫国兄,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在著作上印制这么清楚。令人欣慰。

    《后记》提到“大学毕业后,我先后从事教育、文化、侨务、外事、旅游、新闻、党务等工作。我热爱我从事的所有工作。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无论走到何地,我对当地的历史进程、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方言土语乃至神话传说,都兴趣盎然,十分留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找一些相关的地方文献(如地方志等)来看。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我都要做点记录和钻研,并将心得体会诉诸笔端。发表过的东西,几十年积攒下来竟然有一百多万字。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民俗事象,文化人物和理论思考。”

    可以给人明显感觉到,卫国兄的“当年勇”,可谓洋洋大观!他不仅是华侨“好汉”,而且是文化“好汉”!这么丰富的经历、文字资料,如果不整理出版出来,谁能够知道?这些资料能够整理出版,就是国家文化财富的点点滴滴,我国无数文化人的点点滴滴,会聚起来,就可以形成我们国家文化丰富的江河湖海。这是卫国兄对国家文化的贡献。值得点赞!

    这部著作中的“向《厦门日报》投稿”一文,有一段提到我,是这样写的:“中文系有一份文艺刊物《鼓浪》(当时是油印),是鲁迅在厦大任教时倡导创办的。从1961年起,我被推举为编委。郑波光同学给我翻拍了一张照片‘鼓浪编委暨文学爱好者合影’,摄于1962年12月4日.后排左四就是我,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有些影中人后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界的精英。例如后排右一的刘再复,后来成为闻名中外的文艺评论家、散文诗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后定居美国,为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先后在海内外出版《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读沧海》等数十部著作。又如中排右三的郑波光,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集美大学中文系1994年创系主任、教授,影响较大的论文有《王蒙艺术追求初探》、《试论史剧理论与悲剧理论的区别》、《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毛泽东与中国文学》等……”。

    这部著作《后记》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到我们1963年毕业厦门大学中文系同学四个人,其中也有我。是这样写的: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厦门大学校友刘再复、郑波光、郑世铿、庄战成等对我的鼓励,感谢民俗学家张余、聂元龙和群众文化专家赵文榉等对我的肯定,感谢我所在单位领导对我的理解,感谢我的海内外家人对我的支持!”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展览,我们阅读许许多多回忆录,我们看到国家、民族、集体、团体、个人许许多多回顾辉煌的成就,我们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激励,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是无数“当年勇”的“好汉”创造出来的。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好汉们,多多回顾当年辉煌的勇。相信后来者也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力量和启迪。

2017•6•23•厦门前埔 


《文苑撷英》书型


1962年厦大中文系《鼓浪》编辑部及文学爱好者
后排左4:林卫国、 后排右1:刘再复、 二排右3:郑波光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