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7年校友文萃 >

艺术不是高科技 艺术是人的灵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7-05-23  【字体:
艺术不是高科技

艺术不是高科技
艺术是人的灵魂
——纪念《西游记》总导演杨洁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文摘报》2017年4月22日头版头条《拍西游 历经不止八十一难》。这是一篇纪念4月15日刚刚逝世的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的文章。杨洁女士享年88岁。这篇文章题头有一段文字是突出介绍这部连续剧的影响的:“超高的收视率,3000多次的重播,‘霸屏30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播出,86版《西游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它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的欢乐,最终沉淀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种成绩,堪称辉煌!

    杨洁86版《西游记》是最有资格配得上中国古代经典神魔小说吴承恩《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正如王扶林87版《红楼梦》是最有资格配得上中国古代经典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虽然都拍了电视连续剧,但是特别好,让人愿意反复欣赏的,只有个别情节个别演员的表演,作为整体欣赏的圆满还没有达到。至于后来翻拍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直没法看。

    看了纪念杨洁的这篇文章,感觉当年拍摄《西游记》,条件那么差,导演实在太不容易了。这篇文章有五个小标题:一,拍到半截没钱了;二,“六小龄童从高处摔下来”;三,“抠像”鼻祖;四,古典名著首次用电子乐;五,主题歌让杨洁落泪。

    看这篇文章,杨洁的坚持、付出、奉献,令人肃然起敬。因为资金不足,让她忍痛把原计划30集,砍掉5集,最后是25集结束。她的坚持,让《西游记》完整拍摄成功,她的坚持,让我们不但看到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而且首次听到电视剧里边新鲜活泼的电子乐。一个没有经验的女导演,带领上百人的剧组,只有一台摄影机,走遍大半个中国,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拍成新中国第一部魔幻神话长篇连续剧。值得全国人民永远为她点赞。

    杨洁版《西游记》百看不厌,而新版《西游记》虽然服装,场景,色彩,制作,十分鲜亮,演员也卖力,但是,就是不爱看。现在可以用许多高科技手段,当时杨洁制作方法、手段可能简单、甚至笨拙,但是表演朴实、真挚、到位,让人感到就是那么回事。现在虽然借助许多高科技,但是拍摄、表演,给人不是那么回事的拙劣感觉,就是不爱看。

    今天纪念杨洁,给观众突出印象,就是:艺术不是高科技,艺术是人的灵魂。是艺术家献身艺术最真挚的灵魂!

2017•5•19厦门前埔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