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7年校友文萃 >

情怀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7-03-12  【字体:
情怀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

情怀“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第七章第二节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回忆十几近20年前自己颇费心血的学术成果,有一点恍若隔世之感,同时也有学术上“再活一次”的快乐。上一篇文章篇末,我提到著名作家余华,本教材把余华《活着》、苏童《妻妾成群》、王朔《顽主》当时三位青年作家并列放在一节,就是第七章第一节第27小节。余华1960年出生,苏童1963年出生,王朔1958年出生,对我们这些40年代初期出生的文学教书匠来说,他们都是出类拔萃青年才俊。

    我是在撰写教材第七章小说(中)第二节“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当中,阅读大量资料,方才特别关注余华这位青年作家的贡献。以前并没有专门研究,我是吸取许多研究者的高见,加上我的一点理解,方才写出我的综合见解。

    “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这一节,是分量相当重的一节,比第六章第一节“小说创作及其流变轨迹”,分量更重,字数更多。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更加复杂。我特别欣赏主编唐金海教授独到的这一设计,而且把这一重任交付给我,这是对我的特别信任,这是不能辜负的,否则对不起人。今天我翻开这部教材385页右边天头,2004年6月22日,为了避免忘记,我记下这样一些文字:

    “上海交通大学庄来来先生文章《‘重写文学史’的新探索》(评本教材)第五自然段写道,‘还没有哪一部文学史在每一个章节里,如此透辟地分析和论述中外文化的渊源关系,在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一节里,就作了这样的论述’”。然后就在文章中引述了本部教材385页由我撰写的第二段开头四行:

    “影响中国小说由古代向现代变革转型的,首先是西方文化思潮、文学思潮。光靠中国传统小说自身的运作,是不可能有20世纪中国小说的现代风貌,更不可能逐步地与世界小说在艺术技巧、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与接轨的。”

    我弟弟的二儿子我的侄儿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我的著作能够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庄先生这样高度的评价,“如此透辟地分析和论述中外文化的渊源关系”,感到特别荣幸和欣慰,也算是对复旦大学主编唐金海教授老朋友有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了。

    这一节开头,我首先提出问题:百年中国小说形成、特征和发展变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尤其与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有着怎样的渊源关系?首先探讨的是百年小说思想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教材382页第三自然段,我这样写道:“为了追溯20世纪百年小说创作中外文化渊源,我们确立了百年小说审美特征作为逻辑起点。”我从黄子平等人《论“20世纪中国文学”》相当著名的一文中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审美特征是“悲凉”出发,认为这是受到鲁迅先生“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论断的启迪,是正确的,但是不够,20世纪中国文学,除了“悲凉”,还有“苍凉”。“悲凉”是“国家叙事”的特征;“苍凉”是“日常叙事”的特征。前者表现的是“人生飞扬”,后者表现的是“人生安稳”。教材380页,我是这样写的:

    “‘悲凉’与‘苍凉’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两类小说总体审美特征,它们是相应地对应着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的两种叙事法则、两种叙事模式的:‘悲凉’是宏大叙事(国家叙事)法则的审美特征;‘苍凉’是日常生活叙事法则的审美特征。‘悲’是‘人生飞扬’大叙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征;‘苍’(黎民百姓之‘苍’,苍生)是‘人生安稳’小叙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征。两个字虽看起来是‘毫厘’之差,而从小说家的审美追求、审美意向来说,两者区别却有‘千里’之巨。前者以‘改天换地’作为直接描写表现的对象,主人公多为英雄化的,情节多为大起大落跌宕多姿的,就像《子夜》,作家‘有了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茅盾语),塑造了雄才大略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结果从工、农、商、金融一起抓的巅峰,向股票市场孤注一掷、子夜时分开盘后的失败的深渊跌落,茅盾称其为‘悲壮’,但小说显示更多的还是无奈的‘悲凉’;后者‘改天换地’退居为背景,也就是‘时代’不作为主人公的直接现实,而只成为背景,就像《围城》中的方鸿渐、赵辛楣们,在抗日烽火之中,他们关心长沙战事,只是关心会不会影响他们到湖南平城一所叫三闾大学的去应聘担任教职的旅程,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的解放战争)只是远离他们日常生活的背景、茶余饭后的谈资,主人公多为非英雄化的。情节多为饮食起居人际交往的小事,有如涓涓细流、微波荡漾,回环往复。但是,事与愿违的一个又一个结局,却使主人公陷入一个又一个尴尬的生存困境之中,美感效果是‘苍凉’的。这两类小说审美特征是有所区别的。”

    这两类小说审美特征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下边,我就以鲁迅先生和余华两人小说的审美追求作为典型范例,进行不断深入地辨析和比较,我感谢教材给我提供比较充分发挥的篇幅。教材381页,第二自然段,我接着写道:

    “但是,这两类小说的审美特征也有交叉点和共同点,那就是‘凉’字。悲凉苍凉,落脚点都在‘凉’字。20世纪百年沧桑,中国社会平安时候少,动荡年代多,社会转型,时代变迁,战争不断,外患与内乱,灾难深重的国家、民族,民不聊生的国民,忧患焦灼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社会现实,使百年中的两类小说作家都基于共同的哲学理念,这哲学理念的本质是悲观主义的。实际上,从世纪初期的鲁迅的《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到世纪末余华的《活着》,贯穿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的一条基本的线索是悲观主义的。鲁迅是以尼采式超人哲学的姿态步入小说领域的,这就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挑战传统的姿态,但是,在《在酒楼上》、《孤独者》中,鲁迅‘彷徨’了,当年挑战封建传统的新时代的英雄,却如李纬甫,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命’;更可悲的是如魏连殳,甚至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成了‘已经真的失败’的失败者。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沮丧!封建势力的稳固,似乎是在坐等造反者的自行失败一样洋洋自得,而反叛传统的先行者们,却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哲学,似乎是从尼采的超人反抗哲学向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生命哲学悄悄地位移和转换,鲁迅深刻、深沉而悲哀地亲自躬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者的旅程。当然,鲁迅从尼采走向叔本华,并没有完全彻底地走向叔本华,因为叔本华的悲观悲剧的生命观,使他的美学成为精神的逋逃薮(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成为超越功利的美学,而鲁迅却像他笔下的那个‘过客’,即使身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也依旧顽强地前行,执着他对社会对人‘改造’的功利美学。鲁迅到后期,依然坚持其文学创作的启蒙主义原则。这是一种理性原则。”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认为,启蒙主义使‘一切自然的东西服从于专横独断的主体’,‘启蒙主义也可以退化为一种神话,使启蒙者丧失自我,丧失对世界的个人感知而服从于专断的理性。’有人(耿传明《试论余华小说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因此认为,余华小说的‘后启蒙’倾向,就是要从丧失自我的状态中挣扎出来,世纪末余华的‘后启蒙’、‘后人道主义’倾向,就是对世纪初期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论者认为,与鲁迅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难以直面、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相比,余华所表现出的是同样令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启蒙时代的悲剧概念已不再适用于余华小说中的人的情境。”
“在余华看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活着’,所谓‘活着’也就是尽生命之理,走完从生到死这一过程,享受可以得到的快乐,承受难以回避的痛苦。余华自己在《活着》‘前言’中写道:‘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这是作家一种很高的境界,超越现实功利的境界。小说中福贵老汉一家八口人,死了七口,他也没有因此否定生活。文章认为:‘他不是命运的反抗者,而是一个命运的承受者,他在这种承受中走向了达观和超脱,领悟了人世无常的宿命。’”

    在教材当中,我不同意余华这个看法。所以接着我提出我的见解:

    “认真说来,为活着而活着,这不是‘超越’;逆来顺受,对命运不作任何反抗,这不是‘达观’。价值理性不能专断固然不错,完全放弃价值理性,完全坠入犬儒哲学,却无论如何是一种愚妄。但余华的《活着》所展示给人们的,是人无法抗拒命运、只能承受命运。鲁迅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余华是没有‘梦’,不需要‘梦’,没有‘路’也无需‘路’的寻求。如果说鲁迅表达的是觉醒者的大悲哀,那么余华要显示的是你只能默默接受你别无选择的生存环境,其悲哀的程度是不亚于鲁迅的。在这个意义上,余华没有解构鲁迅,倒是在悲观主义上是殊途同归了,尽管余华在这方面的表现的精深广博和圆熟老到不如鲁迅——而‘悲凉’与‘苍凉’毕竟在世纪末握手言‘欢’了。但是,这里也用得着鲁迅最喜欢的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百年中这一前一后的两位作家,他们以不同方式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所显示的严峻,不正是以不同方式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吗?人们还是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寻求未来的美好的人生之‘路’的。”

    在复旦大学文学院唐金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这部教材中,我把“有着丰富社会历史蕴含”的“悲凉”“苍凉”,作为百年小说第一个审美特征。我以为,百年小说有三个审美特征,另外还有两个审美特征,一个是“以善代美”,一个是“以真代美”。并且,在最极端的小说作家当中,后两个审美特征创作出来的小说作品,还带来小说“美的缺席”的后果。后边的内容文字比起前边多得多。说来话长,就此打住。

    这篇写的长了。因为当时用心,自己回忆依然津津有味。但是,不搞这个专业的人看起来,会味同嚼蜡。应该说,回忆录都是自得其乐。自我休闲而已。

2017•3•3•厦门前埔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2023年校友文萃]
共和路的枫桥夜泊——上世纪四十年代厦门记忆------------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长寿花五彩豆洋溢阳台春色---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22年校友文萃]
胡适之的心胸与气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降尊纡贵迎来冷若冰霜------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清新凉爽的荷塘胜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感动父爱的肩膀-----------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想起1977年红学家俞平伯一首诗----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国泰民安鸟语花香----------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三张太原照片引起的回忆----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关注儿童的快乐与健康——慧文摄影《温暖的阳光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从仙洞山到天柱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21年校友文萃]
2007年深圳香港行温馨记忆----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大雁是上帝赋予情义的飞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新时期文坛上的晋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世纪杰出小说家郁达夫----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自然精巧或静或动的小构图----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魂牵梦绕的北海公园--------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进取精神 至老不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看到海和看不到海的变化----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人心一定要善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湿地公园的野趣------------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喜鹊与红色油纸伞----------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现代文学教学的理论探讨----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厚积薄发的长寿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20年校友文萃]
荒烟版画显示东亚巨人不是病夫----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60年前国光文学少年已然步入耄耋之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教书匠研究者的乐趣和感恩(二三)-----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教书匠研究者的乐趣和感恩(一)-----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愿丁红与其父在天堂相会----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温馨的中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在中西文化涵养消长中的方鸿渐-----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学术友情地久天长----------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香港书评家发表我的芙蓉网文----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奇伟的燕山山脉 云岫谷野趣滋味--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满天彩霞的香港美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琵琶语跨百年千年之语------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琳琅满目的身边的春色------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菲律宾华文作家柯清淡小说《五月花节》简评--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艺术摄影意象组合爱国大情英雄礼赞--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和平温馨的京城雪后--------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书法无定法 高贤书法已形成独特风格--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李远荣传记文学新作一赞--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20瑞雪兆丰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大雨滂沱的雨巷------------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满四合院符合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悲剧性--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摄影和散文的诗人戴慧文----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9年校友文萃]
美好美丽真善美大上海的当代童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清丽的月夜风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爱国爱港 笔力遒劲---------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高层次文化氛围的宴会特别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1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诗情画意的鹭鸶------------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10----------------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漂亮通人性的蝴蝶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两个世纪初的子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摄影如画幅----------------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多伦多的雪树花鸟----------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气象轩昂蓬蓬勃勃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史》的著作--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8年校友文萃]
惊艳的色彩交响曲----------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儒林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旧时的北京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超千年不尽的念想兰亭集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对国忠心 对父孝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郑眀端校长千古------------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旧时的北京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谢大学同窗王云光先生馈赠墨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0----------------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回想旧时北京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回想旧时北京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花季的提升 梦幻的仙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芙蓉网网主黄敏敏点赞----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儒林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9----------------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走出家门享受春光----------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围城小说电视连续剧双经典--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再复兄忠诚艺术赤子之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异国风情雪地风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黄帝族谱涵盖海内外赤子概莫能外--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7年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8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与高贤兄心有灵犀一点通----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7-----------------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秋日的生气勃勃与艳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种生同学文学才华永留人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6-----------------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好汉不提当年勇大谬不然----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蜀葵如此婀娜多姿----------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艺术不是高科技 艺术是人的灵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论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点一个赞--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小说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怀文学评论--------------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儒林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6年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7----------------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父母随忆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6----------------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红嘴蓝雀光临阳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海棠依旧伴总理 天堂人间共欣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电影力作<百鸟朝凤>--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源于九江 懿范三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名字的名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桃红柳绿看浓浓的北京春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智商低情商高依然有伟大的爱情--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音乐美得让人揪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叶重青恩师音容宛在--------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再读现代经典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张高贤的美术天才----------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5年校友文萃]
再读现代经典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艳丽的红叶 喧腾的飞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10--------------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降央卓玛妙音一曲那一日----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9---------------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味戏曲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镜头作画“油画”山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新朋友变为老朋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7---------------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事业职责忠诚虔诚的心迹----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6---------------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谦和之人活出诗意的人生----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顺通同学家宴款待厦门大学同窗--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芙蓉网祥和是海内外校友的共同福分--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香港书法家唐至量惠赠墨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4年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3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0----------------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的厦门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9-----------------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共和路时期父亲的早餐------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我的人生和山河已经改变----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三家养一员 一夜杀完全-----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莫斯科餐厅吃西餐庆元旦----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再复同学学术思维的状态----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7-----------------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再复同学引我去看慧文的新娘--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1959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6-----------------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翁爱众寓言集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师之范 风范永存---------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品读红楼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豪放派的刘欢婉约派的霍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知识改变命运情结197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文明的厦门人--------------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3年校友文萃]
为秦风词曲演唱谭晶三叫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陈懋强诗朗诵叫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同学情谊地久天长----------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校庆感恩------------------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成立20周年贺词--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怀念百鸟鸣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面对郭敬明就是面对无物之阵--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精心捕捉自然美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白居易的《凶宅》----------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叶重青恩师光临寒舍--------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青出于蓝青护蓝 青蓝交辉相益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论文--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想起一支古曲《苏武牧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会展中心到椰风寨海边沙滩全线贯通--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2年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10----------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对树的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9-----------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海边新沙滩--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7-----------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6-----------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中国好声音声乐新希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5-----------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4-----------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太原岁月的时空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学术的度量与大气----------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陕西民歌赶牲灵的永恒魅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母亲回忆之三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母亲回忆之一二------------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历史时光的那一刻----------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厦门的美丽飞禽红嘴蓝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山西文艺界的不老松永不老--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1年校友文萃]
感恩芙蓉网这个平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千年“帝国”转为现代“民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八----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六----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五----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四----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三----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二----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应锦襄老师音容宛在--------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山西岁月的时空------------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 大师学子刘再复归来--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童年传说、丙子兄及其他----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永远的杜鹃花 永远的映山红--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心地光明天地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10年校友文萃]
亲情 友情 同学情 故乡情 故国情--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蜜月泉州四十天------------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追踪人类的过去与未来------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爱情罗曼蒂克1973----------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抢秋膘”与减肥----------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唯美主义的诗美追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真理的美声永恒------------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回眸青春 如歌岁月---------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丁玲——建国十七年文学之魂--郑波光(香港)高五组【校友文萃】
[2009年校友文萃]
科学是把双刃剑 中国科幻新生面--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热心做事 诚挚做人---------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绵绵曾经》自序、评论等五篇-- 林智育、郑波光、张高贤、陈懋強、黄敏敏【校友文萃】
1986年夏县日记两则--------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贵阳存古道 花溪有热肠-----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云龙桥下引吭高歌----------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神游新疆 心赏美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学无止境 思无止境 同窗情谊无止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08年校友文萃]
山西文艺界接受我的跨越世纪的永恒敬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大观园是永远的青春乐园----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经典蒙惠赠 深情系山西-----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1937年9月是抗日辉煌月-----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家 居 即 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细水长流的香港友情 刻骨铭心的北国之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潇洒的人与潇洒的文--------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爱情与青春的美丽在永恒里定格--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山西文艺界的不老松--------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07年校友文萃]
平遥古城漆画 师生情谊永存--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香港印象(第二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香港印象(第一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情系校友盛会 情系美丽香港--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秦汉文彩唐至亮------------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倾慕与怀念(第二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倾慕与怀念(第一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出身不好”成命运剋星,乃时代之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难忘广州、深圳行(第二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难忘广州、深圳行(第一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夹漈郑公嘉辉在此长眠及夫人李玉楼合墓--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国光师恩 永铭深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岳父张迺一的人生追求------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为人热心文字老到的李远荣同学--郑波光(厦门)高中五组【校友文萃】
[2006年校友文萃]
文人相轻与文人相敬--------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学者型杰出画家戴慧文------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汾河流水哗啦啦------------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北京文革中的国光校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一代人共享的空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岱顶归来小泰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郁达夫的文学与生活--------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郁达夫与王映霞爱情悲剧原因之我见--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2005年校友文萃]
国光、国之光中有方航仙的光----郑波光敬悼
清美、恬淡、明快----------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郑嘉辉和下宝源(父亲节文章)----郑波光(厦门) 高5组1班
李玉楼和胡文燕(母亲节文章)----郑波光(厦门) 高5组1班
[郑波光(厦门)高5组 [书法]]
郑眀端校长千古------------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巫庭光千古----------------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夏日听蝉 柳浪闻莺---------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自 勉---------------------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父母对联------------------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寿比南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贺芙蓉网开通六周年--------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戊子贺岁国光笔友----------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抚民以静 万古江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望嶽》------------------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登岱一绝------------------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家------------------------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赠黎明大学(2)-------------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赠黎明大学(1)-------------郑波光(厦门)高五组【书法作品】
[郑波光(厦门)高5组 [绘画]]
泉州小景(水彩)作于1959年-----郑波光(厦门)高5组【绘画作品】
鸽子(素描)作于1959年---------郑波光(厦门)高5组【绘画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