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随忆1 |
天 路 2011年我在芙蓉网发表四篇回忆父亲的小文章,2012年我同样发表四篇回忆母亲的小文章。下边,我随着随时随地的回忆,零零散散再写一些回忆父母的小文章。 《天路》这首歌听了几年,韩红并不是唱得最好的,但是后边有一句长音她别出心裁唱出藏族特有的韵味,相当不错。我每一次听她唱这首歌,我最关注的就是她唱到这一句表现出来藏族民歌特有的风味。这两天,我听一位不熟悉的歌手唱《天路》这首歌,我感到唱得不错,忽然想到儿童时代父亲曾经说过“天路”这个词。 1950年我小时候住在厦门市,本来父亲解放前是一个记者,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过得去,可以算是小康家庭。1949年厦门解放,原来厦门有18家报馆,关门16家,只剩下一两家,父亲失业。在公园旁边的共和路住不下去了。为了节省开支,全家人迁居到莲坂农村,租很有闽南特色的民房居住。爸爸一方面租地耕作,一方面做一点小生意。所谓小生意,就是炸油条,炸油枣,煎米粿。在农闲时节,每天爸爸起早贪黑辛苦忙碌。早晨早早起来油炸这些东西,然后自己挑着担子从莲坂到江头,或者是美人宫,相当于今天火车站,这么远的地方卖。我们那时候小,很不懂事,其实爸爸生意不好,晚上把担子挑回来,我们还很高兴吃卖不掉的很多东西。其实,当时父亲很是心焦,一个本来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很体面的文人,落魄到这个地步。我佩服的是父亲的生存能力,能上能下,拿起笔,可以写文章,拿起锄头,可以下地干活,挑起担子,可以做小生意。他挑的是一个家庭六七口人的生活重担。父亲的伟大,是他一直有着很强的家庭责任心。 现在我回忆,当时他说的,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路”这两个字。他说这两个字,是他做小生意,晚上筋疲力尽挑着担子走着长长的路回家,他感到回家的路是那么的长,他说就好像是天路,怎么走也走不完似的。他说这句话,说明他的体力已经透支,已经走不动了,但是,还必须坚持走下去。今天想起来,我心里特别难过,当时的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辛苦!老一辈人的家庭责任心,使他们具有非凡的忍耐力,非凡的意志力。这是值得我们晚辈们永远颂扬的。值得我们永远为之发扬光大的。 2016·9·23·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