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6年校友文萃 >

军垦岁月 学兵情结---------陈大树(厦门)原国光中学教师【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6-11-01  【字体:

军垦岁月  学兵情结
陈大树(厦门)原国光中学教师

    60年代末期,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这些厦大毕业生统统到军垦农场去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我也背起简单的行囊,雄赳赳,气昂昂来到晋江西滨军垦农场,要在农场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这段经历有人认为伤痕累累,我却觉得这是一番磨练,一段难忘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人生的财富。

    我们这些被称为“老九”的青年学生,还是非常幸运的,每个月有见习工资47元,在当时可是丰厚的收入,而且在军垦农场,有严密的组织,过着集体生活,起码保证三餐吃饱饭。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有千千万万“老三届”中学生弟妹们,要到偏僻的山区农村,除了短期有8元生活补贴外,其它都要靠工分吃饭,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也挺过来了!

    我们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劳动,学习,生活。我们所在农场有200多个学生,编成二个学兵连,按部队编制,编成连,排,班,部队派出干部管理。他们的分工,按当时流行的说法,连长“猛打猛冲”,负责军事生产活动,指导员“学雷锋”负责政工,副连长“萝卜大葱”,负责副业,蔬菜基地,副指导员“锣鼓咚咚”,负责宣传,排长“补充补充”,负责宣传贯彻,党团员“带头冲锋”,发挥模范作用。这只是简单的概括,实际内容要更丰富多彩。就说副指导员吧,只有初中毕业,他是全师学毛选积极分子,每次开会,都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他都能有条不紊,讲清道理,还比较生动,连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也自愧不如。班长们都是小弟弟,他们是共产党员,五好战士,每天带领我们学校,出操,劳动,班会。排长训话,班长讲评,讲每天的情况,好的,不足的,表扬的,批评的,都讲得头头是道。有规可循,更重要的是,班长弟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遍床位时,他把自己的床位挪到门前,挡住寒风,每天都关照大家的生活,劳动时总是吃苦在先,冲锋在前,农场是围海造田建成的,用海堤挡住海水,有一次台风暴雨,海浪翻滚而来,海堤出现险情,班长扛起沙包,第一个冲上去,我们这些学兵哥哥也纷纷跟上去,齐心协力,用沙包堵住漏洞,保住海堤,保住身后万亩庄稼,这就是“带头冲锋”,这就是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精神体现,这些事例说明我们学兵没有白来,兵弟弟们是好样的,解放军战士都是好样,全国学习解放军是正确的方向。

    劳动锻炼,是我们一定要经历的必修课,农忙时我们下地干活,农闲时,要修水渠,建田间通道,要轮流去蔬菜基地浇水施肥,还要养猪,农忙劳动是十分劳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夏季抢收抢种,要收割,要插秧,要中耕,部队派出大批指战员参加,几千人汇成“双抢”大军,人海战术,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舞,预示丰收景象,我们却面临严峻的考验,当时叫做三个20天,共60天,全部蹲在水田里劳作,第一个20天是割稻子,都是蹲在水田里飞舞镰刀,收割稻谷,二十多天;第二个20天,是插秧,我们割完稻子后,返过来要插秧,都是弯腰曲背,一手拿秧苗一手飞快插播,按要求要横,直,斜成线,起先,也插得横七竖八,以后逐步成模成样;第三个20天中耕除草,我们完成插秧任务后,前面播种的稻田已经绿油油一片,于是,又返过来,还是面朝水田背朝天,半蹲在水田里,进行除草,都是赤着手在水田抓摸扒,松土拔草,也是20多天,这样60多天,都是半蹲着操作,还要经受烈日的酷照,也真把我们折腾得眼冒金星,腰酸背疼,尽管这样劳累,也没有人有怨言,更没有人半途而废,大家都抱着一个信念,坚持,咬紧牙关,不下火线,坚持到底,这不是天方夜谭,要相信任何时候都有正能量,这种健康积极吃苦的精神薪火相传,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

    军垦农场的生活,也很有特色。我们住的是茅草屋,门窗也是简易木板,床铺是木桩架起来的硬床板,遮不住阳光,挡不住寒风,刚来时,大家还发出“身居茅屋胸怀天下”的豪言,严冬到来时,寒风呼呼吹进茅草屋,大家冻的直打哆嗦……连队有一个炊事班,大家要轮流去帮厨,学习煮菜做饭,伙食不错,有青菜,豆腐,有时还有少量肉片,还有蛋花萝卜汤,干饭,馒头,生活过得挺滋润的,特别是后期,所养的20多头猪已经腰圆膘壮,每头都有300斤,我们每星期杀一头猪,吃得嘴上流油,包的水饺,都是没有切碎的猪肉,起先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夏季“双抢”时,大家太累了,连这样的佳肴也吃不下去。还有折被单的事,也令人难忘,我们在校时,比较散漫,起床后被子一掀,随便乱堆,在农场可不行,每天第一课就是折叠好棉被,按部队要求,要折叠得有菱有角,整齐排列,班长都要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帮忙,指导,矫正,有时候部队还要检查,还有每天的出操由班排长组织,还得报到,“立正”, “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起步走”,“一二一”等口令声,此起彼落,威武雄壮,还有学习,军训,班会……等等,点点滴滴,润物无声,这样的集体生活,这样的军事化锻炼,培植起我们热爱这支军队的情结,至今历历在目,弥久愈坚。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