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6年校友文萃 >

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电影力作<百鸟朝凤>--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6-06-05  【字体:
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电影力作<百鸟朝凤>

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电影力作《百鸟朝凤》
——从《老井》到《百鸟朝凤》吴天明的原生态情结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著名第四代导演吴天明2014年3月逝世,享年才75岁。作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电影导演,75岁就逝世,实在可惜。但是,他最后留下的《百鸟朝凤》,却是相当难得的今日已经是难得一见的电影力作。

    吴天明已经逝世两年了,电影才放映,而且,现在居然还有电影院放映的所谓院线垄断问题,乌烟瘴气。世道真是大变了。政府好像都管不了。不去说他了。

    已经有十几年不看新电影了,不久前看了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老北京的味道还算地道。这次从天猫魔盒看《百鸟朝凤》,没有想到被吸引住了,一口气从头看到结束,还是被故事人物的内容感动了。

    这次让我意识到,陕西民间的唢呐,是一种很高超的吹奏艺术,要掌握这种艺术,从小就必须有专门的长期的刻苦的训练。除此以外,电影里边这位高明的传承人,他选择的传承者,还有两个关键的条件:第一,要有悟性,但是,他最终放弃最有悟性的那个孩子,而选择悟性稍微不如他的另外一个孩子,是因为这个师傅更加重视的是,第二,人品。终于,他把他的绝活唢呐《百鸟朝凤》传授给这个孩子。师傅本人的人品就是徒弟的榜样,他拒绝给品行不端的去世的村长吹奏《百鸟朝凤》,不论他的子女给他多少钱,他都拒绝。这部电影的重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浮躁,人们抛弃中国传统相当高超的唢呐艺术,对西方洋号吹奏乐趋之若鹜,最后用唢呐联合国申遗,给人留下温暖的想象空间。

    我喜欢吴天明坚持质朴的电影语言,电影叙述方式,这部电影我注意到吴天明似乎特别注重表现陕西老百姓原生态的生存方式,陕西老百姓生活习惯,比较地道的陕西乡土味道。

    说到这里,我想起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的根据郑义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井》,这部影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金奖。不记得是1986年底,还是1987年初,好像是吴天明导演的助手,把这部还没有放映的影片拿到太原市试映,让省城文艺界提提意见。实际上当时我的欣赏观念比较传统,比较陈旧,我不适应吴天明富有创新的应该是原生态叙述方式,我发表意见说:“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导演完全心中无数!有一点不知所云。”没有想到当时省城评论家跟我感觉一样,纷纷呼应我的见解,对影片批评比较多。

    回想起来,吴天明的《老井》应该是中国电影比较早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领路人之一。从他的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来看,吴天明相当执着于原生态的表现手法,我以为,原生态表现手法又特别适合表现中国西部电影的人文内涵。

    这里为吴天明之电影绝唱《百鸟朝凤》点一个赞!

2016•5•28厦门前埔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