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名堂 |
名字的名堂 高11组的杨民兴校友有两大强项相当引人注目:剪纸和民俗研究。刚刚发表的《我的名字》引起我很大兴趣。他的父亲母亲生下三个儿子,父亲给他们取名字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结果老大、老二都没有活下来,他是老三,不知道什么原因,叫民亨,老师嫌不顺口,改叫民兴,一直叫到今天。蛮有趣味。 他的文章让我想到我们家四个兄弟,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小学教师(在婆罗洲曾经当两年小学校长)。父亲给我们起名字,最初是按照“中华民国”四个字来取的,依次是“中平、华波、民权、国宝”。跟民兴校友一样,我也是行三,我应该叫民权。这个名字又符合三民主义之一。结果这一谱系的名字没有兑现,不知道什么原因。母亲告诉我们,本来母亲生下六个男孩,我之后有两个没有活下来,我弟弟不知道是第五还是第六?因为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母亲怀孕跑飞机摔倒流产。否则我们本来应该有六兄弟。我们四个兄弟名字三个都带一个光字,只有弟弟名字没有,结果弟弟小时候很不平,自己从自己名字中取一个字叫灵光。也是蛮有趣味。我父亲信基督教。他给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小名,用的是圣经“诺亚方舟”的“诺亚”,闽南话叫“那亚”。二哥小名“冰”,我的小名“凉”,弟弟小名“灵”。邻居开玩笑把我和二哥名字连在一起叫“冰冰凉凉绿豆糕”。我们永春县夹際村闽南话把“光”,叫“公”,老乡们都说我们兄弟名字都占人家便宜,让人叫我们“公”(相当于北方的爷爷)。这也是蛮有趣味的事情。 民兴校友文章提到农村命名讲究辈分,其实北方我的夫人沈阳市老辈们同样有这个讲究,同一辈名字有一个共同的字,夫人的哥哥弟弟名字一定有一个“志”字,夫人姊妹名字都有一个“松”字。我永春县故乡我们兄弟名字都有一个“崇”字,我们属于“崇”字辈。跟民兴校友一样,在农村,有些年纪大辈分低,有些正好反过来。1986年我在山西省太原市工作,回到永春县农村过年,我的邻居一个小学同学原来比我低一辈,他的儿子比我的儿子低两辈,他的儿子已经结婚,我的儿子才8岁,他的儿子还应该叫我的儿子爷爷。当时真是新奇有趣。 其实人的名字很有名堂。几年前山西省出版一个杂志叫《名堂》,它研究广泛,有作家名字、笔名,刊物名称来历等等。饶有趣味。 感谢民兴校友文章,引起我回忆许多有趣味的陈年旧事。 2016·5·2·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