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友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校友动态 > 2015年校友动态 >

潘金山校友出版新书《香江清籁》【校友动态】

上传时间: 2015-01-04  【字体:

潘金山校友出版新书《香江清籁》

    【本网讯】最近,潘金山校友(高11组2班)的新书《香江清籁》由香港通行出版社出版。书集诗词赋联文于一体,倾数年心血而成。书中选辑格律诗162首(古风1首)、词35阕、赋5篇、诗钟对联32副、自由诗10首、文19篇、附录五律美对603副、七律美对556副、杜诗双声叠韵对仗词语318组、宋词美对548副、宋词警句792句。

    今年初潘校友自学排版技术(繁体竖排加格线),将书稿打印出来,寄给几位著名诗家品评,均获赞许,并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及评论,包括:全国中华诗词学会驻会会长郑伯农先生;98岁高龄寓居广州的香港作家联合会创会会长、著名诗人、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暨南大学教授曾敏之先生;香港诗词学会创会会长、著名诗人林峰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诗人、诗论家黄坤尧先生。

    书印出以后,潘先生赠给国光母校师生(听过讲座)及图书馆共一百余本,此外还赠给北京国家图书馆﹑清华﹑北大﹑浙大﹑厦大﹑福师大﹑华大等高校及南安工业学校图书馆﹑南安乐峰中学师生(听过讲座)及图书馆,以及有关大中学校友。

    在香港,该书还赠送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岛中学﹑风采中学图书馆以及香港中央图书馆。

    此外,该书还赠送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省诗词学会﹑泉州诗词学会﹑南安诗词学会﹑国光文学社﹑乐峰镇诗联学会及有关诗人。

以下附上四位著名诗家的书信及品评文章: 
                                                                                

关于《香江清籁》的一封信

金山先生:

    收到您的《香江清籁》,很高兴。您是电气工程师,一辈子投身工业建设,却那么热爱文艺、特别是民族传统诗词。这使我深受感动。

    您涉猎的领域很广阔。集子中有绝句、律诗、长短句、楹联、辞赋、新诗、散文、诗论。此外,您还在辑录前人名句、名联上花了很大气力。

    给我印象最突出的是近体诗。看得出来,您在这方面有过刻苦钻研与精心磨砺。集子中有不少佳句、佳篇,令我一见会心,一吟难忘。如“故里回归惊老骥,天涯飘泊叹孤鸿”(《题同窗聚会》),“夹岸澄明西子镜,满江络绎五湖舟”(《太平山鸟瞰》),“眼失光芒心不瞎,胸存悲愤调偏清”(《题阿炳〈二泉映月〉》)。那首《题仲孙弘熙》令我捧腹开怀:“祖父牵来当虎打,阿兄扳倒作驴骑”,一幅阳光明媚的天伦之乐图。写民族英雄郑成功那一首,情理皆备,是难能可贵的咏史诗,可以窥见作者的胆识与胸襟:

      为扫胡尘夜枕戈,书生励志挽天河。
      挥师瀚海千舟急,饮马长江百战多。
      名振神州称铁将,威临宝岛逐金魔。
      只今人羡延平德,共谱炎黄合璧歌。

    香港是国际金融、商贸重镇,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在诗词走向世界这一伟业中,香港负有重大使命。祝您诗思常涌,不断推出佳作。更盼您为扩大诗词的辐射力,为中华诗词的远播海外,做出新的贡献。

    致以同乡的问候

郑伯农  
甲午初春于京华  

(郑伯农先生系中华诗词学会驻会会长)
                                                                                 

序一

    中国有优良的古典诗歌传统(古诗),为世所称。《诗经》标旨“诗言志”,“诗无邪”,引出孔老夫子衍生为“兴、观、群、怨”四大特点,数千年来被承传为经典的诗教。唐代的白居易受感悟在与友人元稹以数千言书信阐述“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历代以来也认为是诗教精神。

    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古诗曾受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为“骸骨的迷恋”,备受贬抑,几有诗道中绝之叹。新中国创立后,以政治运动迭起,文学艺术频于困境,古诗更处艰难。然而文艺的产生有其规律,古典《诗集传序》指出“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物有自然、社会两种形态,情有哀乐两种分途,反映于人生、世相真是无穷无尽的色彩,如源之水不竭,如树之常绿,因此古典诗词是不会受冷酷封锢的。

    历史翻新证明古诗的生命力呈现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进程了。三十多年来地不分南北,创立的诗社诗刊令人目眩振奋。老一辈的诗翁奋笔挥吟,年青一代的新秀也脱颖而出。以香港而论,回归前未失诗坛风貌,回归后吟坛盛况空前,更有值得欣誉者是佼佼之诗家为诗坛萌放异彩,其中潘金山先生是杰出之秀。

    潘金山先生籍棣闽峤之南安,少年时已秉赋诗质,随以攻读电机技术之专业,于勤奋公职过程更耽吟咏。定居香港后,涉研历代前贤之精典,更具承先启后之构思,蔚为对诗词赋联深湛修养之功,成一家之著述,以《香江清籁》之文集问世。集中分诗、词、赋诗钟楹联及自由诗、文选等形式。潘先生之诗文,洋溢爱国爱港之主旋律,并深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义。游踪所至,咏史咏物,俱有寄托。当游山海关时,有“雄关处处堪怀古,回望千山万木秋”,不胜历代兴亡之叹。对郑成功,盛赞其扫胡尘,夜枕戈,挽天河,有策励今人共谱炎黄合璧之功。对江南之胜境,诗人则几度梦回,有“欲居葛岭作仙家”之想。

    就《香江清籁》之特色论,莫过于对香江之尽情描绘抒写及亲友伦常之追怀了。题咏之诗词歌赋占《香江清籁》三分之二篇幅,香江所呈现之风习、人物、景色皆入诗人之感受,堪称构成巨幅香江画图。尤以赋体《香江赋》之雄文冠为魁咏,磅礴气势,概括史地之精华,不让左思《三都赋》专美于前。赋前《序文》,自叙作赋之衷忱:“余乃一介工程师……舞文写辞,捉襟露臂。然以赋写志,文体颇宜。乃临摹赋家文体,欣然下笔,盼抛砖引玉,以添文坛生机”。

    潘金山先生不愧纵笔,文思之飞腾,铸词之华丽,镕史于引古慨今色彩之间,抒情于回归之策励,导百业于竞争上游,跻华夏于四化之康庄。诗人断言香江再创奇迹,踵接中国梦必能辉煌炤世!

    综观《香江清籁》,于诗文虽非一体,然诗人不忘美学,自觉创意境美、朦胧美以寓于运笔,不失特色。潘先生重视七律,撰专文阐发其秘,为助提高诗词格律,又撰文十九篇伸其见解,真惠及艺林之津梁。

    余拜读《香江清籁》,解悟七言律之秘辛,获益良多。律诗重对仗工稳,重遣词造句,用典可自创机杼,但仍须紧扣内涵,适应全篇之题旨,杜甫有“晚节渐于诗律细”之严于律细,严于体现思想感情。历来诗词家认为杜诗字句都有来历,值得学习。领悟潘金山先生的煌煌大着,正是虚怀有得之证明。

    余有幸,得读《香江清籁》,谨以读后汇报一点心声。

曾敏之  
甲午年三月十八日于羊城  
时年九十八岁  

(曾敏之先生系香港作家联合会创会会长、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暨南大学教授)
                                                                                

天籁声情
──《香江清籁》序二

    收著人潘金山先生《香江清籁》为时久矣,因事冗而搁下。月已两圆,始翻书稿。睹之,乃一卷锦绣之篇也──有诗之玉质,有词之珠光,有赋之金声,有联之钻闪,还有文之璧瑜。予细读之,回肠荡气、心旷神怡,爰之于笔而言之。

    先生之诗,格高、境雅、意厚、情真。有唐宋情襟,有汉魏风骨,有清诗之雄浑达远、气挟风雷,有明诗之盘郁深沉、清苍奥越。先生在题《深港澳中国诗人节》中之“颂桔披荷幽梦阔,怀沙抱石寸心雄”,在《游大屿山》中之“商声彻耳花凋谢,秋色连山雁寂寥”,在《香江晨色》中之“海中鼓浪三千艇,桥顶追风十万车”,在题《王昭君》中之“琵琶哀断君恩浅,胡马嘶鸣妾怨深”,仅此四联,堪证吾言矣!予有“中华诗词海内外高峰论坛”论文,结语曰:“在境外华人一致坚持使用平水韵之时,内地诗坛就毋言双轨制矣(新韵与平水韵双轨),一哄而起之双轨制,无异一条暗无出路之隧道。”回顾先生之诗,律韵之精严,粘对之工细,无可击之懈矣!

    先生之词,有婉约、豪放两体。其词忏微蕴籍,其气壮阔恢弘。《一丛花•重游西湖》之下阕“孤山台榭舞姿奢,云髻摆香纱。园中凤笛吹三弄,更幽处,红翠重遮。寻觅旧庐,横斜吟句,身在梅鹤家。”字字柔情,句句婉约,深得白石神韵。再看《临江仙•香港回归十年感怀》:“蓬岛瀛洲曾洒泪,一回青史含冤,英夷枪炮起狼烟。明珠犹践踏,骨肉不团圆。雪耻扬眉收失地,金瓯重整人欢。十年两制创新篇。紫荆迎丽日,焰火拥婵娟。”虽平白如话,却情如波涌,豪放如斯,直追“大江东去”。

    诗如正襟危坐之高人,如雪影松风之健者。先生之诗,如苍颜野老、午夜孤灯,如江上行人、披襟吟独。“古稀唯得清茶饮,久困谁知旧屋眠”(《悼岳母》)。午夜孤灯、披襟吟独之状,不在眼前乎!

    词如青衣少妇,风姿绰约;如吹梅怨笛,倚枕思人。且看《行香子•交谊舞》之“初生柳叶,新破樱唇。鸳鸯侣,巧笑轻颦。梨园遗韵,太白风神。叹酒三巡,曲三拍,过三春。”初生柳叶,新破樱唇。风姿如许,纵少妇花前,又焉能及此。

    此乃先生诗词夜月骊珠之妙悟矣!

    先生之赋,律赋、散赋俱佳,骈赋、文赋相益,辞丽而情多,句工而质雅。一介书生,不深谙古学,焉有此为!

    近二千字之《香江赋》,汪洋恣肆,一泻千里。虽古之名赋《高唐》之长,其字数亦未及其五分有四。言不定,乃天下第一长赋矣!以回归十载,满目光华,笔开赋页。言美哉,以“朝见海市蜃楼之灿烂,暮呈天街瑶池之辉煌”以壮其美;言奇哉,以“海上紫气苍茫,白帆掩映,金沙碧浪,远岛斜阳”以显其奇;言怡哉,以“小亭凭栏,凝眸俯瞰,危楼翠苑,别墅花园,紫荆吐艳,霞光一片”以足其怡;言艳哉,以“四季花繁,风光烂漫”,以逢春之百卉争妍、斑斓满目;以遇秋之水碧天清,远山含翠;以幽夜之霓虹初上,辉映成排;以节日之焰火升空,千红万紫,以咏其艳。又以“经济与社会并驱,教育与文化齐飞”以骄其盛。读史而知今古,钩沉而知辱荣,补瓯缺而合浦珠还,谋发展而辉煌再制。十载回归,“此生不辞作港人”,而香江赋得矣。

    先生之联,工巧骈俪,情景融谐。且看诗钟《风•雨(五唱)》。

    登临叠阁风吹面,走近飞泉雨扑心。上联意象阁、风、面,下联意象泉、雨、心。以动词登临、吹、走近、扑,形容词叠、飞,形成密疏有致,情景交融之整体。以平常之“风吹面”,对不平常之“雨扑心”,何其别出心裁,又何其融圆委婉。仅此一斑亦可知全豹矣。

    先生之自由诗,不是篱下赏花,庭前玩月,而是放怀千里,瞩目云山。摒弃朦胧派、意象派之颓唐身影后,笔负山河,心牵家国。以神圣、庄典之笔力,惊醒尘外孤标、花间游步之闲人,以飙泼之灵感登高粲放。且看开篇之《中国民歌——中国魂》

    啊!民歌
    你带来了/山泉的清纯/玉鸟的欢快/鼓点的雄浑/历史的回音/
……仅篇首数行,已知他在傲然仰首矣!

    先生之文,以诗论、词论为主体,其余杂论均为次篇。自古以还,诗论、词论多不胜举,三千年从无定论。纵是孔夫子之温柔敦厚也非必然。

    就举先生《关于最完美的律诗之我见》作例,先生所提杜甫之《咏怀古迹•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先生评论曰:“这一首的拼凑痕迹就更明显,前三联同古迹毫无关系,最后一联才硬梆梆贴上庾信人事。”先生斯言,就未必人皆服论,故诗论、词论只是一家之言,迷信之,无大用。

    毕述先生诗、词、赋、联、新诗、文之短评,自知言不由经、语非达典。是耶非耶,自有读者如炬之目光,何需一一。聊以为序。甲午暮春梅州林峰于香港白云斋。

(林峰先生系香港诗词学会创会会长、著名诗人)
                                                                                

《香江清籁》读后感

    近年于香港诗词学会结识潘金山先生,学殖丰厚,相谈甚欢。今年春节期间获寄《香江清籁》书稿,诗词赋联文,五体兼赅,汇为一册,展卷阅览,则香迷人境,清韵悠扬,江山文采,风云跌宕。先生醉心于诗词艺术,尤以七律为多,严守传统韵律,擅用当代语言,抒发社会时事,刻划风土人情,例如〈《清明上河图》动版来港展出感怀〉、〈太空授课〉、〈贺长孙弘毅亚洲区奥数比赛摘银〉、〈神舟天宫手动对接成功感赋〉、〈东亚运动会开幕式即兴〉、〈青海玉树地震感怀〉、〈印度洋大地震灾难有感〉、〈冬日观轮椅叟游公园〉诸作,殆皆属近年盛事大事,即事兴感,面目一新。其他香江四时景色及咏花咏史之什,题材富赡,典丽精工,更深具现实意义。兹仿其附录诗词美对、警句精选之例,摘录八联,亦尝鼎一脔而已!
 
    闲日犹歌天外曲,清狂何必限华夷。(〈菲女〉)
    身闲已渡沧溟水,眼俗频惊宇宙风。(〈乘大屿山吊车〉)
    巿中真宝莲蓉饼,筵上生香茉莉茶。(〈中秋望月〉之二)
    天街初闪千家镜,瀛海唯浮一粒珠。(〈香江月色〉)
    浮声掠影神仙气,银甲金盔宇宙风。(〈神舟七号飞天感怀〉)
    一地琼林皆卧虎,几年陵谷出新莺。(〈游中文大学〉)
    琼楼虚入千寻镜,仙舸轻拖十丈绡。(〈香江烟霞〉)
    狡狐纵有垂涎滴,高架葡萄岂是酸。(〈青葡萄〉)

    诸联隽句琳琅,掩映多姿,想象雄奇,意境壮阔,而摹写现实,语言平易,反映香港之精神气貌,尤令人爱不释手。

    先生兼擅各体,创作多姿。词作三十五阕,几全写香江风物及生活人事;赋五篇,香江之外,分咏紫荆、夹竹桃、黄槐、紫薇四种,亦香港常见花木,富有地方特色。情之所锺,反覆赋咏,摹写香江盛世,漪与盛哉!诗钟出奇制胜,表现巧思,而〈屈原•武昌分咏格〉“首义旌旗何处觅,行吟骚赋古来传”之作尝于比赛中获一等奖,尤为艳羡,亦表钦佩。自由诗热情奔放,呼唤世纪新风,充满人生睿智,而诗人质性坦荡,亦显露无遗耳。

    先生虽以诗词名家,其实却出身于电机工程学系,任职工业程控工程师,富于辩证色彩及科学精神,余力为文,思想深刻,绰有裕余。其中〈《易经》数学的贫困〉、〈当代哲学的贫困〉、〈老子愚民主张及其对治世的影响〉、〈女娲炼石补天趣谈〉五篇,指出中国学术之困境所在,文理兼擅,深入浅出,议论精确,更契我心。例如厘清《易经》八卦代码并非二进制数字,亦无二进制运算,更非二进制数学之说,考证清晰,免于附会;又指出中国数学除圆周率、勾股定理、韩信点兵(不定方程) 、杨徽三角形等诸说之外,理论数学并不发达,元代以后渐趋没落。近代除华罗庚、陈景润以外,其他能进位世界级之学者并不多见。又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介绍古人炼石之法,盖先用大量干树枝焚烧于岩石之上,待岩石烧热,即以冷水浇之,忽冷忽热,岩石自会爆裂。此即现代工艺尚在使用之“冷热法”,则传说中之女娲,亦当为杰出之科学家也。趣味盎然,获益良多,古人所谓“工夫在诗外”者,殆不以诗自限。予谓读斯集者然后可得其三昧云耳!

甲午新正  黄坤尧读后志感   

(黄坤尧先生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诗人、诗论家)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