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5年校友文萃 >

三过东关桥----------------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5-12-28  【字体:

乡土风情

三过东关桥
杨民兴 (南安) 高十一组2班

    东关桥,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特实属罕见。东关桥在泉永德公路通车之前,是当时大田,德化,永春通往泉州的交通要道。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1)这就是“通仙桥”

    我是南安九都人,也就是现在山美水库中,一九六七年间,曾拜师学艺,跟隨陳纯良老师前往德化雷峰,画毛主席油画像。当年,曾经二次由九都走山路经过东关桥,到永春乘车转德化。因此,对东关桥留下了初步美好的印象。

    世移时移,四十几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的东关桥,已经印象模糊。现在退休的我,无所事事,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了故地重游。

    2015年12月13日7:10,我早早从水头搭德化班车,于9:00到达永春。坐上摩托车,急急忙忙赶到了东关桥。


(2)东关桥桥屋

    一到东关桥,老远就看到它那熟悉的身影。怀着一颗敬佩的心情,我人生中第三次又登上了东关桥。

    东关桥,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2015)已有870年的历史了。每个朝代都有修整,现存的这座木桥是清朝时期重新修复的。历代虽经多次重修,但仍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的桥梁。这座木桥长85米,宽5米,木石混合结构,四个桥墩,五个桥孔。桥墩是由大块的石头干砌而成,不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桥墩下面还压着一层大松木,古称“睡木沉基” ,在冬天枯水期水位降低的时候,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能清楚地看见桥墩下面压着的松木,整座桥梁的重量就压在这个水下松木上,松木历经千年不烂。墩上再用巨大的石头叠垒三层,用来架设大梁。每个桥孔用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每根梁长16至18米,直径30至40厘米。梁以上部分全部都是木结构,桥面上还盖有屋顶,就像装有顶棚的人行天桥一样,有桥屋26间,木架砖墙、青瓦屋顶。古色古香,在四面青山,满溪碧水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


(3)东关桥的侧姿

    漫步在这古老建筑的桥面,我沉浸在回忆之中。好像时空倒流,面前仿佛看到当年的先辈们,在宽阔的溪面上,在烈日之下,赤裸双臂,用木船运来巨石,压在松木之上,一层一层往上壘迭。仔细一看,它多么象安平桥的船型桥墩,师出同门。我仿佛又看到,先辈们又运来山上的巨树,通过刨锯,把一根根横梁安架在桥墩上。这么长的巨木,根据当时的建筑技术,用人力抬上去完全没有办法。可想而知,他们也是象安平桥建筑一样,在下雨水涨船高之时,利用木船的浮力,把巨木安放到桥墩上。

    在东关桥上,我还听到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据说宋朝时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当船到此,只见岸上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可惜东西两边隔着湖洋溪,只靠1条渡船,极不方便。于是,他下令县官在1年里架设1座桥,县官的总管家马用负责建桥。马用仗势欺人,趁机强征暴敛,搜刮民膏。正好这一年遇上旱灾,田园颗粒无收,民工无心建桥。眼看期限已近,建桥毫无进展。这时,一位拄着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现了。老人巧布机关,使马用付出了大米5000担,银子1.5万两,从而及时建成此桥。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府飘去。人们传说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这座桥叫做“通仙桥”。


(4)东关桥的碑记

    坐在东关桥上,欣赏沿岸桥两边的风光,我如痴如醉。朦朦胧胧之间,好像一阵优雅的神乐在耳边回响。只见一群仙女,手捧鲜花,翩翩起舞,簇拥着我,来到了广寒宫。二只玉兔兄弟,(当年初中时,我曾经在歌舞剧中扮演过玉兔),相拥欢跳。只见嫦娥姐姐微笑着,捧出桂花酒,把酒欢歌……。忽然,啪哒啪哒的鞭炮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来桥中间拜神的香客燃放。我才知道是南柯一梦,可我还是沉迷在仙境之中。

    东关桥,值得你一游!在东关桥上,你也可以同样享受成仙的美梦。


(5)东关桥的游客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