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爱南安市芙蓉基金会 记得毛泽东主席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耳闻目睹,对周围或社会上的人或事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是很正常的。 前不久,我写了《我爱芙蓉家乡 我爱芙蓉网》,爱的理由文章里都说了。今天,我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也爱“芙蓉基金会”。 话得从“国专校董会”说起,一九三七年六月,李光前先生委托陈村牧、伍远资等主持在芙蓉乡办教育事宜。两人不负重托,协助李光前先生在我芙蓉家乡创办了国专一校、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和国专四校(在金淘)。为了扩大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又于一九四三年创办了国光中学,一九五二年建成国专医院。造芙蓉桥打通泉州和永春之国道,也同时造益了芙蓉溪两岸之居民历年来靠渡船过河之不便。国专电影院的建成提高和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光中学已是全省乃至全国教学设备和质量最好的华侨中学之一,闻名海内外。国专医院是泉州闻名的地市级医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国专校董会自1938年至1955年短短的十七年中为梅峰村建了两次小学校舍。国专三校起先办在名叫“山仔仑”的山岗上。学生上学得爬200多级用毛石砌的台阶。上学、放学路上时常有同学跌倒摔伤,存在安全隐患,且学校规模也小。1952年,时任梅峰村农会主席的李南兴先生到了国专校董会向伍远资校长反映此况,要求把国专三校从“山仔仑”迁建在全村中心平坦地带——益丰厝前方。伍校长指点要到集美向陈嘉庚先生反映,由陈嘉庚先生定夺。李南兴乡贤不辞路途辛苦,风尘仆仆赶到集美向陈嘉庚先生反映了情况。爱国爱民的陈嘉庚先生听完汇报后,当即爽快答应迁建国专三校。于是一九五五年夏一座用花岗岩条石建成的崭新校舍屹立在梅峰村的中心地段,大大地方便了我村适龄学子。我就是在这里念完四—六年级,保送到国光中学读初中。 校董会接着利用旧校舍办“南安华侨补习学校”(洪濑新侨中学前身),以后又办“晋江地区干部疗养院”,文革期间,泉州地区一些被“造友派”靠边站的“有问题”干部,被集中在这里办学习班,生产大队也曾在这里办米粉厂。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终因年久失修,榱崩栋折,瓦坠墙倒,坍塌殆尽。 由于“文化大革命”,国专校董会不存在了。伍远资校董两袖清风地离开芙蓉乡,给乡亲们留下永久的思念。“文化大革命” 令李氏基金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中断了近20年。 1987年国专小学40周年校庆,李成义仲昆经李舜英先生,拨出十万元港币予国专小学。此后,李成义仲昆开始为恢复支持家乡公益事业作了新的布署 1991年11月18日,李光前先生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出资,委托乡贤李成枫先生组织,创办的私募基金“南安芙蓉基金会” 正式成立。主要捐资者李成义昆仲和新加坡李氏基金,承先启后开始大力支持光前学村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可以说,“芙蓉基金会”是“国专校董会”的延续,是李光前家族爱国爱乡,济世益民的继续。 自1991年至2014年,新加坡李氏基金捐给芙蓉基金会RMB1亿七仟四百零伍万九仟元174,059,000.00万元,李成义捐款六百万五千元6,005,000.00 万元,李成智、吴诚伉俪捐一千零三万六千六10,036,000.00万元 (据《踏石留印》一书,其他捐款本文不详细介绍)。 芙蓉基金会成立23年来,在李氏基金的支持下才开展了建学校、建文化设施、迁建光前医院、修桥造路、资助其他公共工程、行善慈善和多种形式宣传光前精神等一系列兴教办学、济世益民的工程建设和活动。光前学村的建成点缀了梅山镇,芙蓉乡亲的海纳百川为芙蓉家乡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使芙蓉家乡成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教卫生、金融信息中心,成为南安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芙蓉基金会是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继承和发扬李光前先生爱国爱乡精神而且捐巨资创办的以芙蓉家乡名命名的慈善机构,由此可见,是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创建了芙蓉基金会,没有李成义昆仲,没有李氏基金的支持就没有芙蓉基金会。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容置疑的。 听说芙蓉基金会将要换届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又听说李氏基金将捐资为家乡造“芙蓉第二桥”(也有人说是“光前桥”)和国道相连接,造福芙蓉家乡。 过去,现在和将来,我都爱由新加坡李氏基金创办的旨在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芙蓉基金会。 2015年4月22日于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