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楼10 |
童年难以割舍的贾宝玉 大观园是美好的,是《红楼梦》里边少男少女的青春乐园。同时,大观园只是短暂的美梦,是红楼梦所有少男少女的宿命。这一点,许多有头脑的丫鬟,早就有心理准备。《红楼梦》有很多地方写了丫鬟的口头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能够说出这种话的丫鬟很多,这些人头脑清楚。晴雯似乎是一个例外,她甚至常常忘记自己只是一个丫鬟,常常以主子的身份呵斥比她地位低的小丫鬟,口气很大要把他们“撵出去”!然后假托是贾宝玉的意思。 其实,贾宝玉本人就像菩萨一样,对待一切事情都是慈悲为怀,息事宁人,从来不会作威作福。但是,这位在蜜水里泡大的、在女儿国长大的、在大观园里熏陶大的贾宝玉,他断然拒绝大观园美梦有一个梦醒时分,他断然拒绝大观园必然到来的宴席终究要散去的时刻,最最根本的是对自己人生的童年时代必将结束的难以割舍。 长话短说。我这里只说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这一回的事。紫鹃试探贾宝玉是否对林黛玉真心实意,是贾宝玉人生经历的非常事件,也是贾宝玉从未成年到成年人转折的一个非同小可的典型事件。红楼梦少男少女从小到大相处是一个过程,小说不是用纪年的方式来写,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描写,只是人物交谈当中,知道孩子们已经慢慢长大了。这一回写贾宝玉来看林黛玉,林黛玉正在睡午觉,紫鹃在外边回廊做针线活。贾宝玉看到紫鹃身上衣服穿得少,伸手向她摸一摸,告诉她穿得这样少,小心病了。紫鹃说了这样一段话: “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了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进来瞧他,他远着你还恐来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周汝昌《石头记》下676-677页) 下边一段描写,是贾宝玉听紫鹃这些话的感觉: “宝玉见了这般景况,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因祝妈正来挖笋修竿,便怔怔走出来,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直呆了五六顿饭时,千思万想,总不知如何是好。……” 注意紫鹃“从此”这个词,这是一个分界线,对贾宝玉来说,是童年向成年人的一个转折点。“此”前,贾宝玉和丫鬟“动手动脚”,拉拉扯扯,家常便饭,两小无猜,无所顾忌。彼此都不在意。因为大家都是小孩子。紫鹃告诉贾宝玉,“一年大二年小的”,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慢慢长大成人了,男女有别,再随便动手动脚,就显得“不尊重”了。 后边的话,就是紫鹃自作主张,假传圣旨,添油加醋了。她说是林黛玉吩咐不让丫鬟们和贾宝玉说笑,还不想让贾宝玉来瞧林黛玉,这完全是鬼话。更加严重的是最后还加了一句话,说什么林黛玉“他(她)(《红楼梦》里边全部用“他”,不分男女)远着你还来不及呢!”这种话对贾宝玉来说,简直就是五雷轰顶!紫鹃说完话还马上回屋不理他。小说接着写贾宝玉的感觉,“一盆冷水”,“魂魄失守,心无所知”,“滴下泪来”,竟然在一块山石上发呆五六顿饭时间。后来林黛玉的小丫头雪雁发现贾宝玉不大对头,告诉紫鹃,紫鹃赶紧去找贾宝玉,本来是要解释,但是,鬼迷心窍,竟然把谎话变本加厉,进一步夸大,瞎编说什么女孩子大了,南方林黛玉的族人明年春天,最迟秋天就会把林黛玉接回去嫁人。 表面看紫鹃的玩笑话似乎是心血来潮现编的,其实在紫鹃内心是蓄谋已久的。回目是夸紫鹃的,用一个“慧”字,“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紫鹃真心实意要帮林黛玉的忙,但是方法太过,几乎害死贾宝玉。紫鹃第一番话已经大大刺激了贾宝玉的神经,第二番话,直接就要了贾宝玉的命。听了紫鹃的话,贾宝玉已经灵魂出窍,丧魂失魄,完全失去知觉。正好晴雯来找他,晴雯带他回到怡红院,袭人感觉不对,赶紧找李嬷嬷贾宝玉的奶妈来,李嬷嬷呼天抢地说“不中用了!”一下子惊动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也来了。最后请王太医。诊断吃药,慢慢才平息这件事。在整个紧张恐惧的过程中,穿插贾宝玉紧紧拉着紫鹃的手不让她走,以为紫鹃走了林黛玉就走了;除了林黛玉以外,谁都不许姓林;把一只架上摆设的金西洋自行船抱在怀里(幻觉中这是要接林妹妹回扬州的船)这一系列喜剧场面。明明十分可笑,却大家都不敢笑出来。这件事过去以后,史湘云一看到船,就取笑贾宝玉说“接林妹妹的船来了!”成了姑娘们取笑的由头。 应该说紫鹃这次行动是成功的,他测出贾宝玉对林黛玉是一片真心,林黛玉也“自己心中暗叹”贾宝玉对他一片真心。幸好平时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有些呆气。所以也没有人去多想。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 但是,对贾宝玉来说,这一次无疑是他在大观园这个平静的青春乐园里晴天霹雳似的“游园惊梦”,也是大观园这个宴席终将散去的一个序幕,一支序曲。这次对贾宝玉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是因为他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终将要离开,终将要分离,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林黛玉是与他生命攸关唯一的人,所以他的表现异乎寻常。其实,薛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这些姐妹们,甚至是丫鬟的离去,对他都是割肉一样的痛。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30集“大观园诸芳流散”,特别是31集“家宅乱误失通灵”这一集,贾宝玉的通灵玉丢了,贾宝玉怕牵涉到一些丫鬟又要被撵出去,大观园嫁的嫁,走的走,人已经不多,所以他决定不找了。 大观园是贾宝玉心灵的一片净土,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是神圣的,最神圣的是人,包括犯错的人,对他敌意的人,他都能够包容。刘心武《贾宝玉人格之谜(下)》,提到全书最后《情榜》贾宝玉考语是“情不情”,对天地一切无情的事物,也赋予真挚的感情,认为这是人格最高层次。刘心武情不自禁赞颂:“大哉,宝玉!”刘再复同学把贾宝玉赞为“基督”,实际上并不为过。 我觉得贾宝玉只有永远生活在童年无忧无虑的时代,永远不长大,才能够做到。因此,他的大观园,希望永远是他的永远不变的青春乐园,美好纯洁的净土。所以他断然拒绝大观园美梦有一个梦醒的时分,断然拒绝青春美妙的宴席有一个散席的时刻,断然拒绝童年时代的终结。因此,紫鹃事件结束以后,面对着大观园女儿们一个个曲终人散,贾宝玉心情一直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2014•10•28•傍晚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