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楼9 |
能识小惠以全大体的薛宝钗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第二十七讲“钗黛合一之谜”提到: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有的红学家完全从自我审美感悟出发,觉得黛、钗如两山并立,二水分流,各现其美,各尽其妙,提出黛、钗合一的观点。”(第123页) 以前西方好像有一种创作理论,认为一个人性格有对立的两面性,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写成两个人物,法国小说家、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有一部小说《王家大道》就是这样,该小说中两个人物,原来是一个人性格的两个侧面,小说塑造成为两个人物。中国当代文学《红旗谱》里边的朱老忠、严志和这一刚一柔两个人物,有人认为本来也是一个人性格的两个侧面,后来一分为二,塑造成为两个人物。我感到,红学家的“钗黛合一”,很接近这种观点。 本人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也许真有那种情况,但是,尤其是《红楼梦》里边的林黛玉、薛宝钗绝对不是这样。林、薛这两个人物,每一个都是完全独立的艺术个体,是黑格尔所说的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这一个”。每个人的个性,出身,经历,决定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薛宝钗的务实,林黛玉的幻想。贾宝玉挨打,林黛玉只会哭,薛宝钗却给贾宝玉拿来对症的药物。这两人完全合不成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分道扬镳的两个个体。 关于黑格尔“这一个”,本来已经是常识,现在却需要多说两句。理论形成时候往往是高深的,但是获得人们认可以后,大家熟悉了,就变成了常识。提起它,不需要解释,大家都能够明白。但是时间久了,过去一百年,两百年,这个曾经熟悉的概念,变成“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时候就要稍加解释。“这一个”来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德国原版修订版1832年出版第二版,中国翻译是商务印书局1979第二版)上卷甲,《意识》,第一章《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63-73页)其中逻辑的严密,论证的细腻,难以尽述。“这一个”就是第一章的章目组成部分。我从百度查到《文艺研究》1984年2期一篇文章对这个章目这样解释:“他的意思是说:任何个别的东西都是‘共相’和个性的统一。他把自己‘这一个’的思想,作为一个原理提出来以反对概念化和公式化。”这个解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个”的意思。不过,我个人理解,在艺术上,“这一个”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个体。作为人,每个人当然有饮食男女的共性,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强调的还是“这一个”个人的特殊性、个性。 薛宝钗这个人物,《红楼梦》着墨很多,贾母其实并不喜欢薛宝钗,一次偶然机会,贾母到薛宝钗房间,出来以后,她的感觉薛宝钗房间像“雪洞一般”,没有一般年轻女孩喜欢布置的花红柳绿的色彩。内心很不以为然。 最近我看第56回,我同意周汝昌本叫做“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旧版本后半句只有一字之差,叫做“时宝钗”,我感到一个“识”字,可以突出薛宝钗善于安排、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 这是凤姐病了,贾府暂时让贾探春代替凤姐主管贾府事务的时期,薛宝钗也来帮忙。贾探春是很能干的女孩子,杀伐决断,不让须眉。她又识字,比凤姐高出一筹。但是,她是赵姨娘,不是王夫人所生,是她最大的心病。凤姐曾经跟平儿谈到,将来出嫁很不利。不过暂时还不到那里。贾探春兴利除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时很有趣的是,平儿处处维护凤姐,贾探春发现的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凤姐全部早已发现,早已想解决。薛宝钗被请来帮忙,她看了半天。这时,小说写道: “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平儿)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有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缘故。’……”(《红楼梦》中册786页) 这里可以看到薛宝钗很有幽默感,看问题很透彻。周汝昌先生曾经在《石头记》校订批点本中批点薛宝钗家境好,本人有大家闺秀的气度,聪慧,心胸开阔,能够容忍,很有度量。确实如此。 过去还有人说薛宝钗好像很有心计,像阴谋家。其实大谬不然。薛宝钗很聪明,却没有心计。她在帮助林黛玉时,是完全真诚的关心爱护。开始林黛玉也有点防着她,后来完全信任她。两个人有真诚的友谊。 回到本文话题。这个人很有办事能力,又毫无私心。她能够顾全大局,顾全大体,考虑问题很是全面,又很细致。贾探春在大观园兴利除弊,是受赖大家的启发,赖大家曾经举办盛大宴会,贾母领着贾府全部女眷出席,宴请看戏三天,贾探春跟他家女儿闲谈,知道他家花园里的花、竹笋、鱼虾每年都有一笔收入,贾府花园比他们家大多了,分配给人包干,每年收入更是大有可观。 薛宝钗应邀来帮助贾探春策划,考虑更为周到。开始薛宝钗贾探春引经据典的一段相互调侃,就不必说了。竹林,稻香村这两大部分都安排了,这时,贾探春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蔷薇科花名)、、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小说写到这里。有两点引起我们的兴趣,其一是让我们具体了解蘅芜苑、怡红院这两处的自然环境,都种植哪些花花草草;其二是让我们看到,这些深居内宅的贵族小姐夫人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很是懂得柴米油盐的。十分了解花花草草的经济价值。 这时,探春笑道:“原来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平儿马上推荐一个人,她说:“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就是会弄这个的,上回他还采了些晒干了辫成花篮葫芦给我玩的,姑娘倒忘了不成?”没有料到薛宝钗一听一口回绝。她笑着说:“我才赞你,你到来作弄我了。”平儿、李纨、探春三人都很诧异,都问这是为何?薛宝钗说:“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些人连我也看小了。” 这里我们对这位富家小姐真是可以另眼相看,她多么注意顾全大局。一个很有油水的位置,大观园众目睽睽,有多少人的眼睛盯着,惦记着,她心里一清二楚。还有,薛宝钗家庭非常富有,他的父亲、哥哥都是给宫廷办采购的,薛姨妈进贾府第一次给贾府所有女孩子送的礼物就是朝廷用的宫花。薛蟠给秦可卿那口棺木就是当年本来要给义忠亲王老千岁百年后使用极其贵重的棺木。她哪里看得起这点小钱,为给自己亲近的人弄这个肥差,真是掉价。所以她这样说“叫那些人连我也看小了。”所以她斩钉截铁说“断断使不得”! 她马上推荐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接着说;“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这一番话,想的真是周周全全,无懈可击,人际关系处理十分圆通。 因此,我的题目八个字:能识小惠,以全大体。可以概括薛宝钗为人十分鲜明的基本特征,是别人不可取代的“这一个”。 2014•9•5•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