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复同学引我去看慧文的新娘 |
再复同学引我去看慧文的新娘 我和戴慧文是国光中学从初中一年到高中三年,同学六年。我和刘再复是国光高中三年、厦门大学四年,同学七年。慧文曾经说我“热情过人”,我想,热情过人,形容再复兄更加合适。其实,当时在北京的刘再复、戴慧文、黄坚持还有几位国光中学的老同学,对待到北京出差的国光老同学,都是极其热情,很有同窗情义。我这篇专门谈谈再复、慧文两位。 我的题目是看慧文的新娘,具体时间不记得,一定是慧文新婚不久。一提起婚姻,我就想起可能是1967年文革期间,2006年我的芙蓉网文《北京文革中的国光校友》,写到1967年7月16日我和刘再复、戴慧文、黄种生四位国光校友在天安门金水桥上合影。因为我和慧文当时都是未婚,那一年,再复和种生极其热情、真诚,分别为我们当月下老人,两位对象都是我们厦门大学同窗,都是在北京工作的优秀女性,结果我和慧文都是不识抬举,两位都没有成功。因为女同学年龄都比我们大几岁。我没有跟慧文谈过,不过我想慧文跟我想法可能是一样的,当时头脑简单,我们不能接受年纪比我们大的对象。不过,因为辜负了老同学的美意,本人内心对再复、对那位女同学一直深感内疚、歉意。 回到正题。慧文结婚不久,我正好到北京,再复告诉我慧文结婚搬了新家,他白天没有时间,是晚上带我去的。我们到慧文家时候,新娘还没有下班,记得慧文请我们吃酒酿。我们就吃着聊着,已经不早了,我们怕没有公交车,就告辞。就那么巧,我们刚刚打开大门要出去。大门一开,新娘就站在大门口,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叫做“亭亭玉立”,因为是晚上看不清人长相,但是形象极佳。真是慧文兄这位美术家最佳伴侣。我们回到慧文新房,这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慧文热情跟新娘介绍我说,这位就是我常常跟你说的山西的同学,新娘一边喝水,马上说:“我不记得。”慧文一时很尴尬。我当然知道慧文肯定跟她提到我,因为慧文说新娘有一个弟弟在山西工作。我理解这是一位还不善于客套应酬的女孩子。 慧文在北京好像搬过几次家。后来又有一次再复带我去慧文家,慧文不在,我们等着。到了饭点,我们一起在这个小巷一家小饭店吃饭,这家小饭店很干净,菜很好吃。我们正吃着,慧文夫人匆匆赶来,她执意让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我们已经快吃完饭,就谢绝了她的好意。显然,新娘已经成为好客的家庭主妇了。 还有一次是我一个人晚上去慧文家,正赶上春节快到。正在交谈,突然一个电话,慧文单位光明日报后勤通知给职工发过年物资,已经不早了,本来可以第二天去取。结果慧文夫人马上就动身出门去光明日报取。当时给我印象跟我的夫人一模一样,特别顾家,当时太原师专后勤只要通知发放什么物资,我的夫人立马去取,这种习惯一直到回到故乡集美大学到退休。 慧文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不久前我们互赠全家福照片。此次我还是上两张过去的全家福。慧文这一张是孩子十五六岁在北京家里的合影。我这一张是1988年我在太原回福建路过上海孩子十岁全家福照片。 我和刘再复、戴慧文、黄坚持、陈懋强、李扶西等等国光中学同学友谊地久天长。 2014•7•16•厦门前埔
|
![]() ![]() ![]() ![]()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