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翁爱众寓言集序------------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5-30  【字体:
翁爱众寓言集序

中华文化“美刺”传统
    西方文化“崇高”“滑稽”
——翁爱众寓言集序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说明:
    翁爱众老师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是我的学长。1992年我从山西调回集美师专中文系,我们成了同事,并且成了好友。他为人正直,我担任集美大学首任中文系主任时,曾经聘请他帮助我作一些管理工作,极其认真负责。2008年春天南方奇寒,翁老师和我大哥先后逝世。大哥逝世一周年我写了纪念文章。今年翁老师逝世六周年,难得他的外甥女儿、女婿、外孙,从打字、校对到出版发行,找人帮忙,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出版《翁爱众寓言集》。实现翁老师生前愿望。这是最好的纪念。我应他外甥女高丽清女士邀请,为之撰写序言。《爱众的寓言》一文发表在1995年一二期合刊《集美校友》,这次作为《序二》,这一篇是应高丽清女士特约新写的,作为《序一》。特此说明。  2014•5•9•

郑 波 光

    翁爱众是集美大学原中文系写作课资深的老师,同时是作家和诗人。2004年6月16日他就题字送我他出版的一部诗歌集《星星集》。他特别擅长的是寓言创作。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相当多的寓言。1994年3期,我在《集美师专学报》发表《爱众的寓言》一万余字,就是对他寓言的评论,1995年一二期合刊的《集美校友》全文选登。此文获得翁老师和许多朋友的喜欢。翁老师当时就有编寓言集的打算,当时浙江有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他告诉我准备把我这篇文章作为序言。可惜天不遂人愿,后来不了了之。这次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序后一起出版,作为“序二”。这是翁老师亲自看到认可的文章,算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高丽清女士是翁老师的外甥女,从小跟他长大,实际上是他的女儿,甚至比女儿还亲。2008年翁老师逝世后,她就努力将舅舅的寓言全部搜集起来,并且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务当中,见缝插针,全部打印校对出来,并且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这是永久的精神成果,高尚的纪念。难能可贵。令人感动。总共寓言210篇,“玫瑰”150篇。“玫瑰”是翁老师创造的一种极其精短的寓言形式,可以叫做袖珍寓言。玫瑰花美而有刺。正好符合寓言的特点,广而言之,又特别符合中华文化中国文学历来强调的“美刺”传统。

    翁爱众360篇寓言,雅俗共赏,面对的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层次,小学、中学、大学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可以看到,他就是写一个很小、很普通的题材,都是十分用心去写。可以说,他是以一个很大、很高的文化背景,去驾驭笔下所有或大或小的题材。他的寓言,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他的“现实”,大到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小到生活琐事,为人起码的行为准则。他特别关注世道人心,更加寄冀人类美好未来。这次拜读其作品,我发现他有许多寓言写的非常美,理念美,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如《荷塘惊梦》,形式是一则寓言,实际是一篇有着优美文学描写的美文。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在风景如画的南山谷,有一口荷塘。白天,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清澈洁净,犹如一面硕大琉璃明镜,静静地镶嵌在荷叶之中,朵朵荷花羞红着粉脸,婀婀袅袅,旋开翠绿的裙裾,恍若仙女下凡轻歌曼舞,天上的云彩飞鸟和四周的青山绿树倒映在水中的倩影,不时为唼喋的鱼群荡起涟漪而悠悠晃荡……”

    读完这样美的文字,似乎口齿尚留有余香。拟人化的荷塘惊梦是美好生态惨遭破坏,这则寓言是对自然生态人为破坏的忧虑。文学描写十分优美。通读全部寓言,这种美文,比比皆是,相当多,《小云雀与老麻雀》赞颂小云雀阳光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写的很美,《中秋月》就象一首短小的散文诗,回荡的是一曲美的旋律。翁爱众几乎把每一篇寓言都写成美文,而每一美文里边都有美有刺:《荷塘惊梦》赞美的是自然生态的美,讽刺的是自然生态不应该有的人为破坏;《小云雀与老麻雀》赞美的是小云雀勇往直前,讽刺的是老麻雀因循守旧;《中秋月》赞美的是夜莺的光明天性,讽刺的是蝙蝠阴暗心理。

    翁爱众的寓言,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底蕴。在一篇小小的寓言中,往往可以读出中国文学、中华文化许多典籍来,如《小云雀与老麻雀》这一则寓言,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三国演义》《庄子》等典籍和鲁迅杂文的某些意味来。爱众的许多篇章是很耐咀嚼的,不仅文化意味耐咀嚼,而且思想意味更耐咀嚼。如“玫瑰”112则:

    “下级尊重上级,士兵尊重长官,子女尊重父母,学生尊重老师,晚辈尊重长辈,百姓尊重官员……。

    “切记:以人为本,尊重是双方的,只有尊重百姓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这是一则精短的寓言,有如格言,最后一句“只有尊重百姓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给人一种思想的震撼力。格言式的“玫瑰”,还有136则,也很精短,“诚实说,我好比一块平实板子,可信任很高;坦率说,我好比一块水晶板子,透明度很高。诚实和坦率两块板子夹起来,矫正心的畸形。”这则寓言只有52个字,却刺向“不讲诚信,黑箱操作”社会风气,呼吁用“诚实、坦率”“矫正心的畸形”。爱众的寓言不仅关注世道人心,而且常常同时指明正确方向。

    爱众寓言不仅注重继承中国文化美刺传统,而且认真吸收西方美学风范崇高与滑稽。实际上,他把西方的美学风范与中国的美学传统完全融合在一起。“玫瑰”51则,这则讲的是一群鸟儿被网套住,几乎绝望,被一只山鼠咬断网绳解救了,鸟儿想报答,却不见山鼠的踪影。山鼠“施恩不图报”,这种西方的“崇高”理念,在这里却完全用中国高尚的道德典范表述了。“玫瑰”122则:“一根棍棒大声呐喊,猛劈数棍,就把一个偶像打倒在地。不久,这根棍棒就被供在神龛里,转身一变成新偶像,来烧香磕头的人还不少。”打倒偶像的棍棒,转身被供在神龛里成了新偶像。这在西方美学中是“滑稽”,这则精短寓言是极辛辣的讽刺,想想20世纪,每个中国人都会从心底发出会心的微笑来的。

    爱众的寓言除了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美学追求,还表现作者正直的人格。作者既疾恶如仇,又忠厚宽容。从上面提到的作品可以看到,许多寓言实际上都有作者人格的投影 。赞颂真善美,讽刺假恶丑,爱众寓言具有人类普适的价值。是很值得阅读的。

    翁爱众是我的学长,他1960年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我1963年毕业。1992年我从山西调回集美大学中文系后,我们成了同事,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待人热情真诚友善,学生很喜欢他。每当晚会召开,同学常常请他唱歌,他最喜欢而且唱得最好的歌是《雪绒花》,他的歌声悠扬柔美,极为抒情。表现他对美的热爱和向往。此次他的外甥女委托我为翁老师寓言写序,说这是他生前的愿望,翁老师跟外甥女还说我写的文章“大气”,感谢翁老师生前的器重信任,我更是当仁不让。只是年纪渐大,笔力渐减,只有勉力为之。是为序。  

2011年3月——5月29日 


《爱众寓言集》封面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