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范风范永存 |
为师之范 风范永存 4月24日芙蓉网登出《沉痛悼念周祖禁老师》消息,接着,看到林智育校友接连发表《寄语成追念》、《寄语成追忆》(续二)、寄语成追思(续三)三篇纪念文章,又看到一些其他校友发表的纪念文章。纪念老师的学生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学生。 我1953-1956年在国光中学上初中的时候,周祖禁老师给我们上过语文课,2007年我在芙蓉网发表《国光师恩,永铭深心——敬忆三师:周祖禁、朱先兴、郑明端》,第一位就是回忆周老师,记忆最深两点,一是老师的作文评讲课,最认真、最精彩,我后来在中学和大学给学生开的“评讲”课,“评讲”这个叫法,就是来源于周老师;二是老师给我们讲中国古代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宋代书法家赵孟頫夫人管道昇给赵孟頫的一首诗写到的夫妻至情的境界。在那篇文章中,我特别写了这样一段话: 非常感谢周祖禁老师,在《涌泉》中大作《琐忆遐想皆(思源)》一文中,提到许多当年他的学生,也提到我。他这样写道: “曾受过不实案件伤害的郑波光校友胸襟宽宏地写着‘我不会带着遗憾离开我所爱的美丽母校国光,我以后人生中的所有成绩,都是母校国光中学在我人生的关键时期给我奠定基础的。”(第111页)我很愿意把老师对我“胸襟宽宏”的真诚赞誉和鼓励,作为我永远的鞭策和追求。 “胸襟宽洪”这个褒奖的词语,我一直不敢把它当作对我的评价,而是把它当作对我的教诲。我会牢牢记住老师这个教诲,作为处理对人、对事的原则。 1959年高中毕业离开母校国光,厦门大学中文系就读四年,1963年毕业就分配到山西省工作差不多30年。远离故乡。回到故乡也22年。包括周老师,跟母校国光的老师没有再联系,所以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周老师的仙逝,我是从芙蓉网知道的。老师享年90岁是高寿,可谓仁者寿。 老师的高尚品德,从这些天校友们的纪念文章中,可以管窥。古人云,以管窥豹,可见一斑。林智育同学《寄语成追忆(续二)》提到去年在母校校庆他送老师的接触: 我想叫辆“的士”送他直抵家中,他怎样也不肯;甚至在他上了车,我要为他预付那微薄的十余元车资,他亦都执意不让。我能理解,这是老辈知识分子的倔强和自尊,我乖乖地听从了。我深情目送他微微佝偻的身影消失在尘埃滚滚的马路上…… 想不到啊,这竟然成了我与恩师的永远诀别!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十分的感人。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一生恪守的原则,高尚的人格。这是为师之范,这是远远高于言教的身教。这是作为真正的老师的人格风范和道德风范。 周祖禁老师已然驾鹤西去,但是,他的人格和道德风范永存! 2014•5•1•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