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发起“铭刻——永远的纪念” 李立仁校友的《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获推荐为以追怀李光前先生为主题的出版物中唯一参考书。 【本网讯】为弘扬嘉庚精神,彰显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厦大先辈爱国爱校、重教兴学的光辉业绩,厦门大学决定,将于2013年4月建校92周年之际,在翔安校区和漳州校区树立陈嘉庚先生塑像,在医学院教学楼前树立李光前、陈爱礼伉俪塑像,在校本部树立陈敬贤先生、李光前先生塑像。 在这些塑像即将落成之际,为大力宣传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厦大先辈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感人业绩,激发广大师生和校友铭记校史、感恩先贤的深切情怀,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以便为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共同奋斗,2012年12月7日,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校友总会联合发起“铭刻——永远的纪念”——陈嘉庚等厦大先辈塑像题记征集活动。 征集对象为全体厦大师生、海内外校友,时间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1日。写作要求为:“1.围绕主题,立意高远,情真意切;2.语言典雅,文风庄重,能准确概括塑像主人公的人格风范、生平业绩,特别是对厦门大学的杰出贡献;3.体裁为韵文或散文,字数约200字”。 每尊(组)塑像的题记单独设奖。各设一等奖2名,每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5名,每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10名,每名奖金1000元。根据各单位参与征文的数量和质量,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个。 应征者可提交1至4篇题记,分别为陈嘉庚、陈敬贤、李光前和李光前、陈爱礼伉俪塑像题写。 由该校校史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学生代表若干名组成评委,评出相应奖项。评选结果将在厦门大学相关专题网站及《厦门大学报》上公布,同时,专题网站也将实时刊发部分优秀应征作品。 2013年校庆前举行颁奖仪式,并举办获奖题记朗诵会或参与活动感悟演讲会,进一步扩大征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凡是入围和被采用的应征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应征者和厦门大学共同所有,使用权归厦门大学所有。学校可根据需要选择在上述塑像上使用。 征集活动方案“八、其他事项说明”“3”称:“如需进一步了解塑像主人公的详细信息,请登录‘铭刻——永远的记忆’专题网站”。该网站是厦大党委宣传部与软件学院密切配合,应运而生的,已经正式开通运行。 陈嘉庚先生是厦门大学居功至伟的创办者、驰名中外的大校主。李光前先生则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慷慨输将,对该名校有再造之功,义海恩山,感人肺腑;其夫人陈爱礼女士同气相求,芙蓉并蒂;其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三位先生当仁不让,踵事增华,同样功不可没,可歌可泣! 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文联常委、梅山镇文联顾问、国光初级中学教师李立仁校友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荣幸地被推荐为该题记征集活动23部参考书之一,是诸多以追怀李光前先生为主题的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中唯一的一本。 该文学传记出版单行本,在海内外引起广泛而良好的反响—— 2004年底的一天下午,时任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兼中共泉州市委统战部部长、已看过该书部分打印稿的何国栋,在部长办公室随和地与他面谈,诙谐地打趣道:“嚯,这下你可要出名喽!” 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时任福建省侨联副主席兼泉州市侨联主席的陈小钢,在电话中以商量的口吻,向他多要一两本该书,说要转赠市侨办。 2007年11月30日下午,他单独拜访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主人在百忙中热情接待,一再沏茶,与他亲切交谈,对《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表示赞赏,认为国内对李光前先生宣传得很不够,它颇有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价值(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负责人、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和大型国家级文学丛刊《当代》副主编汪兆骞和南京特教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丁勇校友等人,也英雄所见略同)。 2008年春,该书引起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李光前参考图书馆负责人黄小姐的关注,经常上网的她辗转探听,在从别处获悉他的电子邮箱后,主动来函,竭诚请教,先后五六次,同他交流学习和研究李光前先生的心得体会,并且盼望该书能够参加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与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联办,定于当年7月18日开幕、12月31日结束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陈嘉庚与李光前”专题展览,他理所当然,乐于支持。不久,她还热心来电,通报一些情况。 2008年8月15日中午,香港国光中学校友会假北角新都会大酒楼二楼金紫荆厅,宴请受福建省慈善总会“海西骄子慈善行”大型丛书编委会委托,专程前往香港走访当地各界名流的李立仁校友。 世界华文作家学会副会长、香港作家联会秘书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香港郁达夫研究会会长李远荣校友礼贤下士,在酒楼出口迎候,一见到这位从未谋面的小老乡,便亲切握手,虚怀若谷,脱口而出:“嘿,后来居上!” 2009年11月21日,《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和《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主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周南京教授,在给他的亲笔信中,就《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发表高见,称道说:“甚感资料翔实丰富,文笔流畅,观点鲜明正确,堪称佳作。相信它必将遗泽后人,永留史册”,并主动题签和回赠自己个人著作《周南京有话说》和《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研究》。 耄耋之年的华侨史学者、原中共晋江县委书记和晋江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郑炳山郑重其事,先后口头和书面建议,希望泉州电视台“唐山过台湾”编导让他与之搭档,在该大型文史栏目亮相,一鼓一板,话说李氏源流或者华侨史实,制作专题节目,他自忖才疏学浅,羞手羞脚,不敢答应,因而不了了之。 …… 附录(原载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与软件学院合作建置的“铭刻——永远的记忆”专题网站): 题记征集活动参考书目 《归来记——陈嘉庚外传》洪永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