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3年校友文萃 >

沉痛悼念我的恩师郑守畋老师--陈卿谋(福州)高九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3-08-30  【字体:

欲闻教训杳无声,此后问学向何人?
——沉痛悼念我的恩师郑守畋老师
陈卿谋 (福州) 高九组

    2013年8月28日傍晚,我刚用过晚餐,突然接到郑敏源老师电话,获悉高龄九十二岁的恩师郑守畋因心脏病突发,26日凌晨7时仙逝于福州市福建省立医院。

    突闻噩耗,如雷击顶,无心再做家务,呆坐着,半个世纪来受先生呵护,得先生教诲的一桩桩往事,犹如闪电般浮现脑际,掠过眼前!

    郑老师系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先生年轻时单身离家,在外学习、工作数十年。自1950年开始,先在仙游师范学校执教,1954年调国光中学,1970年调新侨中学(洪濑),至1987年退休,屈指三十七年,从年青力壮到白发满头,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根据学校的安排,自1961年9月开始至1963年8月高中毕业,郑老师担任我们九组一班语文教学,由此结识先生。两年光阴虽短,先生却把我引上终身热爱文学之路。先生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与严谨的学风,讲课时声情并茂,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尤其是他上的古文课,深入浅出,简练生动,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印象极深的是当年郑老师讲《核舟记》,简直将文章讲绝了。以至五十年过去了,那个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及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核舟,仍可以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高二年级时,学校举办了一次征文竞赛,我的一篇习作获得一等奖。先生在点评时,不仅肯定了该文在写作上的优点,还中肯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瑕疵,让我在口服心服的同时,有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六三年初,我们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先生当然希望我选择文科,可我当时自持数理化不错,又一心想当工程师,一意孤行选择了工科。先生虽然略感遗憾,却真心支持我的选择,并一再交代,高考时争取语文多拿点分,以后也不要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我一个农村穷孩子,得到先生如此奖掖和关爱,当时心中的感激,实在难以言表!

    1963年8月我离开母校到沈阳念书,就少和老师联系。直到1968年五月,我面临毕业分配,需要尽快和女朋友确定关系。当我万里跋涉回到母校与己先等在那里的她晤面时,竟意外地在员工餐厅见到了仍坚守在母校的先生。尊敬的郑守畋老师真心赞同并力促我们的结合,热情洋溢地请我们用餐,还不惜枉驾亲自偕春贤第一次到我的新兰家中。可惜当时时局动荡,我很快被叫回学校,没有机会和先生深谈,也许连先生自己也想不到他也将很快离开母校前往洪濑的新侨中学。

    我直到很晚才知道先生是福州人,所以当我1991年调来福州工作时根本没想到是和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直到2002年秋,先生不知从那里得到我的消息,即叫女婿到省总工会找我未果,留下一张联系电话的纸条。我出差回来后读到纸条,喜出望外,第二天即和老伴前往仓山区拜访先生,彼时距68年见面已经过去了34年!师生相见,晤谈甚欢,这是我第一次真实的直面和了解先生。之后我们就有了经常的联系。

    2008年除夕,郑守畋老师亲笔写信给国光中学老师,同学。信中他深情款款:“我患心脑血管疾病,长年缠绵,半靠治疗,半随命运,九死一生,苟活即今年八十八龄,不幸中之有幸。残年余日,我会善自珍重,谢大家关心!寥寥数言,表我衷怀,多年思念,情寄语中。”

    这封信发表于芙蓉网上,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无尽感动涌心头!看着信,时光好似又拉回到四十几年前。没错,是恩师,还是那样的谆谆善诱,还是那样的旁征博引;还是那样的文采闪烁,还是那样的深沉睿智!几十年光阴飞驶,我们的老师,我们当年崇敬的偶像,依然是以铭刻在我们心中永不忘怀的形象展示在网络平台上,我们好高兴,我们好骄傲!

    2011年11月9日,已届九十一高龄的郑守畋老师,从芙蓉网上读到我为高九组一班部分同学返母校聚会而撰写的《情依旧,梦还在,何惧容颜改》一文后,虽行动不便,又亲笔写给我们一封三页纸的信,并委托儿子郑敏源老师拍下来电传我们。


先生的亲笔信

    在信中,先生一如既往地再现了他的睿智、大度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恩师的书法和文字的美妙还是几十年不变的令我神往!先生在信中说:“好酒,好茶,要品,才知纯正与醇香。好文章,细欣赏,正如天马行空,令人心往神驰,返回六十年代,曾经生活不离的新华楼再现自己面前。”“看了五十年前高九组一班毕业老照片,再看五十年后新照片,我从数十载记忆中渐渐找回了高九组一班部分同学的形影和姓名。他们原来都是一群孩子,活跃蹦跳,无拘无束,现在都已成为头发斑白,满眼儿孙的爷爷奶奶了,转瞬只在半个世纪,世事历经沧桑变化。祝愿他们晚年健康,后辈孝顺!”

    “老照片中,我看到了你们俩当年的身影,它仍牢牢留在我的心中没有随流逝的岁月而冲淡。不过,春贤原是天真小妹妹,如今则已年近古稀;卿谋原是小个子,地道的农家孩子,今天则是大个头,部长、处级的省城官员了。退而未老,“老”字辈中的小伙子,生命活力,方兴未艾,丰富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还在后头呢!”

    接信后我们如获至宝,迫不及待拜读之后,马上回了一信,并将先生的信发送给了班上其他同学。

    在回信中,我写道:“我们一遍遍读着恩师的亲笔信,心中洋溢着无尽感动,感激,感恩之情。暇想九十一高龄的老人家,端坐案前,用颤抖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了这些文字,我们真的只有敬佩和愧疚。我们敬佩恩师的高风亮节和对学生几十年不变的关心、慈爱;我们愧疚自己的碌碌无为和对恩师期望的辜负!此情此恩,我们无以为报,唯有铭记心中,唯有乞求上苍保佑老人家健康长寿,快乐如意!”

    “时至今日,检点一生,可以聊以自慰亦可告慰恩师的是,认认真真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底线,于此一项我们保证没有让恩师蒙羞!”

    现在,先生突然撒手西归,且临终前特别交代儿子,要等到丧事办完才告知我们消息。想到去年广东黄双喜老师伉俪来榕,专程前往看望先生时,先生绝口不提自己文革中遭受过的不公和冤屈,那种豁达大度,高风亮节,就令我敬佩万分!可是恩师啊,您坚守了自己毕生的清高和骨气,却给我们留下了未能送您最后一程的遗憾呵!

    呜乎!欲闻教训杳无声,此后问学向何人?先生几十年始终如一,有尊严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先生辛勤育人,不仅传授知识,更言传身教着做人的道理!半个世纪光阴硕果累累,桃李遍天下,美誉传八方!有如此业绩声誉,九泉之下的恩师当无怨无悔矣!

    愿吾师一路走好!学生永远缅怀您!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