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2年校友文萃 >

对树的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2-11-02  【字体:

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论文

对树的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王润华关于树的一组散文
集美大学原中文系 郑波光

    每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召开,我都要写一篇文章参加会议。最初都是庄钟庆老师介绍作家作品,我写文章。后来是我自己从家里保存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中,随意挑选。这次也是这样。翻开《新加坡当代散文精选》(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王润华这个名字以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时,有印象。这次就写他。

    这部散文精选,选王润华四篇散文:《焚烧的树林》、《雨树》、《把黑夜带回家》、《永远朝向东方的向日葵》,其实,第一、第四是两组散文。本文只谈第一组散文《焚烧的树林》。中心是“树”,是对树的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焚烧的树林》是一组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散文。读这组散文,首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是一位心思相当细腻的关注自然生态的有心人。这一组散文有上下关联五篇散文:“一、须要焚烧的树林;二、在大火中诞生的树林;三、狂烧森林的季节;四、树的广告;五、树终于获得平反”。这样五篇散文连成一气、内容上下贯通。第五篇实际上就是这组散文的主题,主旨,目的所在。这就是“为树平反”。

    我读了这一组散文,感到作者思路缜密,似乎在有意识地论证一个中心论题,而且最后一个题目就是全文的结论。所以,我觉得这似乎就是学者的散文,或者说是学者式的散文。从作者散文的素材看,除了新加坡自己国家的一点素材以外,绝大部分素材是国外,美国,加拿大,巴西,涉及美国的素材最多。所以,也可以叫做留学生散文。这种散文特点是眼界比较开阔,视野比较开阔,给人更多的新鲜感。《焚烧的树林》第一篇《须要焚烧的树林》就让人大跌眼镜,他讲美国黄石公园去年(1988年)一场森林大火,把半个国家公园化为灰烬,“这一场大火把蕴藏在森林深处几千年的真理烧出来了:所有广阔的树林,每隔几十年,就须要焚烧一次。树林中的野火,就象洪水,既不能以暴力把它控制住,也不能强行把它压制。以高明的手段压制树林中的野火之发生,比压制水更危险,因为长期防止野火的燃烧,会促成树林中朽木与腐叶的堆积,另外树林自由扩大生长的范围,往往侵犯了草原和矮丛,这样便威胁到鹿、羚羊和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大灾难便会发生。”“既然树林须要自我焚烧,园林专家只有两种选择:当树林须要焚烧时,自己动手先把野火点燃,这样火势就能控制,要不然等到必然发生的野火爆发时,那破坏性的野火是不可能受控制的。”(296-297页)

    第一篇散文象是这一组散文的总论,森林的真理是:“树林中朽木与腐叶的堆积”,时间长了,就会自发产生“森林大火”。这是自然规律。另外,“树林自由扩大生长的范围,往往侵犯草原和矮丛”“威胁鹿、羚羊和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因此,就是第一篇的题目《须要焚烧的树林》。园林专家提出两种选择:一、人类主动焚烧,火势可控制;二、森林野火自发燃烧,不可控制。作者主张第一种,人类主动焚烧。但是,主动还必须理性。不能乱来。第二篇题目《在大火中诞生的树林》,写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省树叫栋梁松,这种树就是在大火中诞生的树林,这是人类有意识选择的结果,“路两旁茂密的栋梁松林,就是过去一百年来无数次的野火所播下的树籽。”这是正面的事例。第三篇《狂烧森林的季节》,写“九月是巴西农人纵火焚烧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是反面的事例。文章写道:“去年美国卫星拍下的照片显示,单单在亚马逊西部,就有十七万次森林大火,疯狂地焚烧这一块地球上生长着八万种树木花草、住着三千万种飞禽走兽的原始故乡。在这些动植物中,许多种类至今连研究自然科学的人都还未见过。”文章提到一个数字:“1975年,巴西的森林只开发了百分之一。去年(1988),百分之十二已被焚烧成灰。”这一篇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批评:“焚烧巴西的树林,暴露了人类的愚蠢与弱点。”第四篇《树的广告》,写地球上大量森林地带的消失,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危机,树木的命运和地位,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篇散文实际上是对一篇煞有介事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树的广告》,提出质疑。文章直截了当指出:“全国性的美国森林材料联合会,虽然本身是世界上砍树最多的刽子手,今年也经常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表示关怀树的遭遇。”文章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广告一点都没有涉及。因此,作者最后写道:“这则广告其实是为被砍伐的树木而写的讣文,而写讣文的人偏偏又是砍树人的老板。”这篇散文毫不客气,一针见血。文字十分明快。

    作者明快、一针见血的文字风格贯穿全文。最后第五篇《树终于获得平反》,这个题目是现成的,这就是纽约时报一篇专题文章的题目。纽约时报文章说,整整八年以后,美国白宫里的总统终于了解树的功用与地位。树木是最自然有力的净化剂,当树呼吸时,空气就被过滤干净了。原来,美国前总统里根1980年竞选时,荒谬地说树林造成大气层百分之九十的氧化氮,他的新闻发言人耸人听闻大喊“杀人树!杀人树!”作者说,里根大概把枯树发出无毒的二氧化二氮和严重污染的氧化氮混为一谈了。我们现在世界上的人都知道,美国四年一届的总统大选,都要发一次疯。拿一个话题说事,蛊惑人心,哗众取宠。文章说当时(1988年)美国总统布什就认识到树木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便宜、最有效的空气净化剂”。这篇散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简短有力:“树终于获得平反了!”

    这五篇一组完整的散文,围绕对树的功用地位的认识,纠正一些错误和偏颇,表达对树的热爱,表达对地球自然生态的关切。这虽然是1989年的散文作品,20多年过去,当时作者所关切的自然生态问题,今天依然不过时。文章读起来依然亲切。

2012•10•11•厦门 

附注

    我写好此文后,儿子告诉我“需要焚烧的树林”就是所谓“低烈度纵火”。我从百度百科找到这个资料,附在这里,供有兴趣的人们参考。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2012•10•20-22日在厦门文联大厦召开前部分会议,2012•10•23-25后部分会议到浙江绍兴召开。许多代表都到绍兴参加。我没有去绍兴。今天我把我的文章寄给芙蓉网。  2012•10•23•

低烈度纵火的提出

  美国黄石森林公园从1872年成立开始,投入了巨大的国家力量去监测和扑灭任何森林火灾,这对保护黄石公园这样一个国家珍宝来说很好理解。但科学家后来意识到森林火灾在数千年来一直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和保持它们的生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从1972年开始,黄石公园的管理者采取了纵容火灾的政策,希望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但是百年来对火灾的控制已经使森林中堆积的易燃物能量达到了一个非自然的状态,这酿成了1988年异常巨大的森林火灾,扑灭这场大火投入了10000名消防员和超过1.2亿美金。这场火灾之后,黄石公园的生态系统重新繁荣起来。现在,国家采取了对森林进行低烈度纵火的办法来防止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毁灭性打击的火灾发生。 

    真理往往朴素而简单,但常常不符合人的直觉,就像“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不符合人的直觉一样。“低烈度纵火”法揭示的道理可以上升到哲理层面。一方面,一个“纵”字强调了减少或避免人为干预,保持事情的自然状态,暗合庄子的无为思想。

  另一方面,低烈度纵火强调负面能量的低烈度爆发,防止堆积造成大的灾难;对于正面的能量,则可以通过压抑其低强度爆发,让其达到一个更高的能量水平。正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群星闪耀异常夺目,因为他们的能量已被压抑了上千年,如此密集的能量爆发足以推动历史的车轮翻过一道巨坎。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