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寺上香 周日的早晨,和好友相约到弘法寺上香,由于出门早,路上人车稀少,晨露还未落尽,霞光刚刚散开,车子在梧桐山中穿行,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迎着朝阳,我们很快就来到寺外的停车场,一下车,便听到僧人诵经,梵音袅袅,闻着焚香,转弯拾阶而上,金碧辉煌的寺庙便豁然眼前。 弘法寺位于深圳海拔最高的梧桐山中, 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周围群山秀丽,古树葱郁,环境清幽,寺庙前方更有人间仙池之称的仙湖镶嵌在梧桐山腰中,湖边有邓小平亲手种下的高山榕,湖水清涟碧波,映现青山庙影。寺庙建于八十年代,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伽篮殿,观音殿,地藏殿,卧佛殿,有藏经楼,钟鼓楼,方丈楼,斋堂,禅院,僧寮,客寮、云水堂等等。 这座与特区一同成长的庙宇,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不用买门票;免费提供香烛(细号的三拄香,出于环保,不提倡烧粗大的香和纸钱);免费提供直饮水和斋饭;免费提供住宿(要提前申请,个人想亲近佛法或团队拓展的,想住几天均可);随处可见穿黄马夹的义工,有男女老少,有打工者,有白领,有老板和企业的高管,分工到位,香客虽多,却井然有序,朋友也报名参加了义工,精神可佳。 寺里有和尚八十多人,几乎都是佛学院本科生毕业的,想来这里当和尚的,要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才行,或许是佛学和哲学都很深奥,没有一定的文化基底就没法参禅悟道的缘故吧。时代不同了,以前长辈们常常骂我们说,‘那么懒,不好好读书,以后要去当和尚’,这句话现在是行不通了。 现在寺里的主持是第二代方丈——印顺和尚,说起印顺和尚,还有一段佳话呢,他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2000年,有一次来深圳出差,朋友托他把一件东西带给本焕长老,当时本焕长老刚好生病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当印顺来到本焕长老面前时,本焕长老一把抓住他的手,说他与佛有缘,跟他谈了三个半小时,让他无论如何要出家,印顺回说那是不可能的,他有工作单位有家室,怎么放得下呢,双方互留了电话就告别了,此后每天晚上10点钟,本焕长老就打电话给他,给他开导说教,印顺本无心出家,先后换了四次电话号码,但老和尚总能找到他,半年多之后,印顺被老和尚的真诚执着打动了,在湖北新洲县报恩寺,接受本焕长老的剃度,并在随后的一年里,随他走访了国内400多座寺庙,2008年,印顺成为弘法寺第二代方丈,这就是佛门所谓的善缘吧。 本焕长老是弘法寺的开山之祖,德高望重,出家了八十多年,筹得善款超亿,自己却很节俭,洗脸水都不让多打,只够浸湿毛巾,一张面巾纸都要拆成两半用,饭粒掉桌上也要捡起来吃,并常常教导身边人要惜福,就是这样一位极尽简朴的老人,为社会捐建医院、兴办希望学校、修桥铺路、赈灾扶贫等等爱心捐款达5000多万元。是一位深得佛教界和善男信女们敬仰的佛门泰斗,长老是在今年4月2日圆寂的,享年106岁。去年我陪父母上山时见到长老还在方丈楼里读报喝茶,神采奕奕,接见香客们,岁月悠悠,茶香依旧,如今老人已架鹤西去了,望着方丈楼,我合掌底头,内心里泛起朵朵莲花。 说来也巧,今年的三月底,家人在弘法寺报名准备为已故的梅妹做一下法事,一切办理妥当后,隔天碰巧本焕长老圆寂,全国各地佛教高僧纷纷前来诵经超度,全寺上下法事做了一个星期,功德无量,梅妹刚好可以搭上这条大船去到西方的极乐世界,百年一遇,可遇不可求,佛教讲因果,或许是梅妹一生为善,常捐血救人修来的果。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是这个理吧,我不是一个十足的佛教徒,但我这样想着就会给自己的内心增加稍许的安慰。 星期天来寺里的人特别多,在各个佛殿前香客们虔诚跪拜着,述说着各自的悲喜与诉求,而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菩萨都是低眉微笑着,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咱凡人恐怕是无法猜得透了,是不是他的低眉也有他的苦衷:世人的不满足,诉求太多,尽管他法力无边,也满足不了;而他的面带微笑只是情愿这世间的安好。我心生敬畏地见佛就拜,不敢妄言,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用善良检验着自己的言行,那就是你心中的佛。
(图片来自互联网)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