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2年校友文萃 >

太原岁月的时空8-----------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2-10-04  【字体:

太原岁月的时空8

孩子的奇思妙想
——太原岁月的时空8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跟普天下父母一样,工作再忙,孩子的快乐都是父母需要时时关心的一件事。孩子到太原不到一岁,整个童年都是在太原度过的,1992年离开太原是14岁。在太原期间,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回老家探亲,不论回福建奶奶家,还是回辽宁姥姥家,就顺便到上海、到北京旅游。因为距离老家(大东南、大东北)比较远,回一趟家,就要跨好几个省,所以,孩子从小视野就比较开阔。我注意到孩子从小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小学作文,他常常要我帮助他提供思路,但是我几乎每次给他提供的思路他都不满意,结果还是他自己写,我发现他想的、写的比我给他的启发更灵动、更活泼。我本来希望他向理工方面发展,但是他对理工兴趣不大,人文方面好像更有悟性,喜欢对人类的历史与未来进行想象,我们订《奥秘》杂志,孩子相当喜欢甚至痴迷。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夫妇共同承担的,他的妈妈对他的疑惑,常常及时指点。1985年1月26日,我的日记记这么一件事:“孩子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他中午在学习康乐琴时,弹了苏格兰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说:‘我特别喜欢这支歌,它特别感人,它很悲伤,就好像老朋友已经死了,人们在怀念他一样。’又说:‘我有一个本性,弹什么很怕别人打扰,这是不是有些自私?’妈妈说:‘这不是自私,这是专心致志。’”这年孩子七岁。孩子学习的专注,得到妈妈及时的肯定。

    1990年,孩子12岁,我在1990年4月16日日记写到:“今日孩子学校休息一天,上午做作业,下午我同他去青年宫,在汾河边,显得萧索,便去迎泽公园,一进公园,走在草坪上,看着柳树吐绿,草地返青,迎春花开,红梅含苞,孩子情不自禁地说了四个字:‘万木复苏!’我说,为了你这个感受,今天没有白进迎泽公园。在划船时,孩子首先闻到一股象西瓜一样的清新气息,在过七孔桥时,我也闻到这股令人心怡气爽的气息,这就是春天的气息吧。长住城市,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感受自然界四时的变化。今天买‘不干胶’,又玩了电子游戏机,小家伙心满意足。”

    我注意到孩子对宇宙天体、地球人生,有一种奇思妙想,也是在孩子12岁这一年。1990年8月20日日记,我详细记录孩子的想法,其实在这一天前,这一天后,孩子多次跟我谈他的奇思妙想,我无法全部记下,只记这一篇:

    “昨日午饭前后,孩子对我说了一番他的完整的对宇宙天体、地球人生的看法。

    昨日中午,孩子突然对我说:数字大到最大、小到最小都会出现循环,兆是最大,到了兆,就要从最小算起,1个兆直到最大的兆兆,是一个循环,再进一步,兆兆兆,又是一个循环,直到无穷;最小数字也是如此。他紧接着说,人类开始不穿衣,发展到衣服穿得很复杂,很繁琐(包括装饰品),现代人反对复杂繁琐,越穿越少,甚至不穿衣服,以后可能又会衣服又越穿越多,这是循环。

    他又进一步发挥,人类文明也是如此,地球有50亿年历史。从考古发现,人类很早以前曾经有过原子弹爆炸遗迹。恐龙只活动两亿年,还有许多亿年,可能人类曾经发展到能到外星球,曾经展开星球大战,后来人类对自己不满,这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相残杀,全部消灭,然后重新开始进化;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是人类发展到很高的科学技术,他们对自己头脑中的残酷不满,就运用一种高超的技术,将人类每个人头脑中的坏思想‘洗’掉(我想他是从暑假录音受到启发——注:可惜我已经忘记是什么录音)。孩子滔滔不绝,我遗憾没有录音机将他的话完整录下来,否则将很有意思。他的这番话,从数学、文化、文明三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他的思想。这个思想显得很完整,可以看出孩子的思考能力,融汇知识,综合能力,这种思维是一种带创造性的思维。他的这个思想可能综合了他看到的、听到的许多知识。可以把他提出的这个理论(如果可以叫理论的话)叫‘循环理论’,数学循环、文化循环、文明循环三个层次。孩子又说了一个思想,他说,地球上所有的科学家都有一个思想框框限制了自己,比如,他们认为最高温和最低温都不可能有生物生存,这是受地球的限制,也许在其它星球,有些生物能在象太阳一样的高温下生活(注:这个想象并不离奇。最近中央电视台播一个节目,有一种虾,可以在400多度高温下生活,100度的锅里根本煮不熟牠),能在零下200度的低温下生活。这种大胆的设想是超越地球的。不论孩子这些设想有多么幼稚,不成熟,缺乏更多的实证。但是在他这个年龄能有这种大胆的想象、思考,还是十分可喜的。可惜我不认识自然科学家,否则,我想将孩子推荐给他们指点。”

    回想太原岁月的那段时空,感到自己的精神都已经回到那个时期。认真说起来,那时人们,物质普遍并不丰富,但是精神还是很充实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心情是快乐的。

    在太原师专的时候,一次工会组织到风景名胜玄中寺游玩,一位美术老师给我们照了一张像,时间大概是1984年,孩子六岁。还有是1990年,就是孩子12岁这一年,我们全家在太原新建路合影,林卫国同学为我们摄影。那一次,我们一起去刚刚开张的“天龙商场”参观购物。

2012•8•30•厦门前埔 


(1)1984年太原师专组织到玄中寺游玩全家合影


(2)1990年在太原新建路全家合影(林卫国摄)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