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2年校友文萃 >

月是故乡明----------------刘宝贵(深圳)高中85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2-10-03  【字体:

月是故乡明
刘宝贵(深圳)高中85届 


     配乐《二泉映月》 (请开启扬声器)

    最近这段时间,被我那半死不活的工厂搅得焦头烂额,心情郁闷得很。今天是中秋节,女儿们都没回来,各奔前程了,一个人在月亮下走着,任由轻柔的月光拂过我的脸庞,流过我的内心,滑过我早己沧桑的心田,我象一个孤独的游魂,在他乡的夜色里到处游荡着,在这遥远的异乡,一直有着漂泊的感觉,忙忙碌碌,兜兜转转了二十多年却始终找不到一丝的归属感。

    中秋天上的圆月,最能诱惑远方的相思了。远在故乡的亲人;阴阳相隔的故人;散落天涯的友人;曾经相爱的恋人,总是把我的心牵扯得隐隐作痛。我沉默地望着那轮明月,心想阴晴圆缺顺其自然,生命里有太多的缺憾了,不能总是圆满。“举头望明月,底头思故乡”,今晚,我要把头脑中的思忆打包,邀约着天上的明月,一起回一趟千里之外的故乡。

    故乡在闽南的美井山,村里原本有七个“房柱”(也就是七个兄弟传下的后代),后来有两个“房柱”移居台湾嘉义的双溪口村,前几年刘氏宗亲组织了一次到台湾的寻亲之旅,看到处处有红砖灰瓦的“大厝起”,就连村口古时建起的“石马宫”和闽南老家罗东新明的“石马宫”也几乎是一模一样。可见,离乡背井的人,总是把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记在脑里,印在心里,还原在他们的生栖地,把故乡的印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在外的游子,走得出家乡的千山万水,却走不出故土的乡音乡情;走得出家乡的西山落日,却走不出老祖母的三寸目光。“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当年的太祖叔伯公们,是否也曾象我一样,在他乡的星空下,对着浩月思乡垂泪。

    故乡的明月,那里有我孩提的记忆,少年的梦想,青春的浪漫。儿时的我喜欢躺在老祖屋门前的石板凳上,望着苍穹,看云舒云展,看月圆月缺;喜欢看古井底的明月,近在咫尺,垂手可捞;喜欢听老婶婆讲着关于嫦娥,吴刚,玉兔,桂花酒的故事。

    故乡的明月,流过天宇,流过静谧的村庄,流过陈塘江的上空,流过门前的大片水稻田,和着荧虫飞舞,蛙声一片,哼着轻柔的乡间小调,在我的脑海里轻吟浅唱着。我怀念老祖屋门前的大圳沟,母亲们忙完了一天的农活,趁着月色,浆洗着一家大小的衣裳,棒槌声声,此起彼落,揉揉搓搓,水花在朦胧的乡村里哗哗作响,母爱在皎洁的月光与潺潺的流水间泛滥。

    我喜欢故乡的明月,尽管在世俗的眼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我还是对故乡有着深深的依恋,我依恋“后背沟”竹梢上的弦月;依恋杨梅山顶的圆月;依恋红头领上的明月。

    哦,故乡,回不去的童年。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