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仙女 刘宝贵 (深圳) 高中85届
凡是看过立明校友的“男生看新华楼之美”的国光姐妹们,特别是有住过新华楼的,无不被他们那帮男生华丽的推断美得心花怒放,飘飘然的,被人捧上天当仙女的感觉真不错,心里甜滋滋的。
但是回想一下,不对呀,想当年住新华楼很多的姐妹都是农家女子,田间地头有咱们劳作的脚印,杨梅山崎岖的山路上有咱们挑柴的身影,怎么咱们洗洗脚,爬上新花楼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又成了会招蜂引蝶的香妃,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莫非咱是荷仙姑?得道升天了。
再想想,咱那时家离学校远,所以要寄宿,路途遥远,乡下的土路泥泞不堪,如果碰到下雨天,道路泥浆足有半尺高,穿鞋是走不了的,必须打赤脚走到学校,经典的画面中,仙女和香妃都是穿着绣花鞋的,或轻飘飘的飞,或八抬大轿,还没见过打赤脚走路的仙女呀。
又想想,咱那时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回校时大家都是带着一罐“咸菜头”来就饭吃,一日三餐就都是“咸菜头”,要对付一礼拜。印象中的仙女和香妃吃的可都是仙桃和美味佳肴,哪有天天都吃“咸菜头”的仙女,除非当时的天庭和皇宫都正闹“财政赤字”。
无论是用代数来解读,还是用推理来说,新花楼住的都是仙女和香妃之说是不成立了,莫非是,学弟们看新花楼秀丽端庄,又可望不可及,距离产生了美感,爱屋及鸟,情人眼里出西施了。
说到天天跑到延安楼后的蓝球场上大秀肌肉,学弟呀,你们想当董永想傻了,也不做做实地考察,从新花楼阳台或走廊上看蓝球场只能看到一半的球场,更何况那么远的距离,看都看不清是老的还是少的在“孔雀开屏”,白白自作多情了。即便是你天天从新花楼楼下走,往新花楼上望五百次,也才有一次跟仙女们擦肩而过的机会,当时的仙女们又不追求高富帅,她们天天口里哼的是当时最流行的一无所有,你们怎么就没想到要拿着一把吉它,站在新花楼前玉兰花树下跟着崔建斯声力竭地吼着《一无所有》,说不定哪位仙女就会飘飘然的下楼,口里轻轻地应着“这就跟你走”。后悔了吧,肥水都流外人田了,损失大了。
“嘘……你们怎么敢在校园里大谈这些事啊,刚才刘经国副校长就站在遵义楼下捉烫头发和啦叭裤呢,你们这些话被他听到就麻烦了,非得叫你们去上几节思想教育课不可。”有同学在提醒咱了,不敢再说这事了,咱已经因为天生的一头微卷发被刘副校长误以为烫头发抓过两次了。
咱说别的啦,中国一千多年的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使得许多的女子接受不到教育,国光的初建是在解放前,当时的女子穷的不用说,那些富家千金或着小家碧玉敢鼓起勇气解开裹脚布,背起书包来上学的能有几个,从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就可以看出国光的男女生比例是在逐年的进化中趋于平衡的。当时的女生稀少,就象是国宝,加上校主是在国外生活,国外女士优先的理念,校主特别眷顾着女生,把国光的楼王让给女生住,女生们才得以住上这如天上宫阙般的新华楼,沐浴着校主的恩泽,一届比一届地壮大下来。这跟什么未来是女生的世界,什么讨好女生,什么怕搞男权运动大概没关系吧。学弟以后若能再梦中得见校主,务必帮忙我等女生解脱关系,禀明真相,我等女生离别新华楼,走出母校几十年来,秉承着咱们闽南女的勤劳与坚韧,“爱拼才会赢”“输人晤输阵”,家庭和事业已经把我们累得喘不过气,更何况我们还得防火防贼防小三,维护着家庭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是身心疲惫,那里还有身力去跟男生们争权夺利,这点恐怕是你们多虑。
既然教学楼主体有迷惑,咱不仿也来猜猜吧,依我看,整个教学楼主体就象是一张脸谱,大操场是张大口,四栋教学楼是眼睛和眉毛,三角洲是脸蛋,后山是满头的乌发。这样一张大口和浓眉大眼,咱闽南的一句老话叫“嘴阔眼大吃四方”“叹有吃”。又面向东南,是不是寄意学子们学有所成,走出东南亚,走向世界各地。
 |
 |
您觉得这是一群“仙女”吗?1980年摄 点击放大
|
象张脸谱吗?黄敏敏校友手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