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嫁女习俗 侄女要出嫁了,大伯长年在外做生意,娶了个外省大嫂,连闽南话都不会讲,更不用说老家的礼节了,侄女是给我做干女儿的,所以家人要我回去全盘操作,早就听说我们那里(码头镇)诗,淘,码的礼节远比我娘家(梅山)梅,罗,九要复杂得多,也好,反正咱是个不怕折腾的人,对咱闽南的一些传统习俗也感兴趣,正苦于无料下笔呢,就当是回乡采风吧。于是,提早打点回老家,拿起纸笔披星戴月(白天人家去做工)走村串巷,向七大姑八大姨们取经。下面听我一招一招慢慢道来。 担盘 结婚的前三天,男方要备齐聘金和礼盘到女方家,男方一般是六个或八个人来,女方要付给每人一包红包,古时是作为挑工的工钱,现在都用车载了,但还是得给,意思下。现时的聘金是二万八千,当是给父母养大女儿的辛苦钱,连同买衣服的钱,加上婆婆要给儿媳买一套金器的钱,打包折钱当今的行情是五万,上不封顶,但不能少,否则“庴边引婶”会笑你贱卖女儿。礼盘通常是:猪脚,面线,四色糖,四色饼各一百斤,要陈列在厅堂上,点红烛,告祖先,这些礼盘女方家不能全收,要留担底,还要每个担底放些“缘钱”,意思是“人未到缘先到”。这天女方家要大摆宴席,一般都要十几桌以上,宴席的费用女方家自己出,男方只提供每桌两包香烟。喜宴过后,婶嫂们要帮忙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发喜糖。 备物品 首先新娘出嫁当天要穿的每件衣服鞋袜都要缝上两枚“缘钱”(铅钱)。准备两个红包里面要放红,白,黑,三种线缠绕在一起,一个是结婚当天带去,另一个是要“头倒客”时带去,还要把这些物品提前准备好。 (一)五谷种(稻谷、大麦、菜籽、发牙的芋种、发牙的姜母)连同“缘钱”用红纸包好,带到男家,寄意是五谷丰登,女儿去到婆家有得吃。 (二)认亲茶,准备好茶叶、红糖。“缘钱”包好,到男家婚宴结束后,新娘要给公公婆婆,婶伯叔侄,七姑八姨敬茶,认亲,还需给每人一份回礼,现时公公婆婆都用金介指的多,其他的通通包红包。 (三)准备一个红塑料桶,叫“红脚桶”,(古代叫“子孙桶”,我们以前老屋我老妈床底下就有一个,用木板箍的,平时我们用来洗脚,插秧时拿去放秧苗)毛巾。牙刷,牙膏都备双份放桶里,带到男家,寄意是多子多孙。(到时送亲的人谁拿这个桶进门可拿双份红包) (四)备扇,买来两把扇子,一条红丝巾,把其中的一把扇子撕破当旧扇,女儿出嫁时把这两把扇子分别缠在红丝巾两头,上花车那一刻,把旧扇丢掉,新扇带走,寄意是把坏的丢掉,把好的带走。 (五)墨斗笔,(做木工活画线的那种)请木工师傅做一支墨斗笔系上春花,到男家时系在新婚房门框上,有辟邪之说。 (六)嫁妆,买一个红皮箱,里面放些新娘的新衣服,皮箱的四个角都必须放一个红包叫“压箱角”每个包钱双数就行,而皮箱的正中间是要放嫁妆的,(现时都很少再买三大件五大件了,都用钱现实)包钱的,就打印一张支票或银行存折直接放在箱中;是房子、车子的就用红纸写明,用相框表起来,压在箱中央。到男家时放在大厅上,男家的“庴边婶伯”要当场开箱看新娘的嫁妆有多少。 (七)做头簪,买一支头簪,把春花。 “缘钱”和一块有皮有肉又带骨的猪肉用红线串起来系在头簪上,新娘到男家时,要把这支头簪插在婆婆头上,寄意是让婆婆疼爱儿媳,疼皮疼肉疼到骨子里去。讲个小插曲吧,那天,料都备齐了,就差这样一块猪肉,于是我一路纠结地来到肉挡前张望,当肉档老板明白我的来意时,麻利地剁下一截猪尾巴给我说:“都是用这个,最达标了”, “啊”我愣了好几秒,想想也有道理,唉,早知道人家老板这么老道,咱也就不用琢磨了一个早上。当头簪做好时,我把它提得高高地看,唷,怪怪的,想象着明天干女儿的婆婆将头戴这支系着猪尾巴的另类头簪在热闹的人前人后晃动,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出嫁 今天是个好日子,干女儿要出嫁了,前两天已选好了送亲队伍,连同新娘十个人,叫十全十美,这十个人中要有一个会念“四句”的“送嫁嫂”。 “开脸”,新娘出嫁前首先要“开脸”也叫“满面”,就是在脸上先打一些粉,再拿一条细线,用牙咬在线的一头,双手分别拿着另一头和线中间,形成一个三角剪刀形,把脸上的汗毛绞下来,这种绞脸毛方法,我小时候在老屋时就经常看那些婶婆们这样互相美容着。现在的美容工具很多了,估计这种传统的美容法快失传了,竟找不到人来做,只好我亲自上阵,凭着记忆,在干女儿左闪右闪的脸蛋上扑腾了一阵,估计是一条汗毛都没落下,咳,意思到就好。 穿贴身衣,就是新娘出嫁这天必须穿一件女婿平时有穿过的衣服在里面,到晚上再脱给女婿穿,意思是心贴着心,相亲相爱。干女儿娇小,女婿高大,女婿拿了一条白背心来,这可难倒了我们,干女儿的婚纱是吊带外加披肩,怎么穿那条白背心不是露肩就是露背,折腾了好一阵,没招了,最后只好把白背心捆在干女儿的腰上,用了二十多个别针把它固定好,以至不让它抖露出来闹笑话,就这样穿好婚纱化妆梳头打扮一番,时候差不多了。 拜祖先,行“上头”礼,出门前要到大厅点大烛,拜祖先,然后“上头”,这“上头”也就是相当于行成年礼,由父亲拿着一把梳子在女儿背后从头顶往下比到脚,梳三下,“送嫁婶”来念四句:一梳梳到头(白头到老),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旺子孙(多子多孙),然后出门,干女儿一出门,婶婆即刻把大门关上,说是怕风水给干女儿带走。 跨火炉,把一个生了火的炉子放在米筛上,置于门口,新郎新娘必须从火炉上跨过去,寄意一是辟邪,二是从此新人们的生活会过得红红火火,现时米筛和炉子不好找了,一般都是拿一把干稻草点上火星代替。 哭嫁,婶姆们都说要哭嫁干女儿才会生儿子,这我就不信了,想当年我出嫁时我妈就哭得死去活来,结果我还不是都生女儿。听说老二婶还会唱哭嫁歌,我出于好奇那天晚上拿了一包糖果去收买她,叫她唱一下看,大家听听,会闽南话的一起来“渣嫫仔,你丢(要)嫁,晤免店得灶脚和小妹,咱庴穷赤没法度,阿母拿人苦工钱……因庴是土富,有田搁有庴……新眠床没蚊嚎(蚊子哭),新被新席没家藻(跳蚤)……”。看看,这都是黄世仁在逼嫁白毛女时代那些穷得卖儿卖女的歌了,怎么唱。要是有《走进新时代》那种歌唱美好生活的歌咱还可以唱一下。看着干女儿丢扇远去的背影,心中的种种不舍一拥而上,眼泪竟哗哗地往下掉。 “头倒客” “头倒客”也就是第一次回娘家,婚后第三天,“小舅子”要早早去请女儿,女婿回娘家,中午要设宴款待,回去时必须给女儿带回的是: (一)一对带路鸡,要活的,一只公鸡,一只母鸡。 (二)两条甘蔗,要连头连尾连叶,寄意是日子过得有头有尾(百年好合)一节比一节甜。 (三)一只煮熟公鸡和一锅大汤圆(糖果)这寄意是给女婿粘腰骨的,让他更虎背熊腰吧。 (四)一大锅咸饭,这锅饭到男家是要分给左邻右舍吃的,寄意是让女儿广结善缘。 二次回门就随便了。 各位看官,您看我是忙上忙下忙晕了,也从来没写过这么难写的文章,您也看累了吧,没办法呀,全中国有可能是咱闽南人的婚俗最复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