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2年校友文萃 >

伍 远 资------------------伍天辉(泉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2-04-04  【字体:

伍 远 资 
伍天辉 (泉州) 高四组3班


伍远资先生

    伍远资(1900年12月-1970年2月),南安石井村人。先生又名伍竹、字潜深,下辈都称他阿深叔公。他一生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不但严以律己,还教育下辈必须乐于奉献为社会尽心尽力,不能为己忘义索取丝毫不义之财。他的一生堪为我们的典范,他对下辈的教诲,永铭五内,忆及往事,仿佛如昨。

    1900年12月1日,先生出生在石井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务农。靠几丘山埔地养家糊口。由于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私塾,后来石井西享郑君茂先生在郑氏大祖祠创办鳌峰小学,才续学于鳌峰小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业优异,且追求真理,乐于参加社会实践,与同学许哲坚等排演文明戏,宣传新思想,在石井首次演出宣传反封建的文明戏,这次演出在海都引起强烈反响,广为传播,成为美谈,至今,老一辈乡亲谈起此事,乃赞口不绝。

    先生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而未能继续升学,后适逢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师范,既免学费又提供膳食,1918年秋,先生考进该校。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抄写、刻腊纸、打杂,以补充自己的学习费用。1920年12月毕业于该校讲习科,是集美师范最早的毕业生。毕业后即应聘金门县模范村珠山小学任校长。一年后回母校鳌峰小学任教。1924年2月,接受厦门商密小学校校长卢文启(卢嘉锡的六叔)的聘请,到厦门大同小学工作。1926年,卢文启调任大同中学校长,先生接任大同小学校长,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为研究生(在职进修),当时导师有林语堂,鲁迅、顾颉刚等名流学者。

    大同小学创办于清光绪34年(1908年),原来校舍设在赖厝埕,仅有6间教室。先生在大同小学任教10余年,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树立优良校风,提出“奋进”作为校训,经常利用晨会、周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常规教育,他常说:“能奋进才是好汉,甘落后等于废人。诚毅加奋进,庸人也能成才。”他不仅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也重视体、美、音的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30年代厦门市的小学生运动会上,大同小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由于大同小学办出特色,学生质量高,培养大批人才,在厦门名声大振,家长送子女来校求读者络绎不绝,本来的简陋教室不能满足现状,为此,他奔走于华侨和家长商贾之间,筹集资金新建了教学楼一座及其他附属设施,学生由200多人发展到1200多人,低年级还实行两部制。

    由于伍远资对厦门初等教育事业的贡献,《厦门市志•学校志》对他作出了很好的评价:“伍远资上任(大同小学校长)后,致力于学校建设,在校董会的支持赞助下,并向南洋华侨募捐,集资在小学路建新校舍。他热心教育事业,治校严谨,辛勤耕耘,使该校成为当时我市声誉卓然的小学之一。”

    1937年,日本军舰、飞机经常偷袭厦门,形势十分紧张,先生先把有家室的教师疏散到内地,自己却在日军登陆厦岛之际才离开他苦心为之服务10多年的大同小学。他在《乡教七年•从头做起》一文中写道:“十日早晨,日敌从厦门泥社登陆,午后四时许,炮声、枪声越接近市区……校工张文川仓煌从校门外走进办公室说:‘校长,敌人已窜进莲坂,你要离开呀!’我仍然默坐在办公室。这是我的家——大同小学,10多年来,我们同心同德,惨淡经营,凝聚着我们的血汗,那能让敌人占领,我不觉怆然泪下!可是,敌人飞机声、枪炮声逐渐迫近,非走不可,我从抽屉拿出校印,藏在衣袋踏出校门,藏居鼓浪屿。第二天清早,雇小船到东屿登陆,步行到新安岭,回望厦门岛烽火连天,无限怅惘!”一片拳拳爱国爱乡之心跃然纸上,真是让人看了为之感慨泪下。

    先生回到石井后,帮忙农事,潜心研究国学,收集有关郑成功史迹资料进行研究。这里,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筹备在故乡芙蓉捐资兴学,正需有一位懂得教育、勇于实践又廉洁奉公的人。由于先生在厦门办学10多年的声誉和取得的成绩,经集美学校董事陈村牧先生的推荐,1938年10月来到芙蓉筹建以李光前先生父亲命名的国专小学。1939年2月,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立案,聘请伍远资先生为校长,同时成立校董会,李光前为董事长,陈村牧为付董事长,伍远资为校董事办事处主任,负责校董会具体事务。

    当时芙蓉已有丰庭、竞敏、蓉溪等五所简陋的小学和三所私塾。根据李光前的提议,按照新学制把各校合并,统一命名为国专小学一校、二校、三校、四校。总校(一校)设校长一人,分校设主事。在并校过程中,困难重重。先生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各村了解情况,做各方面的思想工作,在各阶层乡亲和有识之士的支持下,各校合并因之顺利进行。1939年秋,先生制定公布了国专小学行政组织和施教措施。学校组织严密、制度完善,从校长到级任、科任直至工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全校形成一个整体。特别看重战时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乡村教育计划,面向社会举行音乐会,走出学校演唱抗战歌曲,宣传驱逐日寇、光复国土,抗战必胜的道理。先生还经常登台演说,动员群众团结抗日。先生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方式,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学校越办越红火,受到师生和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国专小学被誉为南安县模范小学。1939年秋,经光前先生同意,设立“李光前奖学金”,1941年10月设立全县范围的“李光前奖学金委员会”,负责奖励全县中小学品兼优的贫苦子弟升学就读。1942年创办国光中学。初办时先生自执鞭上语文课。

    抗战胜利后,厦门市教育局委任伍远资初教科科长,他于1945年10月到厦门赴任,同时兼任大同小学校长。不久,李光前先生致函陈村牧,再度邀请先生前往芙蓉主持国专校董会事务,因此,1946年春,先生再度回到芙蓉,当时因扩办国光中学,校董会事务繁忙,乃辞去国专小学校长之职,专任校董会办事处主任,开始筹建并实施国专学村整个规划方案。当时,先生被推选为南安县教育会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说:“解放了,这是知识分子为国出力的时候。”1950年后,国专学村进行大规模建设,这期间,先生多次拜访已回国定居的陈嘉庚先生,请教建设学校事项。经五年多的努力,国专学村已成规模,其中有壮观宏大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中心,(包括二校、三校、四校),有国专医院、国专大礼堂,发电站及其设施,老师新村等。还有芙蓉大桥,芙蓉坝,溪山一亭。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芙蓉村,成为梅山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与此同时,先生还动员李光前先生捐资厦门大同小学,建起一座二层的大礼堂和风雨大操场等。

    难能可贵的是先生身为校董会办事处主任,主持整个学校建设事务,经他管理的钱财超千万,建设器材无数,但他纤尘不染,两袖清风,就连李光前欲花巨资为他修建一座别墅楼房,他也婉言拒收,并动员李先生把这笔资金转建石井国专礼堂。献与父老乡亲,以示不忘事业之所本。

    先生热心教育事业,倾尽全力以芙蓉为家,很少回石井老家休息。记得小时候知道阿深叔公回家时,都近傍晚了。我伯父与他有很深的交情,要和他见面,都是晚上倾谈到深夜,第二天,他又启程回芙蓉了。由于积劳成疾,先生患了肺气喘病,先生带病坚持工作,1960年春往上海治疗,回来后,在家休息很短时间,记得我去看望他,说话时,经常要用一小喷筒,往嘴里喷入药水,才能维持较久的交谈。

    先生为学校建设事项及后来华侨大学的建设,曾多次往新加坡、香港与李氏家族会晤。记得1963年底他回家时,我曾去探访他,先生问及毕业后工作一事,曾建议我毕业后能到国光中学任教,后因统配未能如愿,但他仍鼓励我应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社会服务。

    先生生于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对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敬仰并在青年时就有较深的研究。1963年往新公务回来时,带了多本国外有关研究郑成功的资料。他对我说,外面研究郑成功比我们深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把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先生曾著有《郑成功民间故事》、《郑成功年谱》等多篇论文在厦门新民书社出版。1961年冬,郭沫若老先生来泉参观访问,先生曾参加接待并赠送郭老一些有关郑成功资料,郭老对此十分高兴,并与他合影留念。可惜的是十年动乱,他的一些珍贵照片和资料被抄走遗失了,真是十分可惜。他曾对我说,陪郭老参观五里桥后,郭老书《咏五里桥》一首,曾拿给他看,并请斧正。他说郭老是名闻中外的大学者大诗人,这样谦逊,咱拜读都来不及了,怎敢谈什么斧正呀!

    1964年冬末李光前先生因病到北京就医,在周总理关怀下,在京沪治病数月。1965年3月他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芙蓉故里,亲眼见到国专学村的巨大变化,看到他热爱桑梓报国兴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礼堂等大规模建设,十分高兴。对为此而付出辛劳、心血的先生备加慰勉并合影留念。这一次,光前先生又一次要赠款为先生建一住宅,都被先生婉言谢绝了。

    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先生受到冲击、隔离审查等折磨。1970年元旦后,我参加晋江地区春节慰问团到梅山慰问部队,曾抽空到校董会探望他,只见先生在校董会旁的平屋里,条件十分困难,不禁心酸而泪下。先生对我的探望起初很为难,他说你是青年人,不要为我而添不必要的麻烦(从爱护角度出发)。他是怕我因为看他而引起有关人的注意而受到不必要的牵连。我说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人人皆知,有什么关系。最后他告诉我,他的问题已经弄清楚了,今年春节可以回家过年了。先生为能回家过年而喜颜于色。但想不到这次的见面竟成永诀。他回石井老家与家人团聚,过了一个高高兴兴的春节,节后没有几天,1970年2月23日因气喘病严重发作而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先生的工作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尊重。1951年出席南安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至1964年任南安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1959年为福建省政协委员,1960年为晋江地区侨联委员,1961年任国光中学副校长,1964年出席全国归侨代表会。

    1979年2月,枯木逢春,南安县人民政府为伍远资先生平反昭雪。3月24日,南安市政协、侨联等单位在石井为他举行隆重追悼大会。中侨委、全国侨联、省政协、省侨联及晋江地区及南安县有关单位及领导,集美学校董事会及陈村牧先生,厦门市的亲朋好友数百人参加追悼会及送花圈。1985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奖伍远资先生“乐育英才”金字匾以表彰他生前为福建教育事业的贡献。


    (1)1950年,李光前先生捐巨资重建国光中学,设立高中部。新校址选在竞丰村大山窝,占地面积500亩,建新校舍28座,总建筑面积35087平方米,新校园蔚为壮观,配套齐全,设备先进,成为全国著名侨校。


(2)


(3)李光前先生与国光中学校长郑明端(右)、校董会办事处主任伍远资(左)亲切交谈。


(4)李光前先生在新华楼前同国光中学领导亲切交谈。图中为李光前先生,右前伍远资副校长、右后郑明端校长、左三黄双喜副校长、左四朱先兴副校长。


(5)李光前先生视察国专中心小学时与校长黄万福、校董会办事处主任伍远资先生合影。

---------------------------

图片选自《蔚为国光》之纪念册
(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暨创办国光中学六十周年)

李氏基金主席李成义先生题词《蔚为国光》
南安国光中学 编
二00三年十月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