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李光前之研究与活动
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母校 > 校主传略 > 新、马李光前之研究与活动 >

梅山办学--------------------------厦门 作家蔡鹤影

上传时间: 2013-11-13  【字体:

梅 山 办 学
作家蔡鹤影(厦门)

抗战时期间的陈村牧

    陈村牧回国时,李光前曾嘱托他代为在家乡南安芙蓉乡创办小学。

    李光前是继嘉庚之后又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兴办教育造福乡梓的人物。他虽在海外,但对家乡教育情况十分了解。他认为只有按新式教育法改办教育,儿童才较有得益。同时,要合理布局,才便利儿童就近入学,使乡里学龄儿童都能受到教育。他有意投资办教育,苦于没有适合人选负责办理。当时陈村牧的慨然承诺,令他喜出望外。可他又虑及家乡族亲房长可能会从中作梗,便在陈村牧回国没几天的6月1 6日,写信给家乡族亲房长李钦生、李成田、李硕果、李铁民等,表达他的情殷意切:

    年来乡中所开办之学校,光前屡提议依新式教育法改办,使儿童较有得益,特以此事除备有经费外,必须有熟悉学务之人负责办理。虽蒙诸房长素表同情,肯相赞助,无如人各有事,不能专心,以致迟迟至今未能实现:此诚吾人所共引为憾事者。此间华侨中学陈村牧先生,上月杪(杪,末尾,作者注)回国接任集美学校校董职务,前曾与详谈吾乡教育状况,并托其代筹全乡教育,以便进行开办学校,经蒙允许。并拟待集美诸事稍得安顿后,即往吾乡视察一切。陈先生原籍金门,毕业厦门大学,担任集美中学校长数年,办学既有经验,品性亦甚优良,使其计划得以实现,将来吾乡教育能得进步,皆出诸房长玉成之力,感激者不仅光前个人已也。

任集美中学校长的陈村牧

    村牧十分钦佩李光前热心兴学和乐于公益事业的壮举,因此一俟集美学校内迁完毕,他便立即着手筹办新学校,以了却光前的夙愿。

    1938年4月间,日寇横行无忌,敌机轰炸,土匪拦路抢劫,形势十分危险。当时,曾任厦门大同小学校长的伍远资,是村牧的好友,他在厦门沦陷回到家乡南安石井避难。村牧邀他参与筹办新校,他欣然同意。于是,为支持光前兴学造福桑梓之举,他们冒险结伴而行,到芙蓉乡实地勘察。

    由于李光前事先打了招呼。村牧他们到了芙蓉乡,得到李硕果等几位李氏乡贤的帮助,顺利地调查了芙蓉乡的教育情况:学校的布局是按村落设置的,有丰庭、竟敏、蓉溪等5所小学和3所私塾,学生450名,就在各房族宗祠上课,师资多不合格。乡里学龄儿童1200名,尚有63%无法入学。

    摸清了情况,陈村牧便召集各房长、地方行政长官和各校校长开会.言明来意,转达了光前在家乡创办新式学校的意愿和计划。大多数与会者表示支持。经商议决定:一、原有学校和私塾一律停办,新设一所完全小学,定名为“南安县私立芙蓉小学校”。二、为便利儿童就学,依李氏族人聚居地分三片设置校舍,第一校舍设溪中“蔡面后”,第二校舍设溪东“犀牛望月”,第三校舍设溪西梅峰“董湖埔”。三、第一校舍办高、初级班,能容学生600名,建教室12间及礼堂、办公室、图书室、仪器标本室和运动场等;第二三校舍专办初级班,各容学生300名;校舍都建平房,以简单坚固为原则。此外,还讨论学校设备、行政组织,延聘师资及经费等问题。

    会后,陈村牧将以上会议内容函请李光前审定,并述及芙蓉乡族房之陋见太深,各房自办学校,只收本房儿童,儿童也不愿往他房所办学校就读,此种情况,其他乡少见。李光前复函表示赞同其所做出的决定和意见,校名定为“国专小学校”,以纪念其先父。

    在李硕果积极帮助下,陈村牧举荐的校长人选是志同道合的伍远资,并于lO月起负责并校、建校工作。

    1939年2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国专小学校”开办,聘请伍远资为首任校长。学校成立董事会,李光前任董事长,陈村牧任副董事长,伍远资兼任校董会办事处主任;董事13人,他们是:李硕果、李引琛、李玉麟、李玉荣、傅无闷、侯西反、陈济民、陈森茂、李天赐、李五香、李成枫、傅定国、李家驹。

    从此,国专学校的担子便落在主事的伍远资身上。

    伍远资是集美校友,毕业于集美师范学校,深受陈校主倾资兴学“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奉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教育队伍建设,注重活的教育和联系家长。由于伍远资忘我地工作,并有效地争取社会的支持,国专学校很快就走上了轨道,得到发展。

    可是,芙蓉乡里有些人认为“肥水不流外丘田”,侨商巨富嘱办之事定有利可图,岂能落入外乡人之手?于是,他们寄匿名信、恐吓信,信中夹有子弹,威胁、恐吓伍远资;有的则公开跳出来,当面挑衅、围攻伍远资。陈村牧接到伍远资表白的信函:“平生名利至淡,全无其他欲望,成人之美,贯彻始终,此弟来蓉之志。”村牧深受其献身教育的赤诚之心所感动,他明知这些无耻之徒,明里是要挟伍远资,其实矛头是对准自己的,但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到芙蓉乡解决这件事,旗帜鲜明地支持伍远资。陈村牧和伍远资这种献身教育的精神,不仅得到李光前的支持,而且受到李氏家乡绝大多数族人的拥戴。

    1940年春,国专小学全面开学上课,共分四校,总校在山尾顶。那时,日寇战火已逼近泉州、南安一带,人心惶惶,有人建议迁校。当时,因太平洋战争,新加坡被日本侵略军攻陷,李光前离开新加坡,陈村牧已不可能事事请示在海外的李光前。伍远资来函征询陈村牧的意见,陈村牧当机立断,于5月9日函复:“当此时局紧张,教职员请发本学期全薪事,自可照办。唯不必提前发给,盖此时泉州尚平静无事,待泉州不幸沦陷时,马上发放未迟。至于部分教员,拟以有组织之集体行为,永不离校,愿随时随地继续教育者,此种精神至堪嘉许,学校应特予补助。假定泉海发生战争后,泉城沦陷证实,可宣告停课。女教员得先离校,男教员应协同学校收拾重要簿籍、文件、学习用品及教具,然后离校。课桌椅等笨重物,于停课后集中贮藏于教室内,雇工看守,以防散失,并请乡中素与学校有关人士时为注意巡视。教职员由学校发给身份证,备沿途军警查验之用。”村牧沉着部署,临危不惧的精神,感人肺腑。

    在陈村牧的关心下,国专小学在战时的困难中继续发展。1939年设的李光前奖学金,原只惠及李氏本乡学子,但从1941年起,全县优秀学生都能享受。1943年,国专小学办了4年之后,有一批小学生毕业。此时,村民因儿童在国专小学学习大有长进,急切希望就近升入初中,就有了增办中学的愿望。但因李光前离开新加坡,一时无法征求他的意见。村牧便同李硕果等乡贤商量后,“擅自”办起了中学。至于中学的名称,也无法请示李光前,村牧和伍远资、李硕果等研究后,决定取李光前令尊的一名国专的“国”字,光前的“光”字,珠联璧合为“国光”作为校名。这校名恰好蕴含集美校歌“英才乐育,蔚为国光”的精神。战后,李光前对此校名欣然接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李光前来电嘱继续兴办家乡教育公益事业。陈村牧与伍远资及各董事联函向李光前报告校中情况,提出继续办学的各项工作及所需经费。1946年5月23日,李光前写信给陈村牧说:“国专学校历年来,深赖先生领导与伍校长并力筹划,维持至今,心力烦劳,感佩至深。窃念国专前途,仍有赖于先生之指导及伍校长之主持,望二位先生尽力襄助,以酬窃兴学报国之夙愿。”

    新、马沦陷期间,李光前南益公司各厂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工厂的恢复和发展,需要资金,同时他还支持集美学校,投资集友银行,但对国专小学、国光中学所需经费,都一一应允,足见他办学之坚心。

    1947年,李光前将原南洋企业有限公司的股份售出,得三万元港币交给国专。该有限公司是抗战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张嘉、王青文在上海倡办的,李光前、叶玉堆、陈六使、李俊承、陈延谦等5位占股份的半数 (共叻币25万元)。战时该公司被官僚所操纵,战后原驻新加坡总领事担任南洋经理,李光前等都因不愿与官僚纠缠,全部退股。

    伍远资自1946年起专任国专学校董事会办事处主任,负责筹办国光中学,而由吴序璞接任国专小学校长。

陈嘉庚先生与陈村牧先生

    战后的集美学校,疮痍满目,百废待兴,而陈嘉庚在新加坡、马来亚的义成公司9间工厂,有四五间机器被拆,货物被毁,损失惨重,经费拮据,殊难维持。但陈嘉庚还是十分关注芙蓉的办学情况,常函促陈村牧经常前往芙蓉与伍远资及李硕果等商讨办校的事情。

    陈村牧为国专学校的成长,为国光中学的筹办,作出了不懈努力,为此,陈嘉庚给予充分肯定,1948年2月2日,他写信给陈村牧曾说:“光前若非付托先生,决无现下之成绩。”

    新中国诞生后,陈嘉庚回国定居,决计继续兴学育人的伟大事业。作为陈嘉庚的好学生,陈嘉庚爱国兴学的坚决支持者和不懈的实践者——陈村牧,深受人民政府重视教育的方针政策所鼓舞,协助陈嘉庚继续办好集美学校,积极参与筹划由李光前捐资、陈嘉庚主持的厦门大学和国光中学、国专小学的校舍扩建工程。他除了将主要精力放在集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全局工作外,依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光中学和国专小学的发展。

    从1950年起,李光前又捐巨资,为国光和国专两所学校扩建和新建了一批校舍。国光中学增设了高中部,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国专小学由一所扩展为四所,即国专一校、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和国专四校,同时增设国专幼儿园。新建和扩建校舍,都是在陈嘉庚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作为陈嘉庚的得力助手,村牧也参与了校舍建设的规划和计划的实施。1950年10月,在开始大规模建设校舍的前夕,他陪同陈嘉庚赴芙蓉村视察了两校。在1950年11月至1955年12月间,村牧先后三次到国光中学视察,了解学校工作和教学情况,及时向陈嘉庚汇报。

晚年的陈村牧先生

    1988年10月18日,陈村牧不顾年迈体弱,亲赴南安县梅山镇,参加李光前诞辰95周年暨国专小学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并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在回顾自己襄助李光前创办国专小学的经过之后,深情地说:“光前先生为人处事,不仅赤诚爱国、兴学育才,对公益事业也一贯慷慨解囊;而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却十分俭朴。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村牧正直无私的胸怀和对光前高尚品格的客观评价溢于言表,受到与会的数千名师生和村民群众的欢迎,不时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陈嘉庚与陈村牧在事业上的默契配合,精神上师承关系,是如此密切,跨度又是绵亘延长。半个多世纪来,陈村牧为陈嘉庚的教育事业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把陈嘉庚的构想化为现实,让嘉庚的教育思想之花遍地开放!

    陈村牧除了协助李光前在家乡办了“国专”“国光”之外,还帮助惠安刘玉水在故乡办了荷山学校等多所学校。1945年8月,在同安马巷设立集美初中分校,由陈延庭兼任主任;1934年间,金门侨商陈睿友在家乡兴办“睿友学校”,其首任校长王国祯也是陈村牧介绍的。陈嘉庚在集美学校还设教育推广部,补助闽南各地中小学。从1924年至1935年,每年补助费支出达2万余元,受补助之学校多至70所。这些学校的办学情况,陈村牧都要给予关注,这耗去他很多精力和时间。1937年秋,曾计划恢复教育推广部,但因抗战期间,学校迁移,没能恢复。

    只要是教育的事情,陈村牧都愿意付出,并不索取。许多学校都聘请村牧兼任董事,他真正去指导,但酬金分文不取。有这样一个趣谈,李光前为感念村牧为他代劳办“国专”、“国光”学校,托人从海外带回一副西装料,要酬谢村牧。来人笑问村牧:“光前兄可有给您付薪金?”他诙谐地说:“我已领了他泰山的薪金,怎能再赚他的钱。再说这块布料是英国伦敦出产的精毛西装料,我还从来没穿过这样好的布料……”来人会意一笑。光前深知村牧的为人,重金厚礼定会拒收,一点布料也许还会笑纳。知村牧者,莫若光前也。君子之交,淡如水!

    村牧的心比金子还珍贵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教育与人生的终极高度,不是金钱所能显示,而是以情感的纯度来标示的。友谊的价值,岂是几个铜板衡量得了的!



与新加坡潘受生生(左)、陈国庆生生(陈嘉庚之五公子)合影。(1949年10月于集美鳌园)


陈村牧先生


与著名科学家卢嘉锡畅谈(1991年4月6日于厦门大学)


陈村牧先生伉俪于1986年访问新加坡时合影

 
全 家 福(摄于1990年春节) 

作者蔡鹤影先生

作者简介:196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安第二中学原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全国罕见的“舫山碑苑”,收集陈列了国内30个省(自治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地当代名人书法家的墨迹石刻百余件,真草隶诸体皆备,主编出版《舫山碑苑作品集》。他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授予金质奖章,被评为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首批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主要著作散文集《风帆集》、《人生是一种美丽》等。

注:相片选自《陈村牧与集美大学》一书中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