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李光前之研究与活动
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母校 > 校主传略 > 新、马李光前之研究与活动 >

半生兴学 半生纾难‧承前启后话陈嘉庚 (马来西亚李东碧校友提供)

上传时间: 2009-07-07  【字体:

半生兴学 半生纾难
承前启后话陈嘉庚
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  舒庆祥报道
(陈嘉庚先生生于1874年,是19世纪的人物,在现今的21世纪,曾经看过的人,以本地而言,
除了今年94岁的华社耆老丹斯里郭鹤尧以外,看来难有其他人了。—舒庆祥)


(1)

(2)

(1)热心于华教的华商陈嘉庚先生与柔佛具有多层面的关系
(2)陈嘉庚先生回返中国,在政协大会上致词

    热心于华教的华商陈嘉庚与柔佛具有多层面的关系,他的事业相当部份最初就立足在本地。总结他的一生,虽然柔佛不是他施展抱负的最为重要舞台,但其一言一行,在他那个年代,深深地影响了本地华社向心力与凝集力,补写了本地华社历史的新篇章。

    陈嘉庚生于1874年,是19世纪的人物,在现今的21世纪,曾经看过的人,以本地而言,除了今年94岁的华社耆老丹斯里郭鹤尧以外,看来难有其它人了。

    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南益公司由李光前于1929年创办,在南益公司服务多年的郭老早就认识陈嘉庚。

郭老20多岁见过陈嘉庚


今年94岁的华社耆老丹斯里郭鹤尧见过陈嘉庚先生
    郭鹤尧8年前在接受笔者访问时回忆说,他在自己年约20多岁时见过陈嘉庚。

    那时的陈嘉庚,郭老如此描绘:“手拿一个皮夹子,口操福建话,当时他年约60多岁。”
他们是在新山直律街“陈嘉庚公司”相见,年代应在20世纪30年代。这间公司就是文华酒店的现址。

    陈嘉庚在1929年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他在柔佛的事业,就由南益公司取而代之。

曾拥大批黄梨山胶园

    陈嘉庚在1906年开始踏足柔佛,那时他在柔佛经拥有大批的黄梨山和树胶园。

    1920年,他在笨珍和老谢园,购买了两块地,命名为祥山园和福山园,种植树胶和黄梨。他先从事黄梨业,后来转向树胶业。到1925年时,他的资本已达叻币1200万元,树胶面积1万5000余亩,工厂30多间,雇用的员工3万2000多人。一时之间,被誉为“东南亚树胶大王”。,陈嘉庚在柔佛活动时,所用过的商号计有“新利川黄梨厂”,专门生产黄梨,后来又有“日新公司”生产罐头黄梨。他也创办“谦益公司”经营米业。

    柔佛只是他一生中立足发展的一个地方,他把更多时间放在新加坡,他的事业,正是在新加坡经营顺安米业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回去中国并在该地终老。在日治时期,他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之避难。

华中招收南洋华侨生

    陈嘉庚先后在他住过的新加坡和中国兴建许多华校,单单是在新加坡,就有道南学校、爱同学校、崇福学校、南侨女中及南洋华侨中学;在家乡中国福建,他创办集美小学、中学、集美师范,进而厦门大学。同时,他还捐助同安及闽南各地70多所中小学。

    可是,在柔佛州,在各校的校史中,并没有听闻或有记载那一间是陈嘉庚创设的。创校工作,历来就落在南益公司的肩上。

    不过,陈嘉庚于1919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华侨中学,却为本地的高小毕业生,提供了升学的管道。

    1913年创校的宽柔学校,至1950年始有初中。之前,小学毕业生要深造或去中国,不然就到新加坡。由于华中位在新加坡武吉知马路,靠近新山,在宽中还未有中学之前,不少新山的高小毕业生都走进华中就读。

    陈嘉庚思想超前,在创办华中这一事上,校名之前冠上“南洋”两字,即表华中要招收的学生并不仅限新加坡,而是南洋群岛各地的华侨子弟。

抗日开展救亡运动

    受陈嘉庚爱国抗日号召的感染,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躝中国的大江南北之危急时刻,居住在柔佛各地华侨子弟,纷纷奋起,开展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

    当时,陈嘉庚身任“筹账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及“南洋华侨筹账祖国难民大会”主席,各地的华侨响应其号召,也成立类似组织的分会,进行筹账活动,成绩斐然。以新山一地而言,共筹得48万4405元5角6分叻币,折算国币193万952元4角1分,以当时新山华人人口4万3000人来计算,平均人约捐了币449元。

办报贡献文教事业


陈嘉庚先生创办
《南洋商报》及《南侨日报》

    陈嘉庚对文教事业另一贡献,就是创办《南洋商报》及《南侨日报》。当年,这两日报的总行位在新加坡。

    陈嘉庚在1923年9月6日创办《商报》,旨在宣传其产品,另一目的是要唤醒国人的国民意识。1946年创办的《南侨日报》,则以激烈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无能腐败而著名。
《南侨日报》生存了3年10个月后,即被英殖民政府查封。

毁家兴学成典范

    陈嘉庚之所以令人敬仰,而被目为身体力行的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在于其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及毁家兴学的义举,人们一向称之的《陈嘉庚精神》。

    由于时代的局限,当年他爱的当然是中国。他最先投身孙中山先生开展的推翻满清统治的旧民主主主义革命;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痛斥日军的暴行,在南洋各地成立组织,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后来他察觉抗日斗争的主力不在南京政府,因而突破重围,走向廷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离开新加坡,回去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总爆发,陈嘉庚的庞大事业无法幸免,陷入困境。那时,他的亲人劝他削减对厦门大学的支助,可是,他坚持不肯。

    他说学校停办,不但耽误青少年的前途,对社会影响不好,罪就大了。他在其公司收盘后,写了一篇文章,引用美国汽车大王说过的一句话,以表明自己的心迹:“畏惧失败才是可耻,愿国人勿引我之困厄为口实,致阻公益事业之进展,陷我于罪人”。
这是陈嘉庚毁家兴学一个典范。

    据其子陈厥祥透露,父亲在生前50年内,捐献给教育及公益事业的款项,约有叻币2000万元以上。

万人参加安葬仪式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生前他身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

    他逝世后,中国政府成立了一个以总理周恩来为首的治丧委员会,随即举行有2000人参加的公祭大会,以肯定其功绩。

    其遗体运往家乡集美镇安葬,途经天津、上海、南京及杭州地时,各地的官员及群众,都到火车站吊唁致祭。安葬仪式在集美举行,约有万人参加,场面哀荣。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他去世后,也召开一个追悼会。会上悬挂的一幅挽联,生象的概括了陈嘉庚的一生,左联是:“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右联是:“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


陈嘉庚先生逝世时,中国总理周恩来执绋起灵


图/文来源: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 (2009年6日19日)
感谢马来西亚初十一组李东碧校友邮寄 《星洲日报》予芙蓉网

               09年6月20日至7月19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举办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陈嘉庚与李光前”展览会
相关信息:
半生兴学 半生纾难‧承前启后话陈嘉庚 (马来西亚李东碧校友提供)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陈嘉庚与李光前 (马来西亚李东碧校友提供)

“陈嘉庚与李光前” 受邀新山传承文化
喜获马来西亚李东碧校友来鸿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