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感恩芙蓉网这个平台--------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12-14  【字体:

感恩芙蓉网

感恩芙蓉网这个平台
——谢李远荣惠赠新书《清心集》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远荣兄新书大作《清心集》由新加坡李氏基金赞助,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11月16日远荣兄题字,十天后我收到。这是远荣第19本书。可喜可贺!

 
李远荣新书《清心集》书型
 
李远荣题字

    远荣是郁达夫研究专家,此书六组文章,一组“附录”,共七组文章。第一组就是“郁达夫研究”,头一篇是最新的,《香港文学》2011年3月号发表的《王映霞谈郁达夫的婚姻》。这篇文章,我感到新鲜的资料是王映霞的生平,文章开头:

    “编者按:今年是郁达夫诞生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李远荣先生是郁达夫的研究者,著有《郁达夫研究》。郁文(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近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7年1月14日,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王映霞(1908年1月25日——2000年2月5日,本姓金,小名金锁,学名金宝琴,大约在十三岁时过继给外祖父做孙女,改名王旭,号映霞,后来以映霞为名)。”

    这里详细介绍郁达夫王映霞两人生卒年月日,比较少见。最新鲜的是王映霞的本姓和原名。这是第一次知道的。

    这部新书“附录”三篇文章头一篇就是我的芙蓉网文《为人热心文字老到的李远荣同学》,我在芙蓉网发表的网文,已经多次被纸质出版物选登,所以,这次我要感谢芙蓉网,感恩芙蓉网,给我,给国光的校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这篇芙蓉网文写于2007年1月12日,至今快5年了,日子真快。但是岁月还是让人感到亲切。一切如昨。这篇文章开头第一句我就写到“远荣兄有普度众生的佛相,这是早就有人谈到的,确实如此。”我在此文中提到远荣兄佛光普照,照在我身上,着重提到与我的郁达夫研究有关的两件事,一个是他帮助我的《追一斑而窥全豹——李远荣人本主义‘郁达夫研究’》一文,发表在《香港文学》2005年9月号;一个是推荐我参加2006年底在浙江富阳召开的郁达夫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因病没去,他帮助我带回《论文集》——《“传统与现代”:郁达夫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并且寄给我,我在论文集中的文章,就是我在芙蓉网登出的论文。

    说到这里,我顺便说一下。《郁达夫的文学与生活》这篇长文,实际上是我退休后2005年在集美大学中文系作的唯一一次学术报告的讲稿。我在讲稿中说关于林语堂,等以后再讲。最后没有实现。因为,中文系学术报告安排非常密,在职的老师都安排不过来,我想,我一个退休的教师,就不要去凑热闹了。所以就放弃了。还有《红楼梦》研究也没有继续。退休没有紧迫感。一切慢慢来。不必象赶集似的。什么时候有了兴致,再作。

    这次,我看远荣新书多张照片都非常好,“作者夫妇和外孙黄明琛、黄靖轩在公园散步”一张,特别羡慕,多么可爱的第三代。祝福远荣兄全家幸福。

2011•11•30•厦门前埔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