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无处不国光 相逢何必曾相识 暮春四月,仍见草长莺飞,又是万物生机春情勃发的日子。午后办公室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旅港国光中学校友会元老、军旅宁夏银川老乡刘英烈、刘铮铮(刘秀玉)夫妇来电邀请在南安市区相聚,勾想往事无限。 作为梅山竞丰村人,对母校国光中学更具有一份强烈的深厚的情感。记得1972年12月19日,在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送下,带着对家乡、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怀揣5元钱,伙同着当年全县2000多名应征入伍的热血青年毅然踏上北去的列车,开始人生闯荡的征程。7天7夜的闷罐军列将我们从浙江诸暨开始象撒豆点兵般一路撒向上海、南京及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而梅山国光校友兵11人被撒落在宁夏银川贺兰山空军机场。好一个西北边陲啊!茫茫戈壁,滚滚黄沙,朔风劲吹,冰天雪地,方圆几十公里除了军营见不到一个百姓人影。还记得也是一个暮春的日子,刚刚结束3个月新兵连训练日子,为了给家里寄张新兵照,我和灯埔老乡黄连水一起请假,结伴到几十公里外的银川新城区照相馆照相,出来时在临街的农贸市场上,我俩正用地瓜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搭着,突然身旁冷不丁冒出一个女声乡音:“恁倒落人啊,也会说闽南话?”定睛一看,一个中年妇女,身体微胖,胳膊上挎着菜篮子,一条浅灰色的羊毛围巾包着齐头的短发,热情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哦,真巧,天涯海角碰上老乡了,一句乡音仿佛是对上暗号,彼此兴奋不已,接下来一句福建南安——南安哪里?——梅山——梅山哪里?——竞丰灯埔——我是梅山鼎诚的呀!唉呀,简直是越拉越近,简直就是一家人哪!更有甚者她的夫君刘英烈先生(原宁夏计委工作)也是鼎诚美井村人,国光中学初一组的校友学长,这就是我们与刘秀玉、刘英烈先生的偶遇相识。在刘阿姨的盛情邀请下,我和黄连水来到了刘秀玉家认门并拜访刘英烈先生,由家乡梅山到母校国光中学从此拉开了一段四十年的故乡情校友路,真真是:天涯无处不国光,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1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年过八旬的刘英烈夫妇怀着对故乡、对母校的眷念不舍之情,带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再次回到梅山重温旧梦,指点薪火。刘英烈夫妇不仅是国光中学现存的元老级人物,同时又是国光校友会热情得力的老干将,此行他们不顾年事已高(刘秀玉因腿脚有碍,仍轮椅同行),仍然在梅山、厦门、南安三地广邀校友,耕耘播种,此番在南安还邀请原南安县委书记、校友刘明益先生以及我们这批在南安的宁夏战友、校友促膝畅谈,关心家乡梅山、关心国光母校的发展,追忆往事,寄望未来,老当益壮,历久弥坚,堪称国光精英、校友楷模,令晚辈十分崇敬赞叹学习! 我本是国光中学无名之小卒,前为文革初32组4班,后为文革后首届高中即71届蓉中班,那是国光中学校史上一段被扭曲,迷离纷乱的历史。1969年“复课闹革命”潮起,国光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所以有了69年秋季的招生高中入学:学员是由村队贫下中农推荐的,学校更名为新华中学,校址第一学期在原国光中学西院,学生三个班且66、67、68三届初中毕业生混合编班组成,后来极左思潮泛滥,又指责国光中学是封资修大染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所以第二个学期学校拆分成3个班分别迁往蓉中、新兰、琉塘开班上课,学制两年,71年7月结业,其后大学已经停办,上山下乡风起云涌,高中毕业再无路可循,只好死心踏地回乡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这样一段尘封的辛酸往事,以至在现今的国光校友录中你根本找不到71届别与名字。所以我们惭为国光,愧呼母校,本不敢登芙蓉校友网之大堂,然在刘老的盛邀鼓励之下,拾笔凑数,同时借此机会亦愿将军旅西北宁夏愚所作拙词一首敬献刘老夫妇以及校友们分享指正,也算是对国光母校培育之恩以及刘老夫妇四十年来对我们一路呵护、关爱的谢意! 二0一一年六月草于南安武荣大厦 --------------------------------------- 附:词一首
一九八五年冬 附注: 震落星河天缺——此指夜航飞行训练的热烈繁忙,昼夜开训,马达轰鸣,战鹰竞逐,喧天破宇。 2、十五风尘——此指我来到贺兰山下戌边卫国已是十五载了。八荒志,指军旅塞外。 3、四千里路——此指老家福建闽南距此有近4000公里之遥(单程),轩辕血,指一腔青春热血献与祖国边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