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骷髅”的领悟------------刘再复(美国)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02-26  【字体:

“骷髅”的领悟
刘再复(美国)高五组

    在驶向彼得堡的船上,我和几位朋友与李泽厚聊天。他说四年前曾在自己的书架上摆设了一具骷髅。我忘记这是他买的还是朋友送的,但记得决非是他自己制造的。

    思想者常常有点怪,这种摆设也怪。但李泽厚没有给朋友解释自己的怪想。聊天後的那个夜晚我曾想,如果我也作这样的摆设,在漆黑的夜里面对着布满空洞的白骨,可能不会觉得怎么有趣,而且一定会遭到妻子和女儿的抗议。不过,如果在白天的书柜里,放置一个骷髅,常常对着它想想,倒确实是有意思的。特别是像我这种已经跨过五十年龄界限的人。

    能与骷髅对视与对话,至少会想到,人生必须面对一个铁铸一样的事实:总有一天要变成骷髅。谁也逃不了这个结局,谁也无法摆脱这种命运。那些把自己装在纪念堂与水晶棺里的伟人们,以为可以摆脱这个命运,其实,他们也只是包装起来的骷髅,而且总有一天,连这一层包装的皮囊也要化作尘土。

    历史并不公平,但有一点是平等的:无论什么人,最後都要化为骷髅,不管现在他是怎样的飞黄腾达,声名赫赫,也不管它今天是何等的踌躇满志,金银满箱,即使此刻他手持布满宝石的御杖,头顶不朽的珍珠王冠,到头来,也要变成一具骷髅,一具什么光彩也没有的、丑陋的乾瘪的骷髅。

    想起今天如花似玉的美人,名尊位显的帝王将相和一切拥有无穷财富与无穷权力的大小猛人们都将以骷髅为最後的归依,真觉得人生如梦,大自然的法则真是绝对的无情与残酷。然而,常常想到这最後的结局却可以产生力量,甚至也可以产生自爱、自尊、自信,从内心中汹涌起生命的激情:未成为骷髅的生命多么美,多么值得珍惜。趁生命尚存,赶快学,赶快做。肉体的会变成骷髅,生命智慧则未必,它确实可以凝聚成一种比肉体更长久的东西。多少伟大的生命,他们在监牢里还在思索,还在写作,残酷的命运并不能把他们击倒。这些精神的强者也许正因为他们想到:压迫算不了甚么,顶多是把我早一点变成骷髅,但我的信念和文字却仍然与活着的生命同在。

    还有更多的思想者悟到,此去的生命将化为一具骷髅,那么此身尚在时,为甚么要背叛自己和奴役自己呢?於是,他们反抗自我背叛与自我奴役,拒绝说假话,说谎话,说为了钻入权势者之心的献媚话。一个敢於面对骷髅的人,心理总是比较健康和强大的,不那么容易为了活命而卖掉尊严而扭曲自己的天性与灵魂。我记得一位诗人说过,因为人生有限,所以不要说假话。这种判断,逻辑似乎简单,但其意义绝非肤浅。

    我虽然以前没有想到摆设一具骷髅,但是也想到人一定要死的事实。人生总有一了,身外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华贵的生的盛宴,总有一天要散作轻烟,散作尘芥,这一“总了”是难以回避的。想到这一点,也有如面对骷髅。我喜欢《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也与此感悟相关。有这种感悟,对身外之物就自然看得淡,看得轻了。一切好景都会过去,一切“好”终归要“了”,既然一切都会“了”,生时就该知道甚么才是“好”。那些真正好的东西,并不是显耀一时的峨冠博带,金彩银光,而是那些联系着自己的天真天籁的纯朴天性,还有那颗与人类道义的绝对命令紧连着的心灵。这些最为简单平常的东西是不能丢失的。其它的,在俗眼里迷醉的一切,都让它去吧,许多人们羡慕与追求的东西并不一定珍贵。那一切,那一切才是骷髅的洞穴。写到这里的时候,大女儿剑梅走了过来,俯首看着稿子,惊讶地说:你怎么写这样的题目。我问倘若你见到桌上有一个骷髅,你想到的是什么?回答说:“我想到他活着时美丽的瞬间。”孩子的心是纯正的,但她知道人生中有一美丽的不被社会病毒污染的瞬间就够了。数十年的岁月,不过是一个瞬间,如何安排这个瞬间,骷髅确实能给人以启迪,其启迪的力量也许并不逊於革命导师们狮子般的呼唤。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