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种温度 看完了《磨炼》,才知道砥砺自我的并非全是道家概念中的“外物”,人生冥冥之中架构了许多可能,会在你不经意间流逝的岁月里重新开始,只要你能够积极趋近于“仁”的内涵。 “磨炼”本身不该只是一个命题,在阅读的受众眼中它更可能是一个象征。因为,在书中,你会读到温暖的宽容;在书中,你能体会催泪的天伦;在书中,你会获得坚强的意志;在书中,你能吸收奉献的精髓…… 西方文艺理论标榜人生在世应该“诗意地栖居”,但在《磨炼》里却更多地诠释“禅意地生活”。文本中早已揭示人在世上的生存真相:生命的状态潜在着持久的挣扎,生命的历程渗透着自我的超脱。每一个个体活着即在形式上表明他处于一种状态,或者说一种过程。活着并接受来自外界的千锤百炼可以理解为个体追求客观存在的意义的涅槃过程。《磨炼》完整呈现了这一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缓释出一种对大众的人文关怀,将个人所呈现的独特生活内涵充分地推广到对当下人们生活中缺失的生存意义的阐释。笔者认为,巫庭光先生的作品的确有意或无意的起到了对入世已久的群体的生存意义的温馨探讨,并在解读自己的同时对视线触及的生命给予终极关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将以微薄的力量阐述对《磨炼》的理解。 生命从一开始存在便是递减数列,之所以会有所谓的意义,是因为每一个个体在自身生命活动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生活价值。既有追求,就不怕被痛苦的过程瓦解,不怕被“空”与“色”纠缠折磨。无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锻造的“意义”是什么,其本体都会被推向对生存目的的选择。在笔者看来,这种具备强烈主观意志的选择就是要缩减与追求生命价值无关的过程,实现自救!而且一旦有了存在在概念上的选择动力,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将不再会陷落于佛家的“无”,将不再会困顿于悲剧性的迷茫,在追求意义的起始瞬间便意味着一切行动都是一种主动和积极。 先生通过字字珠玑的话语拳拳地告诉人们:贫苦出身像水一样具有张力,能够承载起人清醒意识到活着的目的,导航未来的奋斗方向。儿时的他就把这种表征上的“陋”当作是一种清澈的幸福,友善地面对寻找栖身之路上的“荆棘”。生父因私无情割断血脉情缘,并没有使他的灵魂沮丧,并没有使他生的意义变得苍白。幼小的心灵开始摹仿着高尚的灵魂,借以抵御刀霜剑雨的撞击。“谦恭忍让”浇灌着稚嫩的心灵之花,使他能够稀释因命运不公而喧嚣的情绪,不至于迷失在对现实混沌社会的埋怨,并且坚强地挺起脊梁,寻找宝贵的自尊,寻找生命的意义。 正是由于果敢地选择了不惧于夹缝式的生存,辘辘饥肠不过是肉体缺失寄生条件而已,清波粼粼依旧荡漾在穷且益坚的灵魂界域。对苦难的先知先觉,对追求的不离不弃,使他懂得精神的虐杀远比肉体的屠戮残酷。因而,在熙熙攘攘的过往中,年轻的巫庭光学会了洗涤阴暗退缩的意志,恪守“真善美”的儒家思想,真正寻找到完成生命自身救赎的途径,从容地排斥外物造成的蝇营狗苟。 生活的过程本来就被规划成零碎的片段,生活的意义也早就解构于“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无形之中,不是高屋建瓴的智者是无法对其进行重新连缀的。在纪传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先生将青年时奋斗的生活细节进行跨时空的重现,这样的叙述彰显了先生对过往记忆的深刻。谓之深刻缘起于在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恰如其分地观照到圣人语录中的真正含义。即在颠沛流离、水深火热的境遇下依然坚持承袭纯真的传统道德精神,丢弃来自于商界的高明虚伪。不违背良心,不辜负众望,不逃离苦难,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即使是在惨烈无道的商场征战中也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人格本质的拷问。所以,巫先生在生意场上的短兵相接中始终保持儒雅的姿态,从不过分考虑得与失的守恒,而是秉承“做一次生意交一个朋友” 的谦谦君子风格。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堪与愚笨比肩。笔者认为,这些人是不会知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的奥妙所在。荀卿有句名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应该是对一个矢志不渝追求高尚价值的人生的美好注脚。 先生周旋于红尘俗世,却没有为物所累,反而在沧海桑田之后,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泛爱众而博施于民。人自出生就在索取,所以适时要付出,基督教将之定义为“‘施’比‘受’更重要,更有意义”。在不惑之年先生就开始力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事业理想,并凭借个人出色的魅力带动一群泰国实业家共同回国捐资报效。一座座学校矗立于大地之上,绰约的影子在莘莘学子的心中摇曳生姿。但是,先生内心却是淡定地认为贡献永远只是该有的回报,“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所以先生没有在自传中做太多的赘述,真正的作家首先应该抛弃的是丑化自己的自卖自夸,泰然自若处之,闲庭信步待之。当然,这并不会妨碍作家对人的关怀,一旦作家刨除了假仁假义,文章与经历便自然而然地厚实和真诚,作家也将做到“颜回”式的苍劲,抵达“为道日损”的彼岸,也许这才更能彻底关怀需要被关怀的不幸之人。 搁笔歇息,笔者受到的濡染却更深了一层,心中激荡起对生活场景里有太多诱惑和扭曲的焦虑。当下有多少“纨绔子弟”沉沦于虚无缥缈的网络幻境而不能自拔,不能承受网络力量之重,委曲求全于脆弱的灵魂,在现实中沉默,在网络中死亡。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意图将虚拟剽窃为现实,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证明科技的日新月异,自己的随波逐流。除此之外,找不到理想的身影,更找不到可靠的驾驭人性的特质。物质真的进步了,精神却成反比地萎靡了。人性的光辉尚存几何,可想而知。当然,他们并非无药可救。仰仗于造化的赐予,有赖于上天的眷顾,作为凡夫俗子的芸芸众生终于能够饱览先生这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辛酸苦乐的人生经历,的确幸甚至哉!《磨炼》里隐约折射出温暖的光芒,正在照耀着品读过它的人们,并以接力的方式向周遭的生命投射出关怀,雕镂那些黑暗房间里的灵魂。 手握《磨炼》,掌心流淌着一种来自作者心灵的温度。掩卷沉思,希冀采撷一份刻骨铭心,无奈传文难以概论,粗浅的叙述无法诠释“仰之弥高”的世范风骨。只是照例发发牢骚,也许还有“多谢后世人”的逆耳忠言,借用范文正公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为本文作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