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追忆韶华之旅 今年(2010)十月份,高八组2班张祥裕同学从泰国来港与同学聚会,他倡议组织已阔别半世纪的初、高中同学返母校相聚。他的建议立即得到几位同学的认同和支持,于是戴建国同学就开始筹备布置,并联系国内、外的戴火木、黄笃庆、黄宋、黄衍宝、陈连泰、黄泽芳……等十几位同学,分工合作,耐心细致、日以继夜分头寻找住在各城、乡、镇不同角落的同学。特别是戴火木同学专程由新西兰回来,竭尽全力组织联络。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有218名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这次的难忘旅程。 十二月十日,同学们纷纷来到南安梅山超前酒店(当年母校的膳厅改建)大厅报到。有来自美国、泰国、新西兰、菲律宾、香港、澳门;也有国内福州、厦门、漳州、泉州、龙岩、无锡、西安、郑州的同学。相见的一刻,一幕幕感人的场面随之而来了,经过五十年的时间洗礼,面对着所有同学,有的精神抖擞,迈步稳健;有的白发苍苍,行动不便,与当年沐浴在母校阳光下的英华年代完全不一样,要不是看看挂在胸前的名牌,再回忆起当年的模样,可真是认不出当年的你、我、他。大家见面,互叫对方的名字,紧紧的拥抱,紧紧地握着双手,久久说不出话来,泪水情不自禁的从眼角流下……五十年的光阴,五十年的时间流逝,热闹中带点悲伤,这是一场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呀!在旁的酒店服务员,也被这一幕幕的情景而感动。从他(她)们的目光和眼神中已明白了什么叫做“母校情,同学爱”。为了珍惜这不易之缘,不管在酒店大厅也好,在房间、会场、走廊——三三两两畅谈不休,好象有永远说不完的心里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八组二班陈瑞珠同学,几年前因眼疾而双目失明,当她知道有这次聚会,特地要她先生陪她专程从江苏无锡来到母校,她说:“我的眼睛虽然失明了,我也要用耳朵来听听当年同学的声音。”她的肺腑之言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同学的心。
五十年岁月,五十年光阴,留给大家是一页人海奔波拼搏的辛酸奋斗史。成功与失败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珍惜余下的时光。爱惜自己,爱护家庭,快快乐乐地走完人生最后的历程。 十二月十二早上,由现任国光中学书记李渐来,校长黄飞跃带领我们参观母校。为迎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年我们在学的图书馆、科学馆、膳厅、操场已全部清拆重建,只留下“新华楼”,大家便在新华楼前排照留念,好让美好的回忆永远在每个人的记忆长廊中回旋。
前排左起:黄半喜、黄菜治、王妙龄、苏玉梅、陈鹏程、雷竟初、黄荣华、许俊根 前排左起:苏之群、戴育德、陈树民、辜训能、谢杜鹤、戴乌米、戴玉冰、戴腊梅 前排左起:李银治、黄玉树、陈懋莉、李金塔、苏远兴、黄钦文、戴维灿、李守约、黄顶水、陈鹏程、李招全、雷少勇 前排左起:侯珠治、郭朗治、刘云程、黄菜治、戴碧华
前排左起:吴江水、李金运、黄金英、杨秀英、杨秀凤、戴火土、黄宋
接近十时,应潘明继大医生的邀请,四辆旅游车浩浩荡荡开向顶潘湖内参观“明英苑”。“明英苑”是由潘教授荣获的国际奖金及政府支持,海外宗亲与朋友捐资共建的。它坐落在山明水秀的群山中,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义诊的基地。来到“明英苑”,和蔼可亲的潘大医生为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个个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个出身在山沟沟里穷孩子,考试“陈嘉庚奖学金”凭着毅力完成学业,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以中西结合治疗癌症而造福人类,现在成为全世界对癌症治疗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的成名是我们的骄傲,是大家的光荣。在享受潘大医生夫妇的丰盛午餐后,我们一行人带着钦佩和敬仰的心情离开“明英苑”,向泉州出发。
我们住在泉州泰和酒店。当天晚上另一场比较轻松的晚会开始了。有郑明端老校长讲话,有当年的班主任叶振雄老师讲话;还有现任黄校长高歌一曲“把根留住”。我们还邀请洪濑中学几位师生为我们唱歌表演,并现场献唱高八组一班苏立中同学亲自谱曲写词的歌曲。晚会中,为表达大家对母校的一点心意,当场纷纷慷慨解囊,为母校的“爱心助学工程”捐款,特别是张祥裕同学,在筹款的数目上加倍捐出,大家共捐出人民币四万多元,为“爱心助学工程”出点绵力。最后晚会在潘明霞(张祥裕太太)、洪翠萍母子、黄宋、还有几位侨生的清脆悦耳歌声中圆满结束。
第二天早上,继续旅程,即由旅行车带我们参观泉州的新建设“闽台缘”博物馆,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两岸人民的情缘和共同心愿。还参观了泉州古刹东西塔、开元寺……,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我们又回到酒店。
午饭后,同学们再次拥抱,握别,互相祝愿,依依不舍的再见了!唯有留下的是一句从内心深处说出的话:“几年后再见吧!保重呀!同学们。” 2011-1-10 |
“韶华之旅”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