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欣忆共墨缘 曲水流觞诗韵在,同窗欣忆共墨缘。2010年9月28日上午,阳光明媚,清风送爽。南安的山山水水到处撒满了珍珠,城市山村一片片海市蜃楼般的楼房金碧辉煌,如仙如幻,仿佛天上的宫阙降临人间。 篱菊开新蕊,天风伴鸿来。来自各地的国光高十一组二班十二位同学在梅山芙蓉宾馆会聚,重温旧梦,畅叙离衷。 这次聚会,是在香港校友潘金山的倡议和邀请下举行的。从芙蓉网上看,国光的历届校友聚会,可能算高十一组最少,除了2007年正月少数同学举行过一次外,就再也没见过。这可能和这一届有不少同学到宁化当“志愿兵”(上山下乡),校友特别分散有关。 这次聚会,是由住在水头的杨民兴同学负责联络的。他打了很多电话,费了好大力气,终于联系到在本省的十一位同学。在外省的同学因情况不详,无法联系到。 同学们约定上午九时在芙蓉宾馆集中。住在福州的郑航庆同学(方胜辉医师三子),上午六点多就从福州出发乘车来梅山。来自水头的杨民兴,泉州的黄立成、刘宝治、叶桂炳,丰州的黄茸芽,溪尾的潘临贵、林秉州,梅山的黄扁珠,罗东的黄由成、黄金和都早早来到芙蓉宾馆等候。潘金山校友9月20日就先回到老家乐峰后阳村,按时赴约。 分别四十五年了,初次重逢,大家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昔日一个个美丽英俊的脸庞都改变了。每个同学一进房间,先到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敢认、不敢叫,仿如陌人,仿如隔世。好在有二三个同学曾参加2007年的聚会,否则,只得靠“陌生人”个个作自我介绍了。谁能想到,这些老头老妇就是当年的“俊男美女”。唐诗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现在应该说:“老人相见不相识”了。 为了给聚会增添气氛,著名剪纸艺术家杨民兴同学还特地用大张红纸作了一幅图,上面写了“高十一组2班同学会,重逢,激动,泪别”,把同学们的激动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中午,大家在芙蓉宾馆用餐。潘金山校友首先祝酒:“各位学兄学姐:首先让我们感谢伟大祖国的培养,使我们有机会同窗三年;其次,要感谢慈善家李光前,是他提供优美的校园,让我们留下美好的青春岁月记忆;还要感谢上天,让我们阔别四十五年后在这里幸会;为大家的健康幸福,干杯!”同学们在交谈中约定,大家第一不讲当官,第二不讲钱,以避俗气,以葆真情。大家感到,我们这一届是在文革前分别的,没有文革中两派内斗伤感情的事,学友之间的感情比较纯真,这是最为宝贵的。 稍事休息一下,大家就到亲爱的母校国光中学寻找当年的旧踪并拍照留念。看到新校舍拔地而起,规模空前,心里由衷地涌起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但也为看不到当年美丽的,有南洋风韵的,有连拱外廊的教室而遗憾。虽说学校需要发展,校舍需要更新,但原有的建筑风格本可保留却没有保留,这种失落感是无法弥补的。大家本想在高中部的主楼拍一张照片留念,但由于楼高人小,又有陌生感,就没拍。经过商量,还是选新华楼为背景,在当年拍毕业照的位置上拍。这时,郑航庆同学回忆说:“当年拍毕业照时,有位女同学伤感地说,我们何年何月才能在这里再拍一张照片呢?另外一个女同学听到,眼泪竟滴下来”。时隔四十五年,我们今天终于又来拍第二张“毕业照”了,只可惜,那一位同学却不知在何方,或许要等“第二世”因缘际会,才有可能。想到此,大家心里都暗暗难过。 下午,大家分乘三部小车,直驱七公里外的乐峰后阳村,到潘金山校友的老家,在一幢新落成的小楼里,围在一起聊天,回首几十年来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这一届,由于当年毕业时,恰逢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南安又是重点,一个村的工作组人员就有近百个,政治审查破天荒的严格,致使不少成绩优秀的同学未能上大学,非常可惜。但他们并不沉沦,在闽西山区艰难的环境中,仍发奋劳动、学习和工作,有的等文革结束再入大学学习,有的当小学教师,再升任中学教师,大多晋升为高级教师。还有的经商办实业,成了企业家。正如古人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用完晚餐后,为了给校友们送行,还放了几箱烟花。满天色彩缤纷,如孔雀开屏。大家互祝生活愉快,健康幸福,并约定每三两年聚会一次,以慰同窗情怀。
前左起:黄扁珠、黄茸芽、刘宝治、潘临贵、林林秉州 |
1965年7月,高十一组2班毕业照 |
|
四十五年再重逢------------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