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节选) 八、胸怀祖国 情系桑梓
《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封面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九三六年,“替身”再物色;大洋两万元,李成枫可靠;时机未成熟,好梦又难圆。次年六月份,致函各房长:道理阐述透,新式教育佳;举荐陈村牧——德才兼备者。诸乡贤赞同,旧一套消亡;族人聚居地,三片均建校。伍远资应聘,愿出任校长;一九三八年,开始张罗喽。学校董事会,李光前主持,副手陈村牧;董事十来位,全部是贤达。 办事处主任,伍远资兼任。这个外乡人,收到恐吓信;其中有一封,夹一颗子弹。有的当面挑衅,逼迫搬迁草棚。“一定有利可图,肥水岂能外流?”地方狭隘势力,实在馋涎欲滴;简直利令智昏,竟然不择手段。“登高我落后,壮志夺人先。”君子伍远资,光明磊落人;不畏首畏尾,偏知难而进;书信表心迹,条幅抒豪情。校董和乡亲,钦佩和支持,占了大多数。毕竟邪不压正,终于站稳脚跟。 一衣带水地,军国主义兴,痴迷“大东亚”,划定“共荣圈”;寻衅“九•一八”,侵占我东北;处心积虑久,长驱直入狠;附逆软骨头,可耻一大帮。日寇丧心病狂,简直无恶不作;国土大片沦丧,民族岌岌可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光前隔三岔五关注,难免忧心忡忡。他赤胆忠心,直呼中国为“祖国”;他气冲牛斗,痛斥敌酋豺狼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校主拳拳心,镌刻基石上。伍远资主事,该书生无私。教职员工们,膳宿和办公,全部在学校;德、智、体并重,好校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办学;咬文嚼字痼习,不禁退避三舍。全县小学运动会,还有国语演讲赛,名列前茅不简单。一九四一年,“南侨慰问团”,陈嘉庚率领,特地来慰勉。金淘岭兜村,宗亲有许多;一九四二年,那里也关照。总校算在内,小学共五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办起色,兴趣更浓厚;一九四三年,又上新台阶:与时俱进改,撤并为四所;创办初中校,升学有指望——这是里程碑,永远放光芒!此事早筹备,显然有把握:国币五十万,汇寄到集美;投资做生意,用它作基金;股息加红利,开支有着落。此外常寄钱,不忘得资助。三个春秋过,后者迁山尾;规模渐扩大,质量臻上游。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美国避难期间,李光前常常应邀——商会、高校:演讲、上课;酬金无论多少,都给国专学校。黑名单上“挂号”,他在南洋产业,全被日寇抄没。新建初中校,书声不能辍,他竟然变卖轿车,甚至衣物、手表,权充经费应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曾致函友人,这样披肝沥胆:天南地北远,海内办学堂;作为一国民,可略尽义务。 已经曙光初露,即将大功告成。一九四九年,毛泽东电邀;新政协会议,陈嘉庚参加。他浮想联翩,欣然乘船;辗转北上,躬逢其盛;翌年二月,返回星洲。华侨首席代表,深切感受,渴望倾吐;欢迎盛会,气氛热烈;满心喜悦,众人分享。才刚刚结束,贤婿和至交,聚集他卧室,硬要讲见闻。李光前和陈六使,过后意犹未尽,与他彻夜长谈:大力发展教育,作用不可估量;英雄所见略同,故国正在召唤! 抗美援朝战争,原本凶多吉少。美方泰山压顶,仆从狐假虎威,武装从头到脚;全都不可一世,一起张牙舞爪。朝中两国友军,处于全面劣势:武器装备落后,兵力寡不敌众。“子弹穿身身方贵,血染战旗旗更红。”中国人民志愿军,前仆后继好儿女;保家卫国雄赳赳,视死如归气昂昂。李光前萦怀不由自主,感情溢于言表,敌人一时得逞,实在食不甘味;我方凯歌高奏,他便开怀大笑。 岳父风范,沦肌浃髓。一九三四年春,谦益公司收盘。从此,厦门大学、集美各校经费,相当一部分,李光前提供。建国初期,厦大校舍,成为目标;蒋帮飞机,狂轰滥炸。他捐赠港币六百万,建造楼房廿四幢,面积这么大:解放前翻番;外加标准体育场、系列海水游泳池……还与陈六使,捐献港币二百八十万;集美学村,修复、扩建。一九六三年,他资助百余万,同样是港币;泰山纪念堂,华侨大学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厦门大学校园宽广,一座座高楼大厦依山傍海,别具一格;龙脊翘檐,廊柱斗拱,雕梁画栋;参差错落,气势恢弘。集美学村建筑群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红砖绿瓦,白墙青窗,西式墙身,中式屋顶(俗称“穿西装,戴斗笠”);水榭池亭,掩映在绿树之间,点缀在浔江之畔……这一切,陈嘉庚居于台前,出头露面;李光前作为后盾,功不可没! 国光初中校,教师顶刮刮;多位终成器,鲤鱼跃龙门:严谨柳元元——病毒学专家;高雅曾雨音——省音协主席;浪漫黄永玉——画坛大师级……及至一九五二年,远隔重洋李光前,雄心勃勃捐巨资,数百万元派用场;请岳父全面主持,在故园大兴土木:从幼儿园到完中校,从医院到礼堂……附属设施,成龙配套;平房楼房,高低错落;大小建筑,星罗棋布——明显成规模,仅次于集美。 好个陈嘉庚,年高德劭者;精神真可嘉,几度考察忙。大至人才举荐、校址选择,小至建材比较、砖瓦烧制,以至建筑造型、楼房距离……事无巨细,殚精竭虑。洪濑到这里,二十余华里;公路未修复,山道真崎岖。轿子准备好,恭请他就座;他却摇摇头,不以为然说:已经解放喽,还要人抬人?老当益壮,扶杖步行;汗流浃背,若无其事。稀饭配油条,胃口好对待;佳话流传广,至今仍飘香! 难忘一九五七年,深谋远虑李光前,准备在故乡,创办一大学:国光工学院;费用人民币,估算两千万。他的设想高明:学村相应调整,重新精心布局;附属四座工厂,既可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又能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地委主官认为,外资兴办工厂,等于剥削工人;整个辖区地面,尚无高等学府,要办正规大学,应在泉州市区。双方分歧大,终于没谈拢。壮志未酬,直到暮年,他仍扼腕叹息,引以为憾!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芙蓉所在梅山,学村拔地而起,人口骤然增多,街道应运而生,部队安营扎寨。一个新兴集镇崛起,成为一方热土中心: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生产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处;也是上半个南安的文教和医疗中心,驻扎重兵的军事要塞。崭露头角,兴旺发达;魅力四射,遐迩闻名。一九六五年,就在四月份,阔别六十二年,他终于千里迢迢,荣归故里;触景生情,无比欣慰! 引桐夫妇竭诚,无往不利陪同。为期两个多月,香港作为跳板,广州算是首站;行程从南到北,继而从北到南: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工厂农村;求医一帆风顺,访问一路绿灯。六人一同抵沪,特别值得一提:总理无微不至,市府领导迎候;全国会议召开,天时地利人和;市长亲自安排,著名专家会诊;妙手回春治疗,两次组织复检。他肝癌病痛锐减,胃口顿时大开,体重明显增加,因此心旷神怡。 南宋陆放翁,《南乡子》名句:“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动身前夕,思潮起伏;类似隐忧,一扫而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欢迎干群多,气氛热衷肠;有幸返桑梓,乡情浓似酒;刚好一星期,夜以继日忙:祭扫先父坟,追怀养育恩;省委统战部——部长专程来,探访并慰问;本县父母官——书记和县长,拜望和关心……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萦牵多少年,一切在眼前——视察中、小学,风光真旖旎;学村气象新,万紫千红美。他端坐藤椅上,一侧郑明端(国光中学校长),一侧伍远资;左手拄拐杖,右手比划着;脑际闪灵光,远景在擘画;感情真融洽,交谈多亲切;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个个,鱼贯眼前过——鲜花一朵朵,青春多美好!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古人惆怅句,烟消云散啦!童年伙伴聚,亲朋好友趋;往事感慨忆,风土人情醇:从前罗溪县,还有丰州城;油渍芥菜饭,香甜糯米龟……侄子李建设,正在念小学;加入少先队,系结红领巾。他见到很高兴,勉励勤读书;学好真本领,长大多奉献。 勤劳是美德,应作传家宝;懒惰会变坏,祸根得挖掉。某侄媳安逸,不下地劳动;一直吃侨汇,自在乐逍遥。她谒见并叙话,正襟危坐着。在拉家常后,他神情算和蔼,语气像责备:“有人告诉我,你在吃闲饭,究竟是不是?人民政府正,怕不兴这个。我们在海外,你那二婶母,仍旧在忙碌。”对方没做声,赧颜垂脑壳。旁人洗耳恭听,不禁频频点头;心灵接受洗礼,像是醍醐灌顶。 海外赤子丹心耿耿,天日可表;祖国母亲倚门倚闾,敞开怀抱。李光前应邀抵京,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副主任庄希泉和庄明理等,前往机场,热烈欢迎。五•一劳动节,人民大会堂,春末真温暖。日理万机周总理,亲切会见他一行;两次合影留念——极其珍贵镜头。交谈气氛融洽,总理对他病况,表示诚挚关切,安排体贴入微;设宴热情款待,并且高度赞扬:他爱国爱乡,精神可贵;热心公益,贡献突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尽力兴实业,倾资办教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晚年毅然归国,执意定居集美,宵衣旰食复兴,老而弥笃,喜绘新图;并为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建设大声疾呼,呕心沥血。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等要职。“老成谋国,计远虑深,反帝非战,共矢精诚。” 一九六一年,他高龄八十七,病逝于北京。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执绋规格高;灵柩运回故土,安葬集美鳌园。它占地九千平方米,包括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四周围墙石雕群等。阵阵的波浪不时迸溅,捧献无数鲜活的白花束;浩瀚的大海委婉低吟,奏鸣壮丽人生的进行曲。回国期间有机会,情深意笃李光前,偕同夫人陈爱礼,以及三女李淑志,到此瞻仰,深切缅怀。 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合而为一:马来西亚。在那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英帝国垂涎三尺胃口大,马来亚逐步沦为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日军铁蹄践踏。一九四五年,米字旗飘扬……一九四八年,联合邦成立,统称“马来亚”。一九五七年,英联邦内部,能相对独立。一九六三年,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兄弟共四个,组成大家庭——这回改称联邦,国名“马来西亚”;“锡和橡胶王国”,产量世界第一。 十九世纪初叶,英帝国势力入侵,马六甲海峡蒙难。一八二六年,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及其附近众小岛,组成“海峡殖民地”……一九四六年,槟榔屿和马六甲,一同划归马来亚;新加坡特殊——直辖殖民地。一九五九年,后者成立自治邦,英联邦内能自治。并入马来西亚,难免磕磕碰碰,作为成员国,为期近两年。一九六五年,退出该圈子;建立共和国,英联邦成员。华侨成公民,无一个例外。 “峇峇”和“娘惹”,泱泱大中华,词典无词条,马来语音译——华裔男和女,至少隔两代,特指这部分:自幼受教育,英文占上风。即使在家中,也操马来语,或者大杂烩:英语词汇多,俨然是主体;闽粤方言少,甚至全不懂。母亲和妻子,服装本地化:纱笼、格峇雅。吃饭不用筷,要么用手抓,要么半西式(叉匙和盘子,搭配派用场,然而没使刀)。职业公务员,洋行当职员,或者去经商。 公然西崽式,尽量马来化;可谓活写真,刘果因诗曰:“薄罗衫子套沙郎,口嚼槟榔老叶香;黑发黄皮原汉种,番腔十足已忘唐。口是番腔种是华,效颦欧化总争差;亲朋笑问君何处,却道英伦是祖家。”数典忘祖角色,华侨社会鄙夷。“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不过到后来,侨民变公民,好比出嫁女,婆家得效忠,一切要适应;娘家永难忘,千丝万缕情。明智李光前,也是一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