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4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9-14年文章推荐 >

惜墨如金话“煮”字--------高珍华【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14-10-08  【字体:

惜墨如金话“煮”字
——读《巴桐煮字2》有感
高珍华

    与巴桐老师神交已久,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爱好诗歌的缘故,我有幸拜识了“中国现代诗的探索者”范方,并长期跟随他从事文联工作。而范方,正是巴桐老师的挚友,他们一同经历过中国文坛的苦难阶段和萌动期,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结束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三明文坛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一部《希望》杂志如在茫茫夜空升起的一炬灿亮,点燃了多少年轻人胸中的文学“圣火”,于是,一个与三明精神文明同步的诗歌群体——“大浪潮”崛起于山城。被中国诗坛名宿蔡其矫称之为“中国朦胧诗发祥地”的三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北岛、舒婷等大批青年诗人的诗作都在《希望》上发表,编辑出版了被誉为建国后“大陆第一册现代派诗集”《青春协奏曲》。后来,范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还魂草》,巴桐老师写了一首《那人》的诗作为诗序,我在帮忙范方的诗集校对时,不止一遍读过《那人》:“不与树争夺空间的、瘦得/可怜的那人,当风暴选定他为目标的时候/他只坚持自己为一竿修长的竹子/甚至脑门激起的浪花,也梳成/有限的一束/而不知道他胸中何能容纳这么多/世纪心事以及那些无处归宿的星子/以及没人收藏的脚印……”(《诗酒忆挚友》)短短几行诗,将范方的艺术形象、音容笑貌特征概括得活灵活现。

    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巴桐老师是一位惜墨如金的人,他遣词造句决不拖泥带水,言简意赅。因此,我开始神交这位老师,可一直没机缘见面。直到20多年后的2011年初夏,巴桐老师回来探亲访友,我才在三元区中村乡政府见到神交多时的老师。正好他向我打听几位当年的好友宋经文、钱香袁、马耳,说光阴如梭催人老,多年不见的老友都“失联”了。我说巧了,老师的几位故交也是我的好友,我马上联系他们,宋经文从厦门赶来了,马耳从摄影景地赶来了,老朋友终于欢聚一堂,倾诉衷情,那份欢欣、那份喜悦令人感动。从此,我也与巴桐老师成了忘年交,虽然他远居遥遥万里之外的美国硅谷,可我们的文章经常在《三明侨报》碰撞一起,交流不断。这不,他又托老同学马玉太捎来了一部新作《巴桐煮字2》,令我惊喜连连。

    我惊喜的是,虽然经过许许多多人生的磨砺和时光的淬练,巴桐老师的写作风格却一点都没有变,没有如他自己所说的“在文字中老去”的迹象,还是那么简练,那么惜墨如金。他说:“文字的风格,是作家的思想和身份证,将近半个世纪的爬格子生涯,我孜孜于‘煮字’,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坚硬的’方块字‘煮’化、激活。(《巴桐煮字2》·自序:我在文字中老去)是的,他居住的世界高科技洼地——美国硅谷,那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聚集着几十万科技精英,如果要描述它的世界领先与高度,笔墨不下洋洋数千言根本就说不清硅谷的高度。然而,巴桐却以寥寥数句道出了硅谷的精髓部分:“科技精英们正是在这些看似空空如也的楼房里,用小小的晶片撬动地球,让世界飞旋。”(《人在硅谷》)一句话,硅谷的形象便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了,什么叫高科技,硅谷就是典范。“今日的硅谷,与其说是一个物理空间,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状态。弹丸之地,到处是绝顶聪明、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每个人在吃上早餐的时候都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将改变世界,变成亿万富翁。”(《龙盘虎踞的硅谷》)闻名世界的高科技领地,在巴桐老师的笔下,成了诗意丛生的地方,几句话,就把它的神韵、人的心态、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足见他用词的精练程度与高超技巧。

    “我立在深秋,我立在五台山的灵鹫峰/放眼望,五百里‘华北屋脊’驮着苍茫,驮着圣穆,驮着秋的萧飒奔涌眼底。” (《山川牧歌》)。都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简练到极致,而巴桐老师的散文不也达到这种境界了么!凝聚着思想的画面、纵横天下的意境、高度浓缩的语言,就这么三两语,突显出五百里“华北屋脊”驮着苍茫,驮着圣穆的磅礴气势。妙哉!他不须洋洋洒洒,不须繁章累牍,就将一处雄伟的景观之神韵烘托出来了。

    巴桐老师写景,也是惜墨如金的,而且带有浓浓的诗意:“我在‘海天佛国’普陀山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新奇的体验。那是一个暮春三月的午后,我看到岛上的生物仿佛都沾了灵气:蝴蝶是会飞的花,小鸟是会唱歌的叶子,而海浪是永不凝固的白雪。”(《批风抹月访烟霞》)几句淡淡的描述,就将一座灵山的神韵活灵活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他的人物素描也令人拍案叫绝:“她把矮金挟在胳肢窝下连拖带拽地拎回家,矮金则一面央求‘放下我,放下我’,一面乱蹬着双腿,却是挣脱不了他老婆双臂组成的肉枷……街坊都知道怎么回事,准是矮金昨晚又去赌了,而且百分百输钱。”(《乡绅矮金》)一个赌鬼的形象跃然纸上,不用过多的笔墨,不用赌博过程的描写,只用一种幽默的手法,几句话就把赌鬼驳得体无完肤。

    这就是“煮”字的功效,巴桐老师将汉字“煮”出灵气了,许多句子闪现出一位作家的睿智与才华,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如“晋祠的难老泉喷涌不息,喷出一个欹欤盛哉的晋国,喷出华夏半壁文明。”(《晋祠秋意》)“欸乃一声,一叶偏舟漂荡而来,慢悠悠从桥洞的月影里吐出,驶过临水人家的后花园,驶过河面一卷泼墨山水,牵曳着古镇长长的恬静与淡泊……”(《古色遗韵》)类似这样的优美文字,在《巴桐煮字》散文集中俯拾皆是,透着一种灵气,让人读之拊掌称快。所以我说他是惜墨如金,完全不是言过其实。

    不信,就请阅读他的《巴桐煮字2》吧,它会让你知道巴桐老师“煮”字的奇妙,必定收益多多。    

    注:高珍华,著名作家,原福建省三明巿文联及作协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8部、400多万字文学作品。

诚谢文友高珍华先生供稿!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