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5-08年文章推荐 >

纪念南安知青上山下乡长汀40周年 --- 《东溪乡讯》[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08-12-08  【字体:

怀故之情永远
--纪念南安知青上山下乡长汀40周年
文/《闽西日报》记者  詹鄞森 《东溪乡讯》主编  黄荣周   图/王安西

     南安“怀故之旅”  又返长汀

     2008年10月24-25日,由福建省足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贻芬组合的南安洪濑知青72人 “怀故之旅”回到长汀,分头到当年插队的地方,看望了老乡,受到上杭、长汀县领导的热情欢迎。

    近年来,南安知青多次回到当年的第二故乡,进行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此次,这批知青访问团由老知青、福建足友体育用品公司董事长杨贻芬组织,知青们瞻仰了上杭古田会议会址、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杨成武广场。他们还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追忆往事,与老乡们共叙情谊。

    40年前,南安3760多名知青(包括下放人员),插队长汀。长汀闽南商会秘书长、长汀经济开发区腾飞管委会企业股长吕良金,当年从南安诗山下乡时才15岁,如今一晃在长汀40年了。他是有心人,收集了许多知青史料,于是他给我们介绍了当年的情况。

    他说,1968年12月,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中,南安县革委会强制全县居民较多的城关、洪濑、官桥、诗山、水头等居民群众,到山区插队落户,提出“消灭集镇”“消灭居民”的口号。洪濑公社工作组先把本镇各企事业单位成分较高的职工下放,强制他们举家上山下乡。对于当时的所谓“九种人”,更是强制搬迁,否则以“破坏上山下乡”论处,进行游街批斗,采用欺骗、胁迫、断薪、断粮、毁商、批斗、打人、抓人、判刑等手段,洪濑街道部分房子被拆,整理成空地、种菜。1969年3月3日,第一批知青下乡, 12月19日第二批全是居民,两批计1670人,分别到长汀的濯田、四都、童坊,馆前、古城等公社安家落户,没去长汀的居民,均回原籍或本县农村插队。全镇80 %以上居民上山下乡,仅极少数人留守。至1973年多数知青倒流洪濑,到1980年,居民才全部回收,迁回户口,知青逐步被招收为干部、工人。

    当年下乡古城古竹的杨贻芬,倒流回洪濑后,到澳门定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携妻子回乡创办鞋厂,从手工作业到流水线生产,终于把企业做成全国颇有名气的童鞋厂商,企业有工人2800多人,去年上缴税收435万元,每年慈善捐款100多万元。他成为上届省政协委员。1995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组织知青回长汀。1996年,组织了洪濑300多人到长汀,一路10多辆车,规模很大,到长汀时警车开道,把街道都快堵了,受到热情接待。他公司聘请的总经理王焕光,是永定抚溪人,2004年,杨贻芬专程到王焕光家中慰问他60多岁的老母亲,还为抚溪小学捐资5000元。如今,已有上百名龙岩人加盟杨贻芬的企业,把足友公司当作第二故乡。

    杨贻芬的妻子林玲敏是公司副董事长,当年下乡长汀四都上蕉,对长汀也充满了感情,她说:我去年组织了38位下乡上蕉的知青,回到长汀。一路唱歌,一路说话,大家都非常感动、快乐。长汀是我们在磨难时的“避风港”,这是我们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地方。

长汀:南安知青永远的守望

    40年前,南安知青放弃学业,告别亲人,把他们的青春汗水洒在长汀的乡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累,他们中的一些人,至今还留在长汀,一些人把忠魂也留在长汀。

    长汀县原地税局局长王振民,是闽西红土地上树立的一面红旗,他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也是洪濑知青,1976年省财经学校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回老家泉州和到香港的机会,回到上山下乡的长汀山区,从税务专管员干到局长,20年来他6次放弃出境定居的机会,留在长汀。他清正廉洁,从不收红包、礼品,不吃请,每次下乡或出差,吃饭时都是自掏腰包。他一家三口挤在两间破旧的单间宿舍里,四次让房。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子女儿安排工作。1996年,长汀遭受特大洪灾,他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参加抗洪救灾。当年12月13日,他不幸病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吕良金当年下乡童坊大埔,参加了长汀从罗坑到大埔的公路开挖、大埔电站的建设和平整土地三大战役,他说,当年吃蕉芋渣、地瓜渣,嚼炸碎骨,日子清苦,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精神是充实的。一次一位公社领导的女儿发高烧,那时电话不通,他就跑了70里山路报信。他从1976年起,参加筹建长汀化肥厂,一直干到企业局、开发区管委会股长、综治办、安监办主任,把一辈子献给了长汀。

    洪太源也是第一批下乡到长汀古城红星大队的知青,1974年他作为知青提干后,就一直在长汀工作,从乡团干、团副书记、乡纪检委员、副乡长,到县司法局局长、县人大法工委主任,他说,至今还有10多名南安人留在长汀定居,两地的亲缘、血缘关系很深,长汀也成了南安知青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

两地情深  谱写新篇

    近年来,长汀、南安两地交流不断,来往日密。

    今年初,龙岩市委书记张健到厦门时,会见了厦门、泉州、莆田等地的知青代表,盛情邀请他们,有机会多到龙岩走一走,看看当年第二故乡的发展情况。

    龙岩市政协也邀请这三地知青联谊会,共同编辑《回望闽西--知青情系红土地》文集,派出记者、作家采访。据有关负责人说,历史不能选择,人却在历史中锤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地沿海城市3万多名知青奔赴闽西红土地,加上龙岩本地知青,共有5万多人。当地农民群众以宽广的情怀接纳了他们,他们也以青春的生命融入了这片土地,与闽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留下了难忘的记印。为此,我们发起这次征文,旨在联结山海两地的力量,共同建设海西。

    1994年11月,洪濑镇与长汀古城镇结成友好乡镇。1996年,长汀与南安结成友好城市。

    上杭临城镇镇长罗小洪,2005年8月挂职洪濑镇党委副书,虽然才3个月,但她跑企业、走访知青,联络情谊。洪濑企业家也多次回访上杭。临城与洪濑结成了友好乡镇。如今罗小洪在白砂任党委书记,两地也像亲戚一样经常来往。

    范耀华当时在四都坪埔下乡3年,住在老乡家。一直以来,他都保持与老队长郑永通的联系。1976年他福师大毕业后,回到长汀濯田中学教书,后来又到一中教书,到1982年才调回南安洪新中学。他说,在濯田时,学生赖继秋家庭困难,他常接济一些衣服、食物。后来赖继秋当上古城镇书记,与南安知青来往更密切,任上杭县委书记后,还一直不忘加强两地联系。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调研员张华南,当年下乡四都上蕉,他说,在那特殊的年代,与当地农民建立了特殊的感情。他今年是第4次到长汀了。每次回来,都有新的感受。两地在新的发展时期,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空间,共同谱写新的篇章。


故地重遊


留住记忆


尽情拥抱


热情握手


访问红色通讯社旧址


受到长汀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


在古田会议会址前合影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