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年文章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文章推荐 > 2005-08年文章推荐 >

不是“国光” 亦似“国光”---“国光”朋友 唐至量[文章推荐]

上传时间: 2008-09-12  【字体:

不是“国光” 亦似“国光”
──记与“国光”校友的友谊缘
“国光”朋友 唐至量

    八月的一天,李远荣先生和张高贤先生相继告诉我:国光校友会要举办联欢会,他二人联合邀请香港文化促进会的朋友参加聚一聚,其中也有我。我当然高兴,欣然答应。

    八月二十三日,我如约来到观塘“中国书画艺术中心”。这是香港著名企业家、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计佑铭先生捐资筹建的,是一所专为推广中国书画艺术的场馆。这一天,“国光/新侨中学香港校友会成立十五/四周年欢庆晚会”就在这里举行。馆内数千呎的大厅,四壁挂满了中国书画,空中飘浮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

    门首一侧,国光首届老校友刘英烈先生正在展纸挥毫。刘英烈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者,年届八秩,精神矍铄,悬臂提管,一口气连写十多张大字,中规中矩,手腕都不颤抖,真功夫也。我曾私底下请教刘老的养生秘诀,他告诉我:不烟不酒,早睡早起,晨练气功,日打太极,仅此而已。听来简单,就早睡早起这一条我至今也没做到。

    高贤兄是国光的永远荣誉会长,自然是核心活跃人物。他为人坦诚豁达,大开大合,提起一支笔即刻挥洒出一个硕大的“龙”字,盘盘曲曲,活灵活现,真可谓是笔走龙蛇。高贤一直自谦“读书不多”,“不会写文章”。其实他才是一个“奇才”,他把“社会”这本最难读的大书读得十分之透彻,悟得十分之深刻,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部厚厚的《一代人》,感动了每一个读过它的人,为其写读后感的人不下百人。这是许多以“作家”自居的人都难以企及的。高贤又说他“不会写字”,可是他写出来的字,恣意汪洋,看似没有“规矩”,实是不受约束,这恰恰是他真性情的再现,正是“字如其人”。

    在刘老、高贤的敦促下,我也斗胆写了两幅字:“国之所系 民族之光”和“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敏敏小姐还热情地为我们拍了照片。黄敏敏小姐是国光校友网站芙蓉网的编辑,芙蓉网不仅成了联系母校与校友的一座桥梁、凝聚五洲四海校友的一条纽带、交流生活感受的一个家园,芙蓉网内容之丰富也成了我们这些国光朋友流连忘返的好地方。集美大学郑波光教授在给我的电邮里曾提及过黄敏敏小姐,称赞有加。应黄敏敏小姐之邀,我为芙蓉网网名题写了一幅字,由于太于匆忙,自觉写得不是很好,心里总引为一件憾事。

    当晚还见到许多国光的朋友,有陈懋强、林智育、戴方、戴建国、陈鼎追等。即便是文促会的朋友们,当中在座也有不少福建籍的,如陈娟、张继春、夏马、张诗剑、盼耕等。身处在这个晚会热情、亲切、和谐的气氛之中,望着台上各位鬓发参白的老学友们热情洋溢的发言,听着音域嘹亮底气十足不减当年激昂的歌声,看着舞池里那一对对老学友们虽然已不算轻盈却依然充满激情的舞步,我那原本早已像死水一潭的内心也开始被春风吹起层层涟漪,禁不住微波荡漾了。我虽然不是国光的校友,但和国光的一些朋友经历多年甚至十多年的交往,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十多年来,国光的朋友多次邀我参加国光(还有南安公会等其它机构)的活动,他们没有把我当“外人”,我甚至也将自己视为“国光”的一分子了,以至我说自己:不是国光,亦似国光。

2008.9.12.记


作者与国光校友及友人合影
前排左起:唐至量、张高贤(国光)、潘亚暾
后排左起:林智育(国光)、程瑷、李远荣(国光)


毛艳姣(左)、国光校友刘英烈(中)、作者唐至量(右)


作者唐至量(右)与国光校友张高贤、洪玉甘伉俪合影

       增强联谊  共享和谐 [校友动态]
――记国光/新侨中学香港校友会联合举办成立十五/四周年欢庆晚会

书艺交流 弘扬国粹 [校友动态]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