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怀旧之旅_(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思源涌泉 > 2006年怀旧之旅专辑 > 06年怀旧之旅_(文章) >

集美——侨生的摇篮----------许清琴(香港) 高12组

上传时间: 2007-02-10  【字体:

集美——侨生的摇篮
许清琴(香港) 高12组2班

  “怀旧之旅”的团友们与厦门校友师生,短短两天相聚,增进了感情交流,并加深了对母校的眷念之情,感谢厦门校友会盛情招待。

  第二天上午(16日)在酒店门外与前来送行的李萍萍、戴雪霞、林惠娥等校友握手道别。保重!亲爱的朋友,再见!美丽的宝岛。

  旅游车奔驰着,很快来到厦门大桥,一眼望去已到了名扬海外的集美学村,一片片红瓦的屋顶层次分明地点缀在绿树中,车子越来越近了,转眼间“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的白色大牌便映入了眼帘。旅游车停下,我们从大门往里走,映入眼帘是一座富有中国特色的石柱门“集美华侨补校”,望着这一熟悉而亲切美丽的校园,一排排富有闽南侨乡的建筑群,一座座东南亚热带的南国风景区,红砖绿瓦,绿树掩拥,花圃点缀。

  仰视这中西合璧、美仑美奂、雄伟壮丽的校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仿佛身处在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里。

  母校的新容旧貌(集美华侨补校),把我带回60年代的学园生活,那时正值印度尼西亚排华反华的恶浪对大批华侨进行着惨无人道的迫害,所有华文学校被迫关闭,我们华侨子女全部失学了,后来伟大祖国派船把我们接回来,千千万万满腔热血的华侨子女,投入了祖国怀抱。

  祖国就成了我们海外孤儿的娘。而集美华侨补校却成了海外侨生学习知识的摇篮。

  名扬海外的集美学村是爱国华人陈嘉庚先生创建,陈嘉庚先生深知祖国的富强,才能使海外的侨胞挺起腰杆与世人平起平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光前学村”是陈嘉庚的爱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集美和国光本是一家人,他们爱国爱乡、热爱桑梓,报效祖国,造福人类,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这高尚人格如高山永在,以江水长流万世流芳,永铭世人心中。

  走入校园,我在寻找少女时代快乐和欢笑,仍沉醉在天真灿烂的岁月。

  1960年11月我们四姐弟分配来到集美华侨补校,由于我刚上中学学校就被关闭了,而我中文很差,被安排在“预备班”补习中文,小弟许木兴就读集美小学。两个姐姐就读中一、中三。

  当时正值严寒腊月,天气很冷,与印度尼西亚热带气候是鲜明对比。而我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小康之家,父亲是“商人”,家人对我们子女起居照顾有加,可说是温室中成长,娇生惯养。而到了集美补校却要独立生活,凡事自己动手,自己照顾自己,是人生旅途的大转变,环境、学习挑战着我。

  当年12岁的我,天真无邪,稚气童心,对着浩瀚无边的知识,一切都很好奇,为了弥补我失学时的知识,产生了无限的渴望和追求,拼命地学、读中文。由自己的中文名字起,天天学,由端正到潦草签名,挥笔自如,还会写中文信件与海外亲友联络。对着寒冷的冬天,新的环境,毫不畏惧,冷了多穿件衣,渴了多喝口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天气寒冷夜里,披着棉被在教室晚自修的经历了。为了自己能尽快升到“正规班”,我努力求学求知,孜孜不倦。

  当时侨生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先后安置了近三千名华侨子女,而我们很自然地成了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大家互帮互助,辛勤的老师就象母亲般用知识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学校领导从生活到学习无不考虑到我们的习惯和特点,在这里我们备受关怀和照顾。

  学校文艺队台柱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当时被视为“东方歌舞团”,个个能歌善舞,技压群芳,每逢节日,校园里个个衣着鲜艳,就像花蝴蝶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优美的“集美圆舞曲”旋律响彻校园,特别是印度尼西亚民间歌舞,常使校友大饱眼福,大家用艺术来表达青春之美。球场上处处留下了我们嬉戏、排练、表演的足迹……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虽然只是短短一年的集体校园生活,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有了集美华侨补校师长的教育,我才能考上国光中学继续求学。

  现在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学子,千里迢迢从非洲、美国、印度、韩国、日本等等国家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学习华文和汉语。大批华裔子女及留学生给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世界造就了各种人才。如今,母校已升格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高级学府,学校升级了,设备也改善了,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图书馆,以泰国公主之名而命名的“诗琳通图书馆”,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各国学子友好相处,亲切交流的身影。2003年我受邀参加母校50周年华诞,也被邀观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剪彩及开幕典礼,亲眼见证了母校的成长。如今的母校哟,更壮丽更加焕发青春气息。

  沿着一条顺地势而铺成的石板路,一直走出大门,两旁是整齐划一挺拔的“大王椰子树”,我们竟然发现有一株泰国校友巫庭光先生送赠给母校的、是值得纪念的“大王椰子树”高大茂盛,健康粗壮,昂然挺立,他见证了华侨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爱国之心,也见证了师生间同心同德共创校园的壮举,更见证了母校经历50年风吹雨打依然壮丽辉煌的历史征程。

  沿着少年时代留下的足迹,重温那温馨的回忆。但总来去匆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仿佛在梦游,一切犹如在梦幻中。

  作为集美华侨补校的学子,无论天涯海角,均用一颗感恩的心,深深地怀念着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嘉庚公园”瞻仰陈嘉庚先生陵园纪念碑前,我肃然起敬,向爱国的校主深深地鞠躬。从集美华侨补校、国光中学走出来的千千万万学子,永远怀念创办学校,呕心沥血的陈嘉庚先生、李光前先生。让我们的无限敬仰之情对母校辛勤教育,致以无限感激。

  再见了,白鹭飞翔的旧洲——集美!

  再见了,我们侨生的摇篮——集美华侨补校!

  愿母校“往昔峥嵘,今朝更璀璨”!


2003年母校五十周年华诞 
 作者许清琴摄于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校园里(集美华侨补校旧校址) 

  
   作者许清琴于2003年摄于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大门落成典礼     
  
   
  2006年10月16日,作者许清琴摄于“嘉庚公园”纪念碑前。  
   
   
 2006年10月16日,“怀旧之旅”团友摄于集美华侨补校校门前。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