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母校 > 校主传略 > 相关文章 >

陈嘉庚亲点的集美学校三校长-------集美校委会、集美校友总会

上传时间: 2007-10-15  【字体:

陈嘉庚亲点的集美学校三校长

    叶渊、陈村牧、叶振汉是陈嘉庚先生亲点的、为集美学校做出重大贡献的三位校长。叶渊使集美学校从初创时期的混乱走上稳步发展阶段;陈村牧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使学校弦歌不断,战后得以恢复发展;叶振汉使集美中学办出特色,成为“侨生摇篮”,并为集美学村的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叶 渊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叶渊,号采真,福建安溪人,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

    1919年,陈嘉庚苦于集美学校两年三易校长,经黄炎培介绍,邀请叶渊到校参观,促膝谈心,盘桓叶渊一个多月,了解叶渊洞悉教育底细,有才干,决定聘为校长。叶渊以自己有志于银行业,且以所学专业不适于任校长而推辞。陈嘉庚再三恳请,亲笔立聘书,敦聘叶渊任“集美师、中、商、水产学校附属两等小学校长职务”。叶渊接任后,即直赴上海、北京等地访聘名师。

    1923年叶渊倡议并缮具请愿书,向南北军政当局申请划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经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内政部电令对集美学村特别保护。“集美学村”由此得名。

    1924年,叶渊任集美学校的“教育推广部”主任兼视察,定期拨款补助全省28个县市的7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经费。

    1925年,叶渊任“集美学校救国团委员会”主席,抗议上海“五卅”惨案,开展反帝宣传活动。

    1926年初冬,集美学校学生罢课,闹学潮。自19⒛年以来,这已是第三次。这次学潮矛头所指,是校长叶渊。学生把矛头指向叶渊主要是因为叶渊作风刚愎,他处理学生严苛,禁止党派活动,学生对他不满。

    消息传到新加坡,陈嘉庚伤透脑筋。陈嘉庚自聘叶渊之后,便把一切校务全盘交与叶渊。叶渊不负陈嘉庚所托,主事之后,集美的发展甚如人意。陈嘉庚把叶渊当兄弟,当同志。叶渊的许多做法,符合陈嘉庚的想法;陈嘉庚对叶渊的许多做法都认其为是,不认其为非。陈嘉庚认为:罢校长,教员必解体,势必重新组织,再三年也无此现状;罢校长,集校前途不堪设想。在他看来,……叶渊性情过刚。但人当刚而败,不可以柔而胜。人都有短处不足,不可因寸朽而弃连抱之材。他还有一句名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于是陈嘉庚力排众议,保住叶渊。

    对这段历史,至今仍各执是非,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不保住叶渊,就没有以后近10年集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1927年,集美学校照常开学,成立“校董办公室”,由校董统管学校一切机构,叶渊任校董,代表校主监察各校一切事宜。

    1928年济南“五卅”惨案发生,集美学校师生致电南京政府:要求抗日,并组织义勇队。叶渊任总队长,施行训练,准备效命疆场,保卫国家。

    叶渊经常邀请学者名流到校对学生演讲,如请杜威、鲁讯,使学生明确生活哲理,激起革命热忱。他要求教师做到慈爱、同情、诚实,爱护学生如子弟。他要求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并进。当时的集美学村成为“世界最优良最富活力的学校。”

    1934年叶渊因受人诬陷,卷人一桩命案而辞职。1938年,任香港集友银行董事长。解放后任集友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52年病逝于上海。

    叶渊自1919年受聘于集美学校,至生命最后一刻,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集美学校效力。他对集美学校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堪称集美学校的功臣。

陈村牧
鞠躬尽瘁助徽猷

    1934年,叶渊辞去集美学校校长、董事长职务。当时的集美中学校长陈村牧,因新任校董不孚众望,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辞职南渡。

    陈村牧,字子欣,福建金门人,在集美中学毕业后,进人厦大预科,1931年毕业于厦大文学院史学系。以后应聘到集美中学任教。”后接任集美中学校长,任职三年,成绩斐然。

    陈村牧南渡路过新加坡,被陈嘉庚留下。其时,集美学校自叶渊离任后,一直没称职的人选,陈嘉庚为此甚为苦恼。听说陈村牧是个干才,他希望深加了解,细加考察,好下决心,委以重任。陈村牧在新加坡任教,陈嘉庚每星期天都约他到怡和轩交谈,交流对集美历史、现状的看法,对未来的设想。陈嘉庚发现陈村牧确实名不虚传,是个有学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是集美学校校长的最佳人选。陈村牧到新十天后,陈嘉庚便聘定他为集美学校校董。学期一结束,便命他回国,全盘主持集美学校大政。是年陈村牧仅30岁。

    陈村牧出任集美学校校董(后改任董事长),正是抗日战争前夕,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事于前方浴血抗战之时。不久,学校播迁安溪,设分校于南安、大田等地。其间,又值日军南侵,南洋侨汇断绝。在那艰辛的日子里,他团结广大师生,艰苦支撑,不仅维持原有规模,而且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他积极筹备复员工作,把学校迁回集美。在陈嘉庚亲自关怀、领导下,他悉心擘划校务,带领师生迅速恢复旧观,使集美学村重现满园春色。

    陈村牧任人唯贤、处事以公。他任董事长近二十年,没有用过一个亲人。在那抗战艰辛的岁月里,生活条件很差,但他却能聘到许多优良的教师。他们愿与之同甘苦,相随而不思去,就是因为他待人以诚,廉洁奉公,办事认真负责,尊重同事,以情感人的缘故。他对学生则谆谆教导,关心爱护,并竭力为之解决困难。日军南侵时,侨汇中断,不少华侨学生与家庭失去联系,无力继学,在他的关怀下,由学校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无数身受其惠的校友,至今犹感念于怀。

    陈村牧律己甚严,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楷模。清晨早操先到学校的,是他;每天都穿学校制服的,是他;早晚必参加升旗礼的,也是他;夜间巡视学生自修,熄灯后才离去的,又是他。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出现了尊师守纪、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局面。他执行校规,一丝不苟,绝不因亲疏而有所差异。

    陈村牧眼光远大。抗战期间,他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在山区坚持办集美航海学校,尤见卓识。当时全国航海学校都停办,唯集美航海学校硕果仅存,为祖国储备了一批航海人才。以后香港航运界的许多著名船长,都是当时培养出来的。要是当时停办,经过八年抗战,航海人才就会出现断层。

    陈村牧在集美学校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达60年之久,他为集美学校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尚大先生说:如果没有黄丹季先生,可能就没有陈嘉庚的后半生;如果没有陈村牧先生,就没有集美学校的延续。

    陈村牧在悼念陈敬贤的挽联上自勉道:我有发聋振聩志,当鞠躬尽瘁,勉助徽猷。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广大海内外校友感念陈村牧的恩德,无不敬之,趋之,陈村牧成了团结海内外校友的轴心。

叶振汉
轻虚名无私奉献

    1953年,应陈嘉庚的要求,福建省政府调叶振汉到集美中学任校长。

    叶振汉是集美学校前校长叶渊的亲侄子,是年33岁。

    除了年轻,叶渊的亲侄子,叶振汉还有许多别人所不具、让陈嘉庚相中的条件。其一,叶振汉已任过海内外几所中学的校长,有组织才能和主持学校工作的经验;其二,他是老集美,在集美上过学,任过教;其三,他是归侨,了解侨情、侨心,善于为侨服务,这种身份很适合在集美中学这样的学校工作;其四,叶振汉有才气,文思敏捷,有专著、论文出版。此外,叶振汉和陈嘉庚算是老相识。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劳路过桂林时,住叶渊处,就和少年叶振汉在一起论中国前途,在一起吃地瓜稀饭。——这在别人看来,可归结为第五个条件:与华侨领袖陈嘉庚关系密切。

    陈嘉庚选中叶振汉可说是慧眼识才,但诺大个中国,具识才慧眼的自不止陈嘉庚一人。相中叶振汉的还大有人在,其中有中侨委。叶振汉到集美中学任校长之后,就有人以组织名义和叶振汉谈话,要他兼任中侨委委员。但名单送给陈嘉庚时,叶振汉的名字被他划掉了。陈嘉庚说:“当好一个中学校长就很不容易。中侨委委员不过是个虚位。专心教书不要去挂那些有名无实的虚名。”

    叶振汉遵照陈嘉庚的教导,专心一意地当好集美中学校长。他主持集美中学工作长达19年,他把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这所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中学办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享誉海内外。他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善于抓好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强有力的骨干力量;抓好思想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都学有所得;抓好侨务政策的落实,关心侨生的成长与进步,使集美中学成为“侨生的摇篮”。叶振汉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作报告的发言稿,都是自己动笔写,不叫秘书代劳。他学习认真,领会深人,常有独到之处。他的观点和意见,常被领导和群众肯定和接受。

    叶振汉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他工资十几年未调过一次,一家六口人住两房一厅,十分拥挤,他没有怨言。而对别人,他体贴人微,经常到教工宿舍问寒问暖,解决实际困难。他对侨生更是关怀备至,给予特殊照顾。

    在过去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叶振汉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他冒着自己被扣上“右倾”帽子的风险,用各种形式顶住了一些“左”的做法,保护了一批从旧社会过来或海外关系比较多的教师、一些敢说真话的教师。

    1975年,叶振汉调任集美航海学校任领导职务。他与其他领导一起,全力投入学校重建工作。特别是1980年,经交通部任命,他担任刚由中专升格不久的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校长,更是尽忠尽职,兢兢业业,为振兴祖国航海事业,奉献了他的晚年。

    叶振汉对集美学校校友工作也有开拓性的贡献。他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内外校友的心。

    叶振汉默默地在集美耕耘了30年,直到1984年病逝。集美有陈嘉庚和陈敬贤二兄弟校主名闻天下,还有叶渊、叶振汉两叔侄校长传为美谈。

《陈嘉庚亲点的三位校长》由集美校委会、集美校友总会供稿

图片及稿件来源:集美校友会首届全球联谊大会暨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25周年特刊》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