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和我的父亲李五香
一九五O年,父亲四十七岁,平步青云,时任南益树胶有限公司总巡,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门有小汽车,专职司机,一呼百应,薪金优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时,新中国刚成立,李光前先生想在福建的家乡扩建国光中学,苦于没有人才前往主持大局,正百思不得其解,而去信给岳父陈嘉庚先生请教,陈老先生覆函说: “贵校要兴此大工程,最好请五香君回来,五香君以为须在南洋生产,然回乡为国家树人,其生产之久大,岂可同日而语耶,五香先生切回为至要也。” 李光前先生马上向我父亲转达陈嘉庚先生意见,并陈明大义。
“马来亚沦陷时,香逃难回乡,在国光中学尽义务二三年,与校中及乡中诸帮知情甚款洽,风俗人情颇知大概。先生眼光大,见识远,如斯热心兴学,维爱人群,国光中学将来建筑齐整,岂特桑梓光荣,即国家人材造就很多,其功德何可言量。陈嘉庚先生如斯热诚扶助国光中学扩大规模,且甚愿望香返回参加执事,香决意回国,不日整装启程。” 父亲以祖国桑梓之建设和教育事业大局为重,自愿牺牲个人利益,接受李光前先生之委任。临行前李光前先生特摆丰盛家宴,把酒饯别。翌日,父亲带领家人乘荷兰邮船飘然返国。那天送别的场面,至今难忘。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父亲带着我们,乘车到新加坡码头,只见送行的亲友人山人海,因为人太多,不能一一握手,他只有不断地挥手致意。他穿着一套灰色西装,打着鲜红的领带,不带一点离愁别恨,挥手中满脸笑容,毫不眷恋目前的荣华富贵,踏上了人生的另一征程。几天的船程,只见父亲常常一个人站在甲板上,远望大海,迎风佇立,时而热血澎湃,引吭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唱的是荆轲的“易水送别”。过后我才知道,父亲是申请单程回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定不负陈嘉庚、李光前先生所托,把家乡教育事业办好。 在福建家乡,父亲与乡人齐心协力,在陈嘉庚先生的指导下,终于使贫瘠的山区改观,成了全国著名的侨乡,国光中学也成了著名的侨校。 一九五七年,父亲去北京参加全国侨代会,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分别接见他,并合影留念,他感到这是有生以来最高的的荣誉。 父亲不幸于一九六七年八月初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我们,因各人资质不同,他并不要求我们日后一定要做大富翁或伟大的人物,但却要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中国人,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我父亲,他不是富翁,并没有家财万贯;他也不是伟人,但他是一个爱国华侨,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确确实实作出了牺牲。他虽然已离开人世,但侨乡的人们永远怀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