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网是我們海外校友的家
作者摄于香港中环地铁站内,浏览《芙蓉网》时与自已的老相片合影 1976年春天,在临近高中毕业的两个月前,因家庭搬迁,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居住八年之久的第二故乡福建,从此踏上了一条漫漫的人生旅途。从1977年恢复高考上大学,到落户于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陆,我既经历了国内改革开放剧烈变动的年代,亦体验过“洋插队”的甜酸苦辣,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人生的不惑之年。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突发奇想,想了解一下自已当年在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习惯于使用互联网的我,在风靡国内的“百度”上用中文键入自己的姓名,赫然发现许多互联网链接,去除那些同名同姓但不真正相关的链接,突然看到一张自已当年在母校地震测报科学研究小组的合影照片,再仔细一看,这是一个名叫《芙蓉网》的国光校友网站所提供的!我象是无意开启神秘宝窟大门的阿里巴巴一样,畅游在《芙蓉网》,一呆就是个把小时,忘了其它事情。接下来几天我按“校友邮箱集”的指引,给当年高中同班同学余淘发去了邮件,不久收到她的回邮并接到《芙蓉网》黄敏敏的电话,谈话中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是小学的同班同学,真令人兴奋!随后我又与许多失散卅年的同学们一一联系上,其中有多年同班同学(从小学到高中)兼好友张子泽和现在美国的罗秀梅。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当年我在美国东部俄亥俄州(Ohio)的辛辛那提市(Cincinnati)求学,却不知秀梅同学就在数十英里外的代顿市(Dayton),错过了见面的机会。而今我虽在数千英里之遥的美国西海岸,却能通过太平洋另一端的《芙蓉网》,轻而易举地与失散数十年,分散各地的同学联系上,这全是使用当代高科技互联网的“芙蓉网”的功劳。 说起现今无人不晓的互联网(Internet),由于多年身居世界高科技之都“硅谷”(Silicon Valley),我冒昧地谈谈自已所了解的点滴。早在来美求学的1990年代初期,我即获学校派发的电子邮件地址,当时并没有感到多大用处,因为它只能在学校内部使用,除了接收一些课程通知外,再就是用于查寻有关课程作业布置和参考资料。据说一批曾就职于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位于Urbana-Champaign伊利诺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在项目结束后创立了私人公司(包括位于硅谷的网景Netscape公司),使用相关的概念和技术,提供信息共享服务——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型。还记得那时上网的软件叫“Gopher”和“Mosaic”,后来又有了网景。当时网上仅有一点点资料可供查阅,这些资料基本上是各网站设立者专门为方便内部用户而提供的,网站彼此之间互不相通,用户只能查寻本网站的信息,而网页编辑软件(语言)HTML也刚问世,十分简单且功能不全。例如人们必须使用一定的特殊指令,来“产生”和控制网页的某些特殊效果,如进入新网页时会出现什么特定背景颜色,固定闪烁几下,等等。学习电气工程的我虽有便利和机会,却无特定的动力和目标去学习和掌握这种新事物,倒是商学院的学友姚君,花了一个月的苦功初步掌握了这种语言,编写自己个人网页(简历、爱好……),吸引了远在首都华盛顿的AT&T招聘人员上网查看,他顺利得到工作机会,自此进入专门编写网页的技术领域。 十几年前我刚来硅谷工作时,一些较为正规的公司刚刚试用电子邮件(Email)作为一种新的内部日常通信手段,其好处是:1.节省时间,不用专门起草打印文件和备忘录;2.介乎正规半正规之间,不必为正式成文而斟词酌句;3.非直接,留有时间回旋余地,对方不象当面对话(通电话),需马上给予答复;4.比口头对话正规,作为数字化电子化文件既可长期保存,也可被引用或转发……这种悄然而起的“电邮文化”如今已成为国外日常工作的主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普及化,先是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的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接着是多个企业、行业、政府、大学之间进行对外计算机联网,这种大面积大规模的联网,促使信息共享不再是内部性、局部性、行业内的,而是跨国跨行业的行为……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另一方面,用于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也历经了深刻变革和技术飞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微软的网际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IE)已取代了Netscape,而后起的火狐(Firefox)又打破了IE的独霸天下,雅虎(Yahoo)和谷歌(Google)已成为国际互联网搜寻引擎(Search Engine)的龙头老大,并进入了美国的韦氏大字典作为动词使用。你可能会听到有人说:“我今天Yahoo(或Google)了你们公司的网页,很有创意”。同样地,“百度” “新浪” “搜狐”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种种由互联网应运而生的网站和服务更是五花八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虽人远在美国,却可用国内的“5566.com”查寻有关国内旅馆预定等,从而足不出户不用电话就把回国旅游的行程基本敲定。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大爆炸”,只要肯下功夫上网查寻,了解基本概念和应用,你几乎很容易成为某一方面的某种程度上的“行家里手”。不夸张地说,如果上个世纪是“计算机世纪“,那么,我们正进入“互联网世纪”! 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芙蓉网》,正如猛虎插翅,在网上的数字世界里为广大国光校友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每当我有空或是疲倦烦闷之际,漫游《芙蓉网》成了我主要爱好: 了解校友和母校的近况动态,浏览绚丽多彩的摄影书画作品,赏析优美不俗的文笔,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提高境界,《芙蓉网》成了我个人的心灵寄托!没有《芙蓉网》,我就不可能联系上失散多年的同窗好友,而我心仪已久的港澳之旅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在香港国光校友会的欢迎晚宴上,聆听了潘金源、李远荣、戴建国等学长们的谆谆教诲,见证了黄敏敏同学的拳拳爱校爱网之心,见到了黄少琼同学并畅忆当年同窗时的种种趣事……深感这一切都归功于《芙蓉网》,是她拉近我们不同年龄段不同组届校友间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家!无论分散在地球上的哪个国度和地区,我们都自豪于出自同一所中国著名的侨校——国光中学!我们都感恩于爱国侨领李光前校主!我们都深情于校友的网上之家——《芙蓉网》,是她时时运转,超越时空,将五洲四海遍及世界的广大校友凝聚在一起,处处感受真挚的情谊和勾起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