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为国光------------------洪高松 国光中学教师/高中76屆【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9-04 【字体:
大 中 小】
蔚 为 国 光 ——源于《思 源》 洪高松 国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中76屆
 |
翻开《思源》,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同学、校友和师长们可亲可敬的面容。书里饱含着你们美好的回忆:对校主李光前先生的深情缅怀,对中学岁月的无限眷恋,对母校的无比热爱,以及个人的奋斗、成功的业绩,为母校增添了光彩等。你们依旧忘不了那令人魂萦梦绕的母校;忘不了那默默奉献的恩师和同甘共苦的同窗。那是发自心灵深处真挚的诉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国光更美好!我的心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似乎听到了你们一颗颗真挚火热的心的搏跳声,似乎看到你们含情脉脉遥望母校的双眸;你们仿佛正在回忆,正在诉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自豪之情涌遍全身,我更感到我肩负的使命的神圣和沉重。
读完《思源》,带着沉甸甸的心情,我漫步在校园中。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过我们走过的足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梅峰耸峙,芦水流长,学舍堂堂真是个树人好地方……”远处传来同学们的歌声,这熟悉的旋律就是母校——国光中学的校歌。它勾起了多少国光人对母校的无限思念,它更唤起我无限的感激之情,它已陪伴我走过悠悠的三十多个春秋……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由于父母就在梅山镇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创办的芙蓉学村任教,我从小就生活在学村的摇篮里——它成为我第二个故乡。从稚气无知的孩提开始,我就就读于国专幼儿园、国专小学,直至国光中学。国光是养育我成长的母校。
我感到幸福——能在国光中学度过我最灿烂的黄金时代。我为自己能成为国光人感到格外庆幸。
我是幸福的——是母校的关爱培养,让我幼稚的翅膀长出成熟的丰羽,是母校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当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的怀抱时,也许正是儿时家庭环境的熏陶,也许正是这一份深藏难解的情结,在当时教师被看成是臭老九的年代里,我毅然选择了这一志愿。多么盼望自己能早日学成归来,再次投入母亲的怀抱,报效母亲于膝前——饮水思源,哦!国光!这是莘莘学子叶对根的情意——我的夙愿最终实现了!
赤子胸襟,桑梓情怀。为国光新一轮建设添砖加瓦,奉献那微薄的一点力量吧!沿着师长们的足迹,我们演绎着一幕幕师生真情。如果说你们使国光的昨天骄傲,我们要让今天的国光更加辉煌,一代新人换旧人,代代传承国光好精神。成功的国光人把精神和经验浓缩起来,献给母亲——国光,并传给国光的后来人。我们要让国光之光永放光芒!
敬爱的师友们 ,当光耀国光的神圣火炬传递到我们手里,我们这一代的国光人,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拼搏,选择了奋斗,选择了生生不息的国光精神。“今天我们因国光而自豪,他日国光因我们而骄傲”——这是我们辛勤耕耘的最好表达。君不见,夜阑人静,台灯下伏案备课;君不见,节假日,忘了休息批改作业;君不见,岁月催人,粉笔斑白了鬓发……一腔激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每当母校热情地迎来一批批的新生,又欢笑地送去一届届的毕业生,我亦从中领略了收获的喜悦和幸福。“香坛回首无虚度,不负长年心血流”,“栽李培桃志未休,辛勤浇灌几经秋”……
我倘佯于美丽的校园之中,我愈加热爱这优美如画的校园景色了。 看吧,那依旧庄严典雅、巍峨耸立的新华楼,它历史久远,是母校的象征,它已走过了近六十个春秋,它那庄严壮丽的容颜,一直被大家赞颂怀念着,更是为了让后来的国光人瞻仰而保存的唯一历史建筑——国光已经旧貌换新颜了。您看那巨大变化: 那依山新建的一座座 宫殿式建筑大楼,红砖绿瓦,栉比鳞次,掩映在层层叠叠的花树之中。您瞧,教室宽敞明亮,现代化教学设备 齐全:多媒体网络教学,科学馆、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也正在建筑之中, 标准的运动场,宽阔的青绿色草坪,艳红的400米塑胶跑道,还有那假山亭阁,花坛水池……校园景色越来越美,已成为梅山镇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这一切在泉州市乃至全省都是屈指可数的。母校早在96年2月就成为省一级达标学校,2001年12月又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泉州级验收。
在这优美的校园里,做一名中学教师是施展才智的理想所在。拥有这样好的教学环境,回想师长们走过的路,看到你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怎能不更加发奋有为?怎能不更热爱母校,珍惜所拥有的?
我在《思源》里读到许多老校友在50年代那些艰苦日子里创办《国光周报》的动人故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批批虎虎生气,有文学才气的文学爱好者和热情有加,且毛笔字清秀工整的抄写者——他(她)们是《周报》的中坚。他(她)用毛笔醮白粉水把稿件抄在8块黑板上,每周一期,办得有声有色。许多指导老师一季季洒在这丘园地里的辛勤汗水,培育了一茬茬钟情于祖国文学、文化的幼苗。”许多同学“在锻炼中成长,日后成才,在文学、文化方面多有建树。”大家在《思源》中追忆表达了共同的心声:“《国光周报》——值得珍藏的记忆。”
为继承光大老教友的这一创业,更为了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更广泛培养同学们的文学爱好和写作兴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等,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语文组同仁的协作下,"芙蓉文学",作为纯校园文学性、知识性刊物,已于 2003年元旦和广大校友、师生见面了。可喜可贺!总算能给师长们一个交代。我在按语中题了首小诗:
“芙蓉增秀色,桃李浴春光。培育输心血,成材作栋梁。”……
已是黄昏,夕阳彤红,彩霞满天,绚丽夺目的芙蓉花在晚风中摇曳,满园的花圃正在园丁细心的浇灌下,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是啊,它们正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培育呢——
我该如何?——我是国光人!
——“国光精神”——“光前精神”,我们携着“公毅”的校训,向着既定的目标,迈开坚实的步伐,向前、向前、向前!
在建设新国光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我们深信,在国光这一片热土上定能留下我们矫健的步伐,在国光这一片蓝天定能划出我们展翅飞翔的光环。
新一代国光人,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勾画新的蓝图,迈向新的世纪!"国光"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啊,国光——祖国之光!看,金灿灿的太阳正照耀在这一片美丽多娇的土地上,苗儿更加茁壮成长,桃李正在竞相芬芳……
我们,选择了春蚕吐丝;我们,选择了蜡炬成灰;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自豪啊,国光人!
蓦然回首,校园正被斜阳涂抹得金碧辉煌。
2003年元月于国光中学
附注:
作者洪高松
高级职称: 字古柏, 号华蓉居士,又号天柱峰人,斋名静悟。国光中学高中76届同学。
工作简介: 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研究员,省语文教学学会、省文学学会中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南安市语文教研学会副会长,国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曾担任校《芙蓉文学》社社长、总编。
|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