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好”成命运剋星,乃时代之弊--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7-05 【字体:
大 中 小】
“出身不好”成命运剋星,乃时代之弊 ——《风华正茂》访谈录引发的一点思考 郑波光 (厦门) 初20组 高五组
2007年5月28日,敏敏女士转来林智育林翔云访谈录,读完颇多感喟,信笔给敏敏女士回一电子邮件,并请转告智育兄。事过旬月,敏敏女士又来一函,并要求将我的简短读感,扩充成文。为将此文原委交代清楚,下面先介绍两个邮件:
(一)

敏敏女士:您好! 谢谢转来《风华正茂》林智育林翔云真情访谈录。此访谈录相当感人,林翔云问得机智,林智育答得幽默,两人是个绝配。智育兄幽默中有无奈,有辛酸,有历史的沉重,有对历史的拷问。大致出身不好的人,都有辛酸的经历。坎坷的经历磨励坚韧的性格,这是天之所赐,难得的是智育一直能保持幽默乐观的性格。 此文上芙蓉网,我想会引起校友们的赞赏和感动。 请代向智育兄表示我的敬意。请将我给您的回件转送智育兄。谢谢!
波光 2007•5•29•
|
|
(二)

尊敬的郑教授:您好! 首先向您转达智育学长的谢意! 《“风华正茂”钩沉》一文经您阅后,智育学长又一再修订才上网,发表后反映颇佳。 您的短评经转智育、高贤、远荣学长甚至张诗剑先生读后,都认为是具有深度的概括。 因为这是第一篇以这种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访谈,这种新穎的形式得到很多校友的认同和赞许,所以更希望能得到您的鼎力支持。现证询您的意见,是否能在您该短评基础上稍加补充,然后我才编輯上网。谢谢!
校友:敏敏 2007-6-26
|
|
没想到一个小小邮件,竞惊动智育、高贤、远荣、张思剑多位先生。“具有深度的概括”,实不敢当。我所感到的是香港文化界这些知名人士,对文化、对精神领域的高度重视,殊为难得。因此,我就勉为其难,锱铢累积,撰小文一篇,以就教诸方家。
智育兄青年时代就表现了出色的才智,如果遇到一个正常的年代,一定可以得到非凡的施展。即使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不同凡响,“洪濑镇东街居委会文教卫主任、洪濑歌舞团团长、洪濑镇业余教育委员会秘书”,年纪轻轻,这些“乌纱帽”下的智育兄已经是名至实归。文革中,他与二妹组成的战斗团的名称,也令人刮目相看,叫“鲁迅性格独立战斗团”!鲁迅的名字,文革时代也是响当当的名字,“出身不好”的人能想出这样一个在荒谬时代也无可争议的名称,作为自己保持独立人格的护身符,智商无疑远远高于那些下九流“出身好”的“造反派”。但是,文革毕竟是无赖们兴风作浪的时代,我想,一定是“鲁迅性格独立战斗团”这样一个提气提神响亮的名称,这样一个低智商怎样也想不出的名称,让智商普遍低下的“造反派”们妒火中烧,所以才祭出“家庭出身”这一杀手锏,被只有乞灵于野蛮和血腥的名称“刺刀见红战斗队”,一口咬定是“反动组织”。智育兄有胆有识,依靠“上方宝剑”“十六条”,舌战群儒四小时,最后得到群众尤其搬运工人支持,保住了自己的组织,实际上保住了自己的权利。这在当时是不容易的。那个年代,出身不好的人,要维护做人的尊严,真不容易,智育兄却做到了。不简单。
智育兄此事,不由我想起文革中我在山西沁县一中惊险的一幕。实际上,我年轻时相当暴躁,凡事不能忍,文革也如此,几乎坏事。当时,教工中的对立面,恶意向学生透露我档案中父亲参加过国民党,这就是“家庭出身不好”了。有一个对立面组织的造反派,居然以“杀猪刀战斗队”的名称写攻击侮辱我的大字报,我当时年轻,经历单纯,大字报就专门攻击我的父亲如何“反动”。我怒不可遏,一口气写了18张大字报,用我父亲的苦出身,反击造反派,最后用有力的事实,批驳了“唯成份论”,结语反唇相讥:“很明显,‘杀猪刀’这把刀,最后必然要落在‘杀猪刀战斗队’自己的头上了!”大字报纸80公分宽,18张差不多贴满一堵山墙,有14-15米宽。当时真危险,幸亏我们这派的学生,为了保护我,在我的大字报上头以同样的宽度,贴一幅特大标语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名义支持我。果然对立面不敢再动我,这才免了我的灾。因为“出身不好”“成份不好”,所受歧视,内心的愤懑,压抑,一直是我“风华正茂”年代的心病。因此,智育兄所述,颇引起我的共鸣。
林智育林翔云真情访谈录,最令人揪心的,是智育精神几乎濒临绝境的那段:
“那时候,我脑海中想的完全是‘哪一天能由国家安排上调,找到一份普通的工’。有一天,趁农闲时,我步行数十里崎岖山路,到县城政府‘四面向办公室’(专事管理知青、下放干部、移居下乡家属的工作) 找到主任,诚恳地向其探询:‘倘若我在乡下坚持表现良好,是否有朝一日也和其他知青一样,同样有希望获国家安排上调?’得到的却是郑重而肯定的答复:‘不可能!象你这类人唯有安心一辈干农活了……。’我闻后顿觉脚软心凉,记不起当时是怎样一路蹭躅着茫然踏上返途的。”
对“出身不好”的青年前途,如此冷漠,如此轻率,如此冷血,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干部思路和做法。出身不好,注定没前途,出身成了命运的剋星,几乎成为那时代的铁定逻辑。能对出身不好的青年说一些鼓励话、有人性的干部,非常之少;大多干部助纣为虐。对林智育说这番没人味话的这干部,就是这样的冷血动物。
“出身不好”成命运剋星,我大哥就是直接受害者。我1959年上厦门大学的第二年,1960年吧,我大哥在永春县农业局,当时有一个机会,他报考厦门大学哲学系,可能是干部选拔的一种方式,考试已通过,基本上都定了,他正等待最后通知,一直没消息。最后告知不录取他。后来才知道,那个从厦大来录取的招生干部,不知听谁说大哥“出身不好”,二话没说,立即取消。此人与大哥谈过话,本来对大哥是最满意的。他也不细究,我大哥的弟弟我就在厦大上学,有什麽问题?完全可以录取。何况当时他已认定我大哥是那批人中最优秀的一位,竟如此轻率,把一个人的命运不当一回事!?那个时代就有这样冷血的政治鹰犬!当时我非常为大哥惋惜。大哥因此一度相当消沉。
命运被出身不好所剋,林智育和我大哥,绝非个例,相反,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有的还更惨。中央电视台8频道“百家讲坛”这两年出现几位相当出色的学者,其中一位讲《史记》的河南大学教授,叫王立群先生。记者采访,他诉说了因为出身不好,他从小就是尖子生,居然正规学校不录取考试成绩第一名的他,只好上非正规学校,高考成绩拔尖依然不被录取重点大学,最后上很差的大学,好象还算“开恩”了。这样一位连正规小学、正规中学、正规大学都被剥夺机会的人,现在成了全国顶尖的历史学教授,登上中央电视台最荣耀的讲台,成了学术明星。可是,因为“出身不好”,几次命运的打击,几乎断送他的前程,他的辛酸经历,今人早已陌生了。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今天活跃在文教、科技、卫生等各领域尖端上的人物,50岁以上,经历那样一个反人类之常的极左时代的专家学者骨干人才,“出身不好”的人,实际占很大的比例。今天中国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就靠了他们。这就有力地说明,当时的“阶级政策”是多麽荒谬,多麽残酷(对青年精神的催残)。这是那个时代的弊端。现在,封建兼法西斯、反人类的文革时代,早已经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借用马克思的话说,无论他们的教士如何为他们祷告,也不能让他们的灵魂得到超脱。
那些能从非正常的逆境中走出来的青年,是有非凡意志、非凡智慧的人,逆境成了他们意志、才干的磨刀石,越磨越利他们解决困难的刀刃。对那些能够度过那种逆境,创造人生辉煌的人,人们会产生更高的敬意!这就是林智育访谈录给我们的启迪。
逆境中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将特别有益于——启迪顺境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
2007•6•29•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