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品---------------------陈小阔(南安)初中81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5-08 【字体:
大 中 小】
作 品 陈小阔(南安)初中81届
罗丹:如果“人人都变成艺术家”,就可以造成“幸福的社会”。
|
——题记
|
也许是大自然的邀约,或是出于对往昔的追忆,有意无意中我走在飘着细雨的久违的乡郊小道。
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几年前父亲病重住院期间,我常迂回这本不是路的路。乡野的红砖古厝、猪圈、茅草堆错落有致地紧挨着树旁,那信步的小鸡、小鸭成为浓郁田园画面的点缀,从画的我,却无心暇顾。
而今,当我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杂,再次走在这小道,一切已近陌生,已看不到那伟岸又凝重的老树,新添筑的石头厝占据其中,我已感觉不到原先和谐的古典色调,原始的构图,以及那沧桑岁月凝铸而成的笔触。
困惑的我,终于在一座破旧的古屋前停了很久很久,仿佛这样就能找回那冥冥之中的茫然所失,突然一阵刺耳的声响,划破了一片宁静,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循着那声音而去,原来是一家家具厂,里外摆放着一排排油光滑亮的家具,令我惊奇的是那时兴的意大利组合家具、联邦椅的产地原来就在此。更让我惊奇的还是那角落堆放的树根,我对走过来的那个人说:“这些能送给我吗?”“你要做什么?”他说。“作中药治内伤”,我心里想对他说用作药材比对他说用作雕刻材料,他也许更愿意送给我,我生怕他宁可不给我而毁了它,故说了个谎。“真的?需要就拿去,反正这些又不能做什么,瞧,那边还有一些,我正准备请人清理掉。”我顺着他指的地方望去,水沟旁还有一堆,我久久凝视着那些废料,眼前分明是些有头有脸,但断手缺脚的生物,心里顿然一阵震颤,这些被遗弃、摧残致伤的生物,似乎以一种乞求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它们真的看到一个能重新给予它们完美生命的医生出现似的,面对这些用作烤火还不能算上乘的废料——件件作品的雏型即在脑中萌生,多年的根雕创作经验告诉自己,我找到的不仅是根艺作品,更是一种实在的精神,一种生命的形式。
于是,我在想,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人们,在日趋现实的价值体系中,许多人的心理更是追求浮华、实惠。有多少人留心身边熟视无睹的人与物;又有多少人在意那生与死,这简单又合乎规律的形式?因为一切看起来是那样自然而平常。
这就是为什么事物本是美好的,人心本是向善的,而由于诸多自然与非自然的因素,竟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吧?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