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7年校友文萃 >

国光师恩 永铭深心---------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2-15  【字体:

国光师恩  永铭深心
——敬忆三师:周祖禁•朱先兴•郑明端
郑波光 (厦门) 初20组 高五组

    1953—1956,初中三年1956—1959,,高中三年,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我完整的少年时代是在国光中学度过的,国光是我的精神母亲,哺育我完整的六年少年时代。福建省南安县,梅山翠薇之山色,芙蓉溪清澈之水流,随处可见的木芙蓉,花开之缤纷,朝晖夕阴,六年光阴的朝朝暮暮,伴随我生命最美丽的朝霞时代。

    初中时代我被选入少年篮球队,少年足球队,初三年我荣获“红五月”征文比赛一等奖,与我同时获奖有李扶西同学。高一年在语文老师朱先兴先生指导下,我写了一部小小的历史剧《晋侯计获吕郤》,班级排演,让我扮演晋侯重耳。六年间有无数美好的记忆。可惜最後一年,我无辜被冤枉在一起盗窃案件之中,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我自幼有很好的记性,一年精神折磨,我变得忘性特大。虽然1959年5月,高考前夕,一位叫李东片的老师代表学校,向我道歉,说我被冤枉了,偷东西的是初三的一位惯偷。他问我有什麽要求,因为愤怒无从排泄,我冷冷地向东片提出要求,学校必须公开为我昭雪,东片满口答应,後来并无实行,以致文革我到清华大学串联,黄坚持同学还问我此事,可见影响之坏。此事严重伤害我的精神,扭曲我的性格。孤僻,性格不开朗,成了我性格基本特征。1959-1963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晋东南北部中心沁县一中(省、专重点中学,该校口号:“踢开清华、北大门!”实际上早有不少学生考进了清华北大),我在这所学校工作12年,除教书,搞展览,编报纸,出大批判专栏,还编一出五幕大型话剧在沁县大礼堂演出。非常器重我的校长兼书记桂云峰,找我个别谈话,提出优点后,说我最大的缺点是“性格孤僻”,青年人爱打打闹闹,我既不会打扑克,也不会下象棋(我一向认为这两项是浪费时间),也不跟人扎堆耍笑。我后来到太原师专16年,领导对我的评价也是如此。可见我的性格基本定型。足见青年时代精神严重挫折,造成影响是深远的。当然,日子长了,我早已安之若素。散淡,成了我的人生态度。要命的是忘性,尢其对国光往事的忘性。2006年芙蓉网报导上海高5组黄树枝同学到香港,报导提到1959年考入厦门大学理科有3人,黄树枝、李金聪、李铁圣,我竟没有印象,同时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我以外,有刘再复、黄种生、洪鼎祥,还有没有旁人,我也忘却了。1959年从国光考上厦门大学,对我来说,是劫后重生,人是重生了,恶梦却远未随之消失。这恶梦就是心灵阴影的纠缠。这就是忘性的根源。师恩应最难忘,可惜许多老师名字、事迹,我都不应该、却实在无奈地忘却了。精神的悲愤无告,对未来的忧虑恐惧充溢毕业前脑子,把美好的六年国光一切大事小情细节全挤走、吓跑了。

    但是,国光师恩,埋于深心,不会全忘,影影绰绰,尚可勾沉。在此,谨陈述三则,聊表寸心。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20世纪50年代教过我的国光的老师新年快乐健康长寿!

初中时代语文老师周祖禁先生

周祖禁老师伉俪与家人合影

    感谢《思源》《涌泉》两本书,感谢芙蓉网,提供许多文章和照片,让我重见许多久违的老师和同学,也帮我找回并勾起四五十年前的记忆影子。《涌泉》《思源》都有周老师合影中的照片,《涌泉》更清晰、更温馨,那是与家人合照:老师伉俪、长女、三女。50年前讲台上精干、精神抖擞、敬业如痴、年青的老师,50年后原来脸型并未大变,而显慈祥、精神矍铄。岁月只是增加学生们对老师的敬意。

    字、词、句、篇章结构,初中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周先生一丝不苟,给我们打下札实的语文功底,还有作文“评讲”,周先生叫“评讲”,很多人叫“讲评”,给我打下深刻烙印。我在黄土高原的晋东南沁县中学教语文,我在太原师专中文系评判论文试卷,我在集美大学中文系评现代文学•电影美学论文作业,一律都叫“评讲”,我已然忘却这个称呼来自何处,《思源》第81页,周先生教学回顾总结,他语文教学最拿手最得意的一笔,即是“作文评讲”课,一语照亮我记忆的黑洞,我这“评讲”的习惯用语,正是来自半个世纪前的老师周祖禁先生。

    周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次在课堂上跟我们讲男女情爱至深的最高境界,大意是,捏两个小泥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我”,将两个泥人打碎混合一起,再捏两个泥人,还是“你”,还是“我”,但两人中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此比喻两人情爱之深,奇妙至极,美好至极。这是用生动的物质形象,来比喻两人不分彼此、浑然一体、精神无比默契的抽象。此故事是有出处的,这是宋代书法家赵孟頫夫人管道昇給趙孟頫的一首诗写到的夫妻至情的境界。我以为在人生智慧•智识初开的时候,给学生这种生动启迪,是必要的,终生有益的。戴慧文2006年7月出版的《书画审美基础》,第234页介绍范竟达版画《织》,利用黑、白、灰三色,将相爱两人头象交织一起,“表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情感内涵。”就是这种纯洁美好情感的形象图解。此种思想值得珍视、珍惜。

    《世界博览》1999年7期一文介绍姜丽编译《20世纪的爱情》,谈到女作家蒙特雷瑙,她记录20世纪一百对著名伴侣(从爱因斯坦,到克林顿、希拉里)爱情故事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爱情是一种受到过高估计的情感。”我记得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上,王蒙曾引用并欣赏此种观点。我深不以为然。现在的人是怎麽啦?在所谓“后现代”邪魔妖道怪风挟持下,丧心病狂要解构一切,解构方向明确,是解构文明,却不解构愚昧。实在让人耽心。

    我以为,爱情宁可是被过高估计的情感。这样,人类还有一个可以追求、向往的美好世界,乃至爱情乌托帮。尢其对刚在人生初始阶段的青少年,少男少女。可以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生存挡次。现在的现实是,爱情是一个被过低估计的情感,以至让懵懂无知、随浊波,逐恶流的年青男女,在污泥浊水中打滚,而难以自拔。

    非常感谢周祖禁老师,在《涌泉》中大作《琐忆遐想皆(思源)》一文中,提到许多当年他的学生,也提到我。他这样写道:
    “曾受过不实案件伤害的郑波光校友胸襟宽宏地写着‘我不会带着遗憾离开我所爱的美丽母校国光,我以后人生中的所有成绩,都是母校国光中学在我人生的关键时期给我奠定基础的。”(第111页)我很愿意把老师对我“胸襟宽宏”的真诚赞誉和鼓励,作为我永远的鞭策和追求。

2006年7月23日

高中时代语文老师朱先兴先生

朱先兴老师

    朱先兴老师是严肃、不苟言笑的人。1956-1959他是我差不多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还是我们的班主任。

    国光中学的记忆,初中阶段在前反而清晰一些,高中阶段在后反而摸糊得多。隐约记得,我考上高中,是高5组2班,同学中有一位好友叫吴玉树,他是南安人,曾带我去他家玩。高二年分班,我在文科班,他在理科班,接触少了。但文革中还有过联系,他在贵阳肉类厂。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就在高一年时,语文老师朱先兴先生,为了把语文教学搞得活泼一点,他让学生将高一年一篇古文改编为剧本,组织班上学生排演并正式演出。高一年时还没有刘再复同学,我记得刘再复是高二年文理分班后,他才从成功中学转学到国光来的。我不知道朱先兴老师为什麽把改编剧本的任务交给我,可能是因为初三年红五月征文比赛,我和李扶西同学获得一等奖(扶西高中已到泉州上学),因此信任我。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在朱老师指导下,我写成一部结构比较单纯简洁的历史剧《晋侯计获吕郤》,共四场:第一场,吕郤计害晋侯;第二场,宦官告密;第三场,火烧宫廷;第四场,晋侯计获吕郤。参加排演的同学很多,我记得李远荣同学也担任角色,老师让我演晋侯。(很有意思,大学毕业我分配到山西,就是古代晋国所在地,一干28年半,51岁方才调回原籍福建。真是上帝的安排,有趣得很。我跟山西实在有缘。)当时演出效果不错,可以算成功。朱老师曾把剧本寄给一位在厦门一中担任语文老师他的旧同学,据说受到赏识。但是可敬的老师怕我骄傲,此事瞒着我,直到大学毕业后,中学的同学一次偶然聚会他才告诉我。这个剧本写完,曾有油印本,我保留一份,末尾写道:“国光中学高一年二班编,1956年11月6日抄”。

    感谢朱老师的信任,让我高中时代留下最值珍惜的一项记忆。国光六年,对我来说,生活有两个亮点:初中阶段是红五月征文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高中阶段就是这部小小的历史剧的写作了。历史剧的油印本因人借阅而遗失,幸好我手抄一份在笔记本中珍存。看到此件,就想起朱老师,想起高一年那段难忘的少年时光。

    也许今天在人们看来,当年“亮点”,不过如此。去年9月,我随意翻阅《周作人经典》,书中有一篇《我的复古的经验》,一看开头就不禁怦然心动,他这样写道:
    “大抵一个人在他的少年时代总有一两件可笑的事情,或是浪漫的恋爱,或是革命的或是复古的运动。现在想起来,不免觉得很有可笑的地方,但在当时却是很正经的做着。”

    可不是这样吗?既然当时那麽正经地做着,今天就值得珍惜。毕竟人生郑重经历过。

    我在厦门大学读书时,一次朱先兴老师到厦门,我随刘再复等从国光考到厦大的厦门大学同学,一起到华侨大厦他住的旅馆去拜望过他。

    2006年5月香港出版的张高贤编著的《流月涛声》第210页,非常高兴看到朱老师给高贤的一封信《“极左”路线和文革害了很多人》,文中提到我评《一代人》的文章,老师写道:“波光、懋强、远荣、智育、秦锋、你哥哥时贤和爱女的文章也写得很好。”感到格外亲切。

    老师已年过八旬,敬祝老师健康快乐长寿。

 2006-2007•1•3

尊敬的郑明端校长

郑明端校长

    我已有两篇文章敬记到郑明端校长,《思源》第二辑“追忆哺育情”《梦回芙蓉,难忘国光》,《涌泉》第二辑“华章励志,感言溢表”《跨越时空的永恒聚会——敬评(思源-忆母校国光中学)》。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国光六年,能留在脑海里的情景记忆已经不多,但是高中临毕业前,大约在1959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郑明端校长找我个别谈话的情景,还历历如在眼前。

    高考,是人生命运的大决战,而我不能跟同学一样,专心致志准备高考。王振兴同学失窃案,能不能在高考前破案,还我清白,成了国光最后岁月,青少年时代交接时期,我的精神焦虑。从高二到高三,近一年时间,我所遭受的冷眼和风言风语,不计其数。我的文科理想是北京大学,但现实的忧虑,让我退居其次,准备投考广州美术学院。承张高贤先生美意,登在芙蓉网上一幅水彩一幅素描两幅画,那幅鸳鸯素描就是在国光中学一个美术室里画的。那是在靠学校校门的一排平房里。记得教音乐的林肇老师曾住在那排平房中,我父亲认识林老师,1953年我和二哥郑华光报考国光初中,父亲曾带我们去拜望过他以前认识的林老师。这两幅画就是后来报考广州美术学院的两幅,凭这两幅画,对方给我寄来准考证,我到厦门鼓浪屿考场参考,落取后这两幅画就寄还给我。

    我高考前能不能昭雪的焦虑,与张高贤校友毕业前能不能撤消“留团察看”的焦虑,十分相似。能不能关切蒙冤受屈的同学,学生,是检验同学、教师、领导心地人性的试金石。一般人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能够“宁信其无,不信其有”,这种心地宽厚善良的人,凤毛麟角,尢为难得。我尤其感激同学陈懋强、校长郑明端的原因就在于此。

    郑明端校长是在我精神最忧郁的时刻找我谈话的,我不知道是哪位善良的老师或同学把我的苦恼告诉校长。让我钦佩的是郑明端校长不愧是一所大中学、名牌中学的校长,是很懂、很能关怀尊重体察年青人心理的教育家。他如果在校长办公室找我谈话,无形中就会强化问题的严重性,而他不这样做,特意在新华楼座向左侧的小花池旁边跟我谈。这是谈心式,不是问讯式。小花池的环境是美好的,这个小花池旁校长谈话的情景,就成了国光中学留给我记忆最深的情景。他首先说,听说我近来很苦恼,能不能跟校长说一说。我说我没有偷人钱,可是别人又不信,眼看高中快毕业,肯定要影响我的前途,我不知道该怎麽办?校长说,要相信党,相信组织,绝不会冤枉无辜的人。不要苦恼,你现在要做的是:全心全意准备高考,尽量不要分心。在几乎人人都在怀疑我,案件未破,我的精神几乎面临绝境的人生非常时期,校长的信任、鼓励、温暖人心的话语,对我当时的内心焦虑与心理压力,确实是极大的缓解,终生难忘,心存感激。

    现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件事,应该说是很值得庆幸,大约谈话后一个多月,突然一位叫东片的老师,他说他受学校委托找我谈话,我记得他面带歉意的笑容,一开口便对我说:“你被冤枉了!偷王振兴钱的是初三年的一个惯偷,我代表学校向你道歉!你有什麽要求请你提出来。”应该说东片老师很客气,但当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激动,该高兴,该痛哭,该大喊,该大骂,一时内心打翻了五味瓶,结果是什麽也没表示,回想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很冷峻。我冷冷地对他说,学校应该公开为我昭雪。他满口答应,后来实际并没有兑现。现在想起来也难怪,那是5月,临近高考,诸事繁忙。如果当时找郑校长,他一定会找机会为我公开说明冤枉。只怪自己太没经验了。不管怎麽说,万幸的是,案破了,学校还我清白,否则我怎能马上顺利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呢?归根结底,还是应该感谢母校国光,感谢郑明端校长,是他,是学校,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精神予支持,帮我度过人生的难关•大劫。

    我对郑明端校长的感激,还有高考志愿的填写,虽然我蒙大难,毕竟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第一志愿依然填写北京大学中文系,听同学讲,校长谨慎帮我改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第一志愿非常关键,稍有不慎,事与愿违。幸好这一改,让我当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失利以后,马上顺利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光中学从规模看,不用说本省,就是全国也是有数的。郑明端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从教学管理,到学校建设,多少学生,多少教职工,方方面面,里里外外,有多少事要他去做。在如此百忙之中,郑校长竟能关心到我这麽一个最普通的(我既不是团员,也不是干部)学生个体。校长高尚纯良的品质•高度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21世纪提出的“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半个世纪前校长已身体力行,实实在在难能可贵。

    郑明端校长在国光工作18年,时间长,贡献大,有口皆碑。从《思源》得知,郑校长离开国光后,受命筹建南安化肥厂,建成投产后,任南安县经济委员会主任,直到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安享晚年。作为他当年无数的学生之一,十分为老校长欣慰和高兴。敬祝

    郑明端校长安康福寿!

2006——2007·1·6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