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二年校友”:阿胜
自一九五二年起,我们即一同在家乡的篮园小学念书。阿胜聪明勤奋,记忆、理解能力出类拔萃,所以门门功课都好。但他从无一般「优秀生」常有的那些傲慢自负、瞧不起不如自己的同学、不愿与人交往等陋习,豪爽热情,乐于助人,因此有极好的人缘。虽然他家是官园村里的望族,家境较好,而我家相当贫寒,但却毫不妨碍少小无猜的我们成为好朋友。他家祖厝前有两个大池塘,种着荷花。一到夏天,满池荷花盛开,硕大的荷叶随风摇曳,一阵阵荷香沁人心脾,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中午饭后、午后放学,我们必然相邀相伴嬉戏池中,展示各式各样无师自通的“泳姿”。折荷花,摘莲蓬,游泳各显神通,玩水互不相让,不到精疲力尽不会离池。上岸后,慈祥的伯母就会将早己备好的绿豆汤端来犒劳我们,一人一碗,绝对均分。只要细抿它一小口,那份难以言说的甘甜就会直透我幼小的心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吃过多少山珍海味,都不如当年那一小碗绿豆汤甜味悠长!小学毕业时,想着分手在即,依依不舍,虽有与恩师洪培均及雷校长的一张合照,三个小兄弟(还有共同的好友陈重生)又相邀另照了一张合影。五十年的时光流驶,洗刷掉多少或平淡或珍贵的记忆,清除掉多少或文字或影像的留念。但是这两张毫不起眼的旧黑白照片,却伴随我到沈阳、去本溪、回三明、来福州,始终被我珍惜保存。总觉得照片中儿时老师和同学深遂的目光时时监督、激励着我,促使我一步一步走在人生征途上,不敢懈怠! 进入国光中学后,一直没有机会再和阿胜同班。那个年代中考、高考成绩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关系重大,因而功课重、学习紧张。加上政治运动又特别频繁,所以和他的接触明显少多了。但儿时的友谊是那么美好而深刻,使得我们始终心灵相通,彼此牵挂。记得在我们面临一生命运攸关的高考时,我深知若凭学习成绩,他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而特别担心他会不会受到家族背景拖累。如果真的这样实在为他惋惜和抱屈。没想到跟他提起此事时,他淡淡一笑,反而安慰我说,只要尽力了,就不会有遗憾。在这之后,我即离开家乡去东北上学,五年没回过家乡。大学毕业又留在遥远的辽宁参加工作,和阿胜就失去联系。只是听家人介绍说他已去了香港,心中很为他庆幸和高兴。一直到上世纪末,借助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这一平台,才重新获知他的近况。只是山海相隔终没机会碰面重逢。没想到2003年底,他从偶然渠道得知我不幸遭遇车祸后,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立即托回洪濑的戴建国校友汇来二千元人民币的慰问金。我收下了儿时朋友隔山隔海传送过来的这一份心意!我铭记着我的“十二年校友”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这一片深情厚谊!这种沉重我无以为报,仅能借两张旧照片,忆念我们儿时的音容笑貌,重温我们珍贵的童年友谊。并祝愿他万事顺意,生意兴隆,幸福安康! 2007.1.14 于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