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66个兄弟姐妹 编辑: 2003.04.25
转载自2003.04.25 【经济日报】
4月1日,福建厦门市发现两例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例。经查,他们曾与其他64人一道住在香港淘大花园。3月30日,42人返回厦门,其余24人去向不明。这64名学员是不是“非典”病毒携带者?他们到哪里去了?
厦门市发动了一场救治、追踪、查找、隔离的战役。
一
从香港回来的小王告诉邓丽萍医生自己“感冒”的症状时,邓丽萍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3月31日上午11时40分,中山医院呼吸病专科来了一位小姑娘,精神非常疲倦,当值门诊的是女医生邓丽萍。小姑娘姓王,昨晚刚从香港回来,感冒好几天了,初步检查高热。
“会不会是‘非典’?”邓医生是有多年门诊经验的医生,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同时也避免小王情绪波动,邓丽萍一面安慰一面马上向院里做了报告。
检查表明,其血象偏低,白细胞有些反常,病情跟发生在广东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症相似!邓丽萍镇定地让小王输液留院观察,同时和同事一起对症状进行进一步分析。“非典”并非小事,厦门市卫生局从春节后就一直要求各医院警惕,并且有一个详细的控制预案。此前其他医院也曾经报告过5例怀疑病例,但都一一排除了,因此厦门一直未发现“非典”确诊病例。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小王当晚便被住院隔离。
4月1日一早,科主任江兴堂召集全体医生根据观察期的检查变化对病情进行再分析,发现白细胞有所降低,而且肺部开始有轻微模糊阴影,可疑点增大了。副院长张振清立即向领导汇报,要求呼吸科采取紧急措施,同时迅即将医院收治“非典”病人向市内各家医院做了简要通报。
同时,卫生局也接到第一医院的报告:收到类似症状的患者。这两起病例都是同一单位同一批从香港回来的,很可能同行者正在发病,接触者更多,传染源更广了。
二
一场无声的战斗打响了,正现场办公的市长召开了碰头会,赴台医院考察团在登机前返回地面,省市专家会诊到天明,迅速及时的决策和反应灵敏的机制在最短时间内杜绝了病原扩散
4月1日12时30分,即将率团出访台湾的卫生局局长黄如欣获悉情况,立即报告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医院迅速准备启动预案,同时通知机场退票。
13时,张昌平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碰头会后,提出要求:立即报告省政府,请求省专家确诊;严格隔离,不放过任何一个希望抢救患者;严格消毒,控制传染源,不要让任何一个医疗人员感染;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找到其他同批从香港同行的人,进行检查隔离……
13时35分,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副市长郭振家赶到卫生局坐镇指挥。
18时,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市委书记郑立中要求全市各部门认真做好“非典”的应对工作,对公共设施和港口、机场、车站、学校等进行重点消毒和防范教育。
19时30分,省卫生厅专家组赶到,会诊认为2位病人为高度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例。
22时30分,市委、市政府听取省市专家组汇报,指定第二医院为下一步收治医院,确定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某疗养院为收留其他密切接触者集中留验观察的场所。为了使方案尽可能细致,会议一直开到次日凌晨3时,随后派专人乘飞机将病人的血清标本、鼻咽拭子等分别送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省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
三
当发现这批人员有66人之多时,迅速隔离密切接触者与社会的联系成了当务之急。
4月1日上午,厦门市防疫站接到某公司的咨询电话,同时也接到中山医院要求专家会诊的通知。防疫站站长姚冠华立即去医院,并派人去医院和公司进行深入了解。
经查,这批到香港培训的学员共有66人,住在淘大花园,由于“非典”流行,学员放假。30日,42人乘坐大巴回厦,其余24人不知行程。如果这两例患者确诊是“非典”,其他64人就最有可能被传染,其中同坐一辆大巴的42人更有可能被传染。
情况万分紧急!防疫站立即报告卫生局,并层层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帮助协查。下午3时,郭振家副市长紧急约见该公司负责人,通报情况,要求配合防疫站尽快通知这些学员,特别是外地学员,及时就地进行检查。
由于这些学员来自各地,有的在厦门有住所,有的是临时来的,不少人地址不清,电话也没有。防疫工作人员开始了“地毯式”查找,到居委会一栋一栋、一户一户地问。各区卫生局局长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各个社区查找,有不少工作人员一晚都未睡。
疫情如火情。厦门市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组人员兵分两路,立刻展开对病人的调查,了解接触者情况,指导医院严格采取隔离消毒措施;消毒杀虫组立即出动,分组对疫点和观察点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日晨,防疫科医生曾水金和司机开着消毒后的汽车一个一个去接学员送到疗养院。晚上,20位在厦门的同行者全部入院,3日又有6名入住……附近地市的人员也陆续入院,至此,36名学员和3名家属都入住观察点。其他28名学员在全国兄弟省市防疫站的帮助下也已找到,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
四
他们与外界隔绝半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幸运的是没有再发现非典病例,51个密切接触者也没有一个被感染
4月15日,39名在某疗养院被隔离的非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重返工作岗位。
刚来时,有人曾提出异议:“我们又没有病,为什么要隔离?”
年轻人好动,思想活跃,难以保持安静。为了让其安心留验,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志愿参加医疗的中医院白秀华主任和医护人员在检查间隙,耐心解答各种问题,解除其思想顾虑。
工作组从进入留验点开始,也与家人、外界隔离,每天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陪伴着学员,医务人员给大家上课,一起制定“学员守则”,讲解个人防护措施,进行体格检查,随时了解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这批学员在回家一两天中的51名密切接触者及亲戚朋友在跟踪检查中也没有发生感染。
五
患者安危牵动人心,在20多个日夜里,医护人员陪伴他们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更为繁重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始了。根据病情变化,专家作出决定,第一医院的患者小柯转到有传染病房的第二医院海沧分院治疗,小王继续留在中山医院治疗。
中山医院是一座综合性医院,一直没有设传染病专科,他们临时设置了一个高标准的隔离病区。当时外地医疗人员感染众多的传闻使大家都有些害怕,但当满脸稚气的小王被推进来时,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忘记了一切。护理主任张锦辉把小王抱上床时,轻轻地说:“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病。”
中山医院组成专家组和特护组,副院长张振清每天带领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邓丽萍作为主管医生全天候跟踪。经过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11日,小王病情逐步稳定,肺部阴影明显吸收,血象趋向正常。
小柯转至二医院后,主治医生陈岚兰也跟到二医院,一直坚守在病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专家的特护下,小柯病情逐步好转。
尽管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但没有人因此而退缩。副院长姜燕是呼吸病专家,她爱人刚刚做完大手术,她却整整一周没能去看上一眼。
为了不让一个医疗人员倒下,厦门市制定了三道关把守的医院消毒和防护办法,除了进行乳酸熏蒸、紫外线照、消毒剂外,每一次为病人量体温、测试的物品都严格进行消毒。二医院护士长洪闽女说,每天隔离衣不离身,手套、防护镜时刻都得戴着,而且必须每4小时更换一次。在病房里,24小时弥漫的消毒水味道令人难受,但是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
护士钟清霞是护理小组内惟一的党员,小孩只有一岁半,但她二话没说立即投入工作中。半个月后,当小钟被允许回家探望孩子,看着可爱的女儿扑过来又被婆婆带走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小钟眼泪禁不住喷涌而出……
六
愿将他病当己病,救得她生是我生。医务人员谱写了一曲关爱生命的赞歌
护士们大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由于是应急任务,有的还来不及通知家人,就被隔离起来了,但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患者的健康。
小蔡说,小王和我们都是同岁,治病对她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命运把我们紧紧系在一起,我们每天想的就是希望她尽快好起来。
张锦辉每天都要到病房,检查小王的病情,也关心护士们的情绪。开始她还有点担心年轻的护士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后来发现她们强烈的责任感早已融入对患者的真情关怀中。
护士们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的生活料理者,更是她的心理导航者。小王和小柯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一位护士在笔记中写道:她每露出一缕笑容,我们都会绽放出笑脸,她每显示出一丝不安,我们都会为之焦虑。
张振清副院长是一位医疗专家,更是一位非常好的心理医生。有一次去看小王时,小王问:这个病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张院长明白她的意思,大声说:“不会!将来你做新娘子时可别忘了要请我啊”小王高兴地说:“我第一个请的就是你。”
护士蔡杨芳说,当朋友故意疏远我们时,我心里也觉得有点怕,但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都决心坚持下去,只有我们坚持,病人才能战胜疾病。有了这种充满温情和蕴含责任感的力量,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
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他们认为,两例“非典”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康复较快,待观察期过后,预计“五一“前将顺利出院。记者期盼着小王和小柯早日出院,和她们的同伴一样重新走上新岗位,开创新的更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