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至2008年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信息传递 > 2007年至2008年 >

国光中学初30组校友张振清副院长在四川参予救灾行动(1) [信息传递]

上传时间: 2008-05-19  【字体:

 [信息传递]

厦门六医师在都江堰 挨家挨户提醒烧开水喝
他们主要负责灾区的防疫与巡诊,分散在中兴、安龙、柳街等镇
作者 刘蓉

    【芙蓉网按】国光中学初30组校友、厦门中山医院副院长张振清学长在四川参予救灾行动。此报导转载自《厦门晚报》。

     张振清学长系洪濑人,厦门市医务界实干型专家(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1999年,厦门市14号台风时有他抢险救灾的镜头;2003年,SARS 时他紧密跟踪 “太古飞机”返厦人员的病情,并及时把病情上报,赢得了医治时间。

短讯支持问候
尊敬的振清学长:您好!
    您为灾民服务,为中国加油,辛苦了。我们以您为荣,支持您、敬佩您、并祝您早日平安归来。

国光中学校友会
2008-5-19


医疗救援队队长张振清在给灾民检查身体

    今天凌晨1点,成都附近又发生6级左右的余震,床和房屋都在摇晃。

    今天,我打算前往安县看看,这是绵阳的重灾区。也可能去北川。

    昨天是厦门医疗救援队到达成都第五人民医院的第二天,也是地震过后第六天,救援队有6人被派往前线都江堰,他们主要负责灾区的防疫与巡诊工作。剩下的6名医务人员在副队长齐忠权的带领下,帮忙完成医院的积压手术。昨天,他们做了4台手术,年龄最大的灾民是87岁。

    成都五院病房:
    86岁老太太
    有坏疽感染的倾向
她一直想回现场再去挖挖亲人:“说不定,他们还在那等我。”

    16日晚上,五院没有收到一例灾区转运的病人,但原有的灾民病人太多,重病号太多。医院刚刚收到文件,要预防气性坏疽,这是坏疽中最严重的一种,很容易造成伤员截肢甚至丢失生命,要预防就要抗感染。并且,已经出现腹泻的灾民,是因为在灾区喝不上干净的水导致。

    昨天上午有3台骨科手术,在手术室门口,我听到家属们在议论,好多人救不出自己的亲人,“听着声音,就是挖不出来,只能听着声音逐渐微弱,最后消失。”那个语气,那个神情,比直接见到亲人的尸体还悲戚。

    在外科病房楼,记者见到老奶奶黄玉书,她已86岁,孤零零地坐在床上。她的左脚第四个脚趾有撕裂伤,且有坏疽感染的倾向,须通过灯光提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她不停地问医生,“我啥时候能下床?我要找我的亲人哪。”她家在都江堰青城外山,亲人都失踪了,医务人员到处帮她打听也没有回音,她一直想自己再去现场挖挖,“说不定,他们还在那等我。”

    都江堰市区:
    漂白粉刺鼻,到处都是消毒车

    “铁军”又在奋力打通去汶川的道路

    按照原定计划,接近中午时分,我与厦门卫视记者一起,赴都江堰与前线救援队员会合。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灾区,在成都市区,居民早就恢复正常工作,他们远离震中,顶多有些房子有裂缝,很少有房子倒塌。

    高速路已经被封了,我们担心被拦下,改走国道。一路过去,帐篷越来越多,房子倒塌也越来越厉害。在靠近聚源的地方,我们的心都揪紧了,聚源中学死伤惨重,全国各地媒体都报道过。厦门卫视的记者说,他们之前在现场看到,一角黑板在那立着,上面写着:5月12日,星期一,值日生……

    都江堰市区内弥漫着刺鼻的漂白粉味道,到处都是消毒车在喷洒消毒液,在一个路口,一面大红旗帜上写着“铁军来了”,一溜长长的军车与帐篷在那整齐排队。这个路口离中兴镇不远,翻过一座山,就是汶川,部队在这里开路,已经奋战了几十个小时。

    中兴镇:
    整个镇空了,屋里碗大的裂缝

    很多灾民只能喝井水,感冒发烧、拉肚子

    6名救援队员分别被派往都江堰市的中兴镇、安龙镇、柳街镇等4个镇,要呆上几天。我们前往较近的中兴镇,张振清队长事先在电话里向我介绍,中兴镇是死伤最轻的一个镇,至今只发现24具遇难灾民,医疗人员在那,主要是负责防疫消毒与救治工作。

    和张振清会合,恰巧他要下村巡诊。我们随往。

    整个镇都空了,一排排楼房看着没事,屋里却都是碗大的裂缝,除了巡诊的医务人员,街上没有人,冷冷清清。张振清说,靠近汶川的房子全倒了,一个中风病人没法运出来,很危险。帐篷的朝向不好,停水停电,很多灾民只能喝井水,一部分人出现感冒发烧、拉肚子的症状,除了给药,我们每家每户提醒他们要喝烧开的水。

    街景扫描    手机排队充电,大家很自觉,每人只充半小时

    在兴益小区,一家帐篷里挂着一面大大的钟,很是独特,女主人说,这是老父亲地震时抢出来的,“说是怕不知道时间。”现在只要到下午2点28分,他们一家人还会习惯性地惶惶不安,又准备拔腿就跑。

    王婆婆是从震中映秀镇逃出的灾民,解放军救出她们婆孙俩后用船运出来,投奔到这里的媳妇处,家里的人差不多都死了。昨晚还有余震,王婆婆对媳妇说,“我们在三楼,跑不动了,算了,不跑了。”她的心理受伤太严重,老是以为自己还在经历地震,恍恍惚惚的样子让人看了实在心疼。张振清说,地震后对灾民的心理治疗应尽快跟上,不单是在灾区,在医院救治的病人,我们都发现,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突然,我发现马路对面地上摆满手机。不知谁找来一台小型发电机,专门给手机充电。大家都很自觉,充电半个小时就把手机拿走,让其他人接着充。

    市面上已经出现卖水果的摊位,“这个城市已经开始在复苏,他们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张振清夸赞四川人民的坚韧。

   【街景扫描】

    台胞躲过一劫,留下联络捐款


    在商业街,我们遇到台胞王继良先生。他抱着电话,正在等太太来电。他告诉我,才来都江堰两天,就碰上大地震。

    “当时,我和大儿子坐在租来的房里聊天。”突然房子在晃,速度快得让人看不清窗外的东西,他与儿子对视了几秒,反应是地震,“我们在台湾经历过地震,有经验,不会跑,会躲。”他们赶紧躲在安全的地方,在房子停止震荡时,马上逃出楼房。“这种剧烈的震荡,我在台湾没有看到过。”

    本可以马上回上海避难的王先生,选择留在都江堰。除了每天到医院给手机充电,他正在积极联络海外朋友给灾区捐款。“我希望留在这,感受这里生活。”他说,“这是大自然在教育我们,人要怎么相处,怎么互相帮助。”他强烈地感觉到灾民的自强,“以前只是在报纸上读过,现在这种体会太深了。”

    双流夫妻自发沿途送菜

    就要走出商业街的帐篷区时,突然听到喊叫:“送菜啦,送菜啦。”大家兴高采烈的赶去领菜。原来,这是一对来自双流的夫妻,自发沿途往都江堰的灾区送菜,每天两次,有黄瓜、豆角、包菜,已经坚持四五天了。

    他们不愿意接受采访,一番围追堵截,我们好不容易拦下他们。

    “才送了这么点东西,我都不好意思说。”我问这对夫妻姓什么,妻子摆摆手拒绝回答,她只说,菜是自己种的。他们离开后,当地巡警告诉记者:“这样的好人太多了。”


    【提示】

    灾区最需要抗生素、口罩等

    昨晚7点半,我们回到五院。获知厦门有几名志愿者自费赶到成都,他们要我提醒厦门市民,现在灾区需要的是指向性物资,例如抗生素、口罩等,不要乱捐物资,造成浪费。


灾民高兴地领回蔬菜

   《厦门晚报》

 另附:有关张振清学长事跡的报导

医务工作者令我感动
编辑: 卢士阳 2003.04.28 

     转载自2003.04.28 【厦门网
     本报讯 昨天上午,国务院非典防治督查组在厦门宾馆明宵厅反馈督查情况,督查组组长、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动情地说:“在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你们的医务工作者表现得非常突出,中山医院的医护工作者给我的印象很深,他们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

    杨衍银副部长为何会给予厦门医护工作者如此高的评价?这还得从前一天督查组在中山医院与医护人员座谈时发生的一幕感人场景说起。

    26日下午,市中山医院副院长张振清正在向国务院督查组介绍救治1例输入性非典病人的经过,讲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工作时,张振清原本平和的音调突然颤抖起来,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不少在场的医护人员也眼圈发红。 
    沉默了片刻,这位中年汉子哽咽道:“护士小钟被抽调到特护组时,她的小孩刚满2岁,我们至今还觉得很对不住她。但她们一班年轻人毫无怨言,出色地完成了困难的护理任务……”

    杨衍银在肯定厦门市防治非典措施得力,已经取得防治非典第一个战役胜利的同时特别指出,防治非典的形势依然严峻,要千方百计保证疫情不蔓延,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对防治一线的投入。要不惜一切代价保障防治非典工作,有充足的药物、医疗器械、防治设备应对紧急情况。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及技术培训,不要让医务人员打疲劳战。“厦门医务工作者令我感动。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做好工作,非典是可以控制的。”  

为了66个兄弟姐妹
编辑: 2003.04.25 

    转载自2003.04.25 【经济日报

   
4月1日,福建厦门市发现两例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例。经查,他们曾与其他64人一道住在香港淘大花园。3月30日,42人返回厦门,其余24人去向不明。这64名学员是不是“非典”病毒携带者?他们到哪里去了?

    厦门市发动了一场救治、追踪、查找、隔离的战役。   

 

    从香港回来的小王告诉邓丽萍医生自己“感冒”的症状时,邓丽萍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3月31日上午11时40分,中山医院呼吸病专科来了一位小姑娘,精神非常疲倦,当值门诊的是女医生邓丽萍。小姑娘姓王,昨晚刚从香港回来,感冒好几天了,初步检查高热。

    “会不会是‘非典’?”邓医生是有多年门诊经验的医生,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同时也避免小王情绪波动,邓丽萍一面安慰一面马上向院里做了报告。 

    检查表明,其血象偏低,白细胞有些反常,病情跟发生在广东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症相似!邓丽萍镇定地让小王输液留院观察,同时和同事一起对症状进行进一步分析。“非典”并非小事,厦门市卫生局从春节后就一直要求各医院警惕,并且有一个详细的控制预案。此前其他医院也曾经报告过5例怀疑病例,但都一一排除了,因此厦门一直未发现“非典”确诊病例。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小王当晚便被住院隔离。

    4月1日一早,科主任江兴堂召集全体医生根据观察期的检查变化对病情进行再分析,发现白细胞有所降低,而且肺部开始有轻微模糊阴影,可疑点增大了。副院长张振清立即向领导汇报,要求呼吸科采取紧急措施,同时迅即将医院收治“非典”病人向市内各家医院做了简要通报。

    同时,卫生局也接到第一医院的报告:收到类似症状的患者。这两起病例都是同一单位同一批从香港回来的,很可能同行者正在发病,接触者更多,传染源更广了。 

    一场无声的战斗打响了,正现场办公的市长召开了碰头会,赴台医院考察团在登机前返回地面,省市专家会诊到天明,迅速及时的决策和反应灵敏的机制在最短时间内杜绝了病原扩散

    4月1日12时30分,即将率团出访台湾的卫生局局长黄如欣获悉情况,立即报告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医院迅速准备启动预案,同时通知机场退票。 

    13时,张昌平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碰头会后,提出要求:立即报告省政府,请求省专家确诊;严格隔离,不放过任何一个希望抢救患者;严格消毒,控制传染源,不要让任何一个医疗人员感染;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找到其他同批从香港同行的人,进行检查隔离……

    13时35分,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副市长郭振家赶到卫生局坐镇指挥。

    18时,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市委书记郑立中要求全市各部门认真做好“非典”的应对工作,对公共设施和港口、机场、车站、学校等进行重点消毒和防范教育。

    19时30分,省卫生厅专家组赶到,会诊认为2位病人为高度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例。

    22时30分,市委、市政府听取省市专家组汇报,指定第二医院为下一步收治医院,确定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某疗养院为收留其他密切接触者集中留验观察的场所。为了使方案尽可能细致,会议一直开到次日凌晨3时,随后派专人乘飞机将病人的血清标本、鼻咽拭子等分别送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省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 

    当发现这批人员有66人之多时,迅速隔离密切接触者与社会的联系成了当务之急。

    4月1日上午,厦门市防疫站接到某公司的咨询电话,同时也接到中山医院要求专家会诊的通知。防疫站站长姚冠华立即去医院,并派人去医院和公司进行深入了解。

    经查,这批到香港培训的学员共有66人,住在淘大花园,由于“非典”流行,学员放假。30日,42人乘坐大巴回厦,其余24人不知行程。如果这两例患者确诊是“非典”,其他64人就最有可能被传染,其中同坐一辆大巴的42人更有可能被传染。

    情况万分紧急!防疫站立即报告卫生局,并层层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帮助协查。下午3时,郭振家副市长紧急约见该公司负责人,通报情况,要求配合防疫站尽快通知这些学员,特别是外地学员,及时就地进行检查。

    由于这些学员来自各地,有的在厦门有住所,有的是临时来的,不少人地址不清,电话也没有。防疫工作人员开始了“地毯式”查找,到居委会一栋一栋、一户一户地问。各区卫生局局长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各个社区查找,有不少工作人员一晚都未睡。

    疫情如火情。厦门市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组人员兵分两路,立刻展开对病人的调查,了解接触者情况,指导医院严格采取隔离消毒措施;消毒杀虫组立即出动,分组对疫点和观察点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日晨,防疫科医生曾水金和司机开着消毒后的汽车一个一个去接学员送到疗养院。晚上,20位在厦门的同行者全部入院,3日又有6名入住……附近地市的人员也陆续入院,至此,36名学员和3名家属都入住观察点。其他28名学员在全国兄弟省市防疫站的帮助下也已找到,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 

   

    他们与外界隔绝半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幸运的是没有再发现非典病例,51个密切接触者也没有一个被感染

    4月15日,39名在某疗养院被隔离的非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重返工作岗位。

    刚来时,有人曾提出异议:“我们又没有病,为什么要隔离?”

    年轻人好动,思想活跃,难以保持安静。为了让其安心留验,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志愿参加医疗的中医院白秀华主任和医护人员在检查间隙,耐心解答各种问题,解除其思想顾虑。

    工作组从进入留验点开始,也与家人、外界隔离,每天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陪伴着学员,医务人员给大家上课,一起制定“学员守则”,讲解个人防护措施,进行体格检查,随时了解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这批学员在回家一两天中的51名密切接触者及亲戚朋友在跟踪检查中也没有发生感染。 

     

    患者安危牵动人心,在20多个日夜里,医护人员陪伴他们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更为繁重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始了。根据病情变化,专家作出决定,第一医院的患者小柯转到有传染病房的第二医院海沧分院治疗,小王继续留在中山医院治疗。

    中山医院是一座综合性医院,一直没有设传染病专科,他们临时设置了一个高标准的隔离病区。当时外地医疗人员感染众多的传闻使大家都有些害怕,但当满脸稚气的小王被推进来时,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忘记了一切。护理主任张锦辉把小王抱上床时,轻轻地说:“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病。”

    中山医院组成专家组和特护组,副院长张振清每天带领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邓丽萍作为主管医生全天候跟踪。经过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11日,小王病情逐步稳定,肺部阴影明显吸收,血象趋向正常。

    小柯转至二医院后,主治医生陈岚兰也跟到二医院,一直坚守在病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专家的特护下,小柯病情逐步好转。

    尽管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但没有人因此而退缩。副院长姜燕是呼吸病专家,她爱人刚刚做完大手术,她却整整一周没能去看上一眼。

    为了不让一个医疗人员倒下,厦门市制定了三道关把守的医院消毒和防护办法,除了进行乳酸熏蒸、紫外线照、消毒剂外,每一次为病人量体温、测试的物品都严格进行消毒。二医院护士长洪闽女说,每天隔离衣不离身,手套、防护镜时刻都得戴着,而且必须每4小时更换一次。在病房里,24小时弥漫的消毒水味道令人难受,但是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

    护士钟清霞是护理小组内惟一的党员,小孩只有一岁半,但她二话没说立即投入工作中。半个月后,当小钟被允许回家探望孩子,看着可爱的女儿扑过来又被婆婆带走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小钟眼泪禁不住喷涌而出…… 

    六 

    愿将他病当己病,救得她生是我生。医务人员谱写了一曲关爱生命的赞歌 

    护士们大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由于是应急任务,有的还来不及通知家人,就被隔离起来了,但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患者的健康。

    小蔡说,小王和我们都是同岁,治病对她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命运把我们紧紧系在一起,我们每天想的就是希望她尽快好起来。

    张锦辉每天都要到病房,检查小王的病情,也关心护士们的情绪。开始她还有点担心年轻的护士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后来发现她们强烈的责任感早已融入对患者的真情关怀中。

    护士们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的生活料理者,更是她的心理导航者。小王和小柯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一位护士在笔记中写道:她每露出一缕笑容,我们都会绽放出笑脸,她每显示出一丝不安,我们都会为之焦虑。

    张振清副院长是一位医疗专家,更是一位非常好的心理医生。有一次去看小王时,小王问:这个病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张院长明白她的意思,大声说:“不会!将来你做新娘子时可别忘了要请我啊”小王高兴地说:“我第一个请的就是你。”

    护士蔡杨芳说,当朋友故意疏远我们时,我心里也觉得有点怕,但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都决心坚持下去,只有我们坚持,病人才能战胜疾病。有了这种充满温情和蕴含责任感的力量,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

    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他们认为,两例“非典”患者病情趋向稳定,康复较快,待观察期过后,预计“五一“前将顺利出院。记者期盼着小王和小柯早日出院,和她们的同伴一样重新走上新岗位,开创新的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