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4年校友文萃 >

闽南侨乡第一校------------方航仙遗作(泉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6  【字体:

闽南侨乡第一校
方航仙遗作(泉州)高四组

    我的中学母校,是闽南侨乡一所著名侨校,是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贤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福建南安市国光中学。

   弹指一挥间,离开母校已经四十二年有余了。当时同窗少年,如今都成“爷爷、奶奶”了。但我们这群「爷爷、奶奶」们一旦有缘相逢相聚,便立即回到了「国光时代」,一下子都变成少男少女,有说不尽的「国光话题」、解不开的「国光情结」。即使是当年曾偷偷互表过爱慕之情、后来因种种原因而未能「终成眷属」者,如今偶然又久别重逢,也还会脸红耳热,青春之态益于言表。但谁也不会怨谁,即使有「怨」有「恨」。也都化为对母校难忘而美好的回忆,形成一种永恒的共识;这就是多彩的人生!
 
   最难以抹去的还是在母校那六年的学习生活。

   从初中到高中,读的功课一大摞,却并不觉得很累很烦。几乎每一节课老师都讲得很成功。虽然老师们的年龄、学历、个性各不相同,讲起课来各有千秋,但其语言表述却都十分简洁而又生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老师很善于跟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其话题几乎海阔天空,让我们领略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就这样,从课堂上,从实验室里,从图书馆中,我们学到了人类日新月异鲜活的知识,我们看到了千奇百怪的科学世界。这种学习过程,让我们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课内外作业不少,但大家都学得主动而又轻松。
 
    因此,我们的课余时间并不觉得不足,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早晨和下午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习惯。比如参加美术、摄影、文学、化学、生物、音乐等兴趣小组以及体育活动队和文艺表演队等等。我的美术摄影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还参加生物和化学兴趣小组,至于肥皂、墨水等工艺流程也未曾全忘。当时我还是歌咏比赛和体育竞赛多次获奖者哩。尤其是参加了文学兴趣小组,促使我阅读了不少中外名著,我的语文老师发现了我这棵苗子,后来又让我参加学校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小记者。在指导老师和诸多文友们的激励下,我的文学基本功有了很大长进。后来,我便报考了中文系,最后走上了写作与教学生涯。尽管我不能成为名家,但我在 文学写作和教学实践上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是跟母校老师的精心培育分不开的。

    回顾六年中学生活,觉得母校尽管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某些模式,但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缺失和遗憾。我们除了按规定必须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外,不但有机会凭个人兴趣自由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而且还能轮流参加学校安排的农村(或农场)农业劳动,了解农村,接近农民。

    顶烈日冒风雨的体力劳动,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蕴。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从校长、班主任到科任老师,都十分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们在德、智、体、美都能得到较全面发展,尤其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怀着“风正一帆悬”、“人正影不斜”的人生准则,愉快地离开母校,勇敢地走向社会。当时能取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实在难得!

    正因为如此,从母校毕业出来的同窗学友绝大多数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成千上万名校友中,不乏党政军干部、教授学者、董事长总经理、设计师、建筑师、会计师、科学家、总编辑、作家、医师、警官、法官、律师以及农业战线上的劳动模范等。如今,他们在海内外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所有的校友与国光中学都紧系着一段剪不断的母校情缘。

    想起了母校,便想起了陈嘉庚先生和校主李光前先生以及为创建国光学村立过汗马功劳而呕心沥血的诸多乡贤志士。他们的爱国爱乡乐育英才的精神,必将在桥乡在海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想起了母校,便想起了所有恩师们的辛勤劳动,连在梦中都时常看到我们那慈祥的面容笑靥忙碌而又疲累的身影,尤其是会想起那些在文革中相继遭到不幸而含冤去世的恩师们。我们向他们表示永远的深深的崇敬与怀念。但愿有幸躲过那场浩劫而健在的恩师们都能健康长寿。

    想起了母校,就想起了五湖四海的同窗校友,衷心祝愿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子孙成才。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给母校增添了无限活力和生机,海外侨亲们又给母校注入了新的血液。母校旧貌又换新颜,变成更加美丽壮观了。几次回母校,总想沿着少年时代的足迹,重温那段温馨的回忆,但总是来去匆匆未能如愿。最令我汗颜是始终未能为母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想诸多海内外校友,如若有机会回到母校,为在校的年青校友,倾诉自己离开母校后,是如何辛创业,如何拼搏奋斗,如何从稚嫩走向成熟,如何跋涉漫长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也许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强大凝聚力。融海内外校友的人生经验与教训,便是一种无价的精神财富,这比起有形的物质财富也许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今年秋天校友回校日,校友们若能从五湖四海返回母校看一看,真可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情景那场面,该有多美多动人啊。 

    但愿沐浴在廿一世纪曙光之中的母校,像一颗明珠在闽南侨乡焕发新的光彩。

选自2002年香港校友会编辑出版的《思源》一书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