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文化纪念碑
刘再复 (美国) 高五组1班
刘再复校友简介
刘再复:福建南安人,1959年毕业于国光中学高中部。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曾任《新建设》杂志文学编辑。1977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被收入《国际名人手册》、《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著有《鲁迅文学思想论稿》、《漫步高原》 等二十几部论著、诗作和散文集。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
《刘再复校友简介》选自国光中学编印之《 蔚为国光》一书
刚到吉隆坡的那一天下午,《南洋商报》的总主笔王锦发先生和社长林忠强先生在报社新大楼时里会见了我说,并告诉我说,《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
一听到陈嘉庚的名字,我就产生一种故乡感。故乡的意义在我心中是多重的,有地理上的故乡,有心理上的故乡,有文化上的故乡,还有情感上的故乡。听到陈嘉庚的名字,我想到的是文化上的故乡。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就生活在陈嘉庚和他的女婿李光前所缔造的文化摇篮里。十五岁那年,即一九五六年,我进入国光中学读高中,这是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学校,因为得到李光前先生的全力支持,因此,它有特别华 美的校园,有特别丰富的科学博物楼和实验室,尤其是有一个其他中学难以比拟的特别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上百种科学与文学刊物,有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康德、黑格乐的各种哲学 书籍,而且有朱生豪译的全套的《莎士比亚全集》,有傅雷译的巴尔扎克的《贝姨 》、《高老头》、《欧燕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有从普希金、果戈理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俄国诗歌与小说。一个从山高水远的僻静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子,从少年时代开始就能与一切人类精华相逢,就能像拥抱太阳月亮一样地拥抱歌德、惠特曼、泰戈尔,就能面对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但丁的地狱世界沉思,就因为人世间有一个名字叫做陈嘉庚和一个名字叫做李光前的人存在着。我常对朋友们夸耀,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拥有一个属于我的文化摇篮和精神家园,这就是国光中学图书馆。我敢说「属于我」,是因为我在高中的三年岁月中,真的完全沉醉在这个家园里,一下课就扑在那里,完全像儿时沉湎在母亲的怀抱和母亲的摇篮里。那时的图书管理老师被我的[书痴]情状所感动,在暑假与寒假中,竞把图书馆的钥匙交给我,使我在书海里可以自由翻腾,可以下沉得更深。
没想到,高中毕业之后,我的大学生涯又和陈嘉庚的名字紧紧相连,因为我踏进的大学正是陈嘉庚先生缔造的厦门大学。依山临海的厦门大学真是美极了。这是陈嘉庚先生的心血凝成的文化纪念碑。我在厦门大学的四年读书生活中,尽管正遭到大饥饿,但是,一面对美丽校园,我就对[生]充满兴趣与热恋。尽管肚子在咕咕 叫喊,但脑子仍在天天充实。无论是冬季或夏季,每当我在晴朗的阳光下欣赏着华丽的建筑与灿烂如火的凤凰木时,就感到自已生活在梦境之中,就有强烈的求知和求胜的欲望。我知道。为我创造这一梦境的,是一位伟大的华侨,他的名字叫做陈嘉庚。
一九六O年春季的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陈嘉庚先生突然出现在集美学村的校园里,那时,我们中文系一年级的同学正借居在这里,一听到这个消息,都蜂拥出宿舍去围观他。平平常常有点发胖的老头,嘟嘟嚷嚷地对身边随员说话,说些什么,没能一个同学听的清楚。然而,我们个个都安静地仰望着他,觉得眼前这个嘟嘟嚷嚷的老头,实在有一种他人所没有的眼光与智慧,他看得那么远,关怀得那么深。他拥有金钱,但竞没有成为金钱的奴仆,而是用这些金钱造福我们这些来自山村与城镇的孩子,让每一块钱都用在强化中国文化的生命。人间的百万富翁,亿万富翁那么多,但象他那样具有这种眼光和关怀精神的却极少。历史有时不公平,有时也公平,许多亿万富翁们的名字早已灰飞烟灭了,而陈嘉庚的名字,却与屹立于沧海之边的山峰同在,与文化纪念碑同在,也与我们这些热切渴求知识的生命同生同在。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福建省的教育质量在全国总是名列第一,那时全国每年都进行高考竞赛,而每年福建都中了[状元],得了[红旗],北京,上海总是输给福建。这里的原因除了当时的教育厅长是叶飞将军的夫人,很有见识的王于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陈嘉庚的教育光辉确实普照了八闽的山山水水。
一九八五年春,我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在会上听到了费孝通先生的发言说:近几十年来,闽南地区所以人才辈出,就因为这个地区一直有华侨资助私人办学,有陈嘉庚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陈嘉庚先生像一条大河泽溉后人,特别是泽溉闽南地区的几代子弟,我就是被泽溉的一个。一、二十年来,我著写着一个一个的文字,其实,每一个字都与陈嘉庚的名字相关。如果没有陈嘉庚和他的女婿缔造的文化摇篮,就不会有我的《性格组合论》,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漂流手记》和《远游岁月》。我的祖父和更早的祖先,他们生活的年代没有陈嘉庚,因此,他们的生活跨度就只有原始的村落和传统的文化圈子。陈嘉庚先生大约没想到,正是他帮助我们新一代走出狭小的山村和狭小的圈子,而且,他大约也不会想到,那只打破歌德巴赫猜想的白鹤——陈景润,那些遍布五湖四海的学界天鹅,报界天鹅与商业天鹅,甚至连我的被讨伐的文学主体论,都与他创建的文化纪念碑相关,都与他在马来西亚撒下的汗水和创造的星光相连。他老人家在马来西亚奋斗的果实,其芳香,其光明,竟辐射的那么遥远,那么深远。
人生很短,但陈嘉庚先生创造了比他的生命长久得多的生命与业绩,因此,他的名字,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是光荣的。
选自2002年香港校友会编辑出版之《思源》一书
1988年刘再复校友返回母校在新华楼前留影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再复校友为母校题词
刘再复校友为母校题词
刘再复校友与旅港校友相聚
前排左起:戴方、陈菲亚、刘再复、张高贤、刘英烈
后排左起:戴建国、陈懋强、李金聪、林智育、陈鼎追、李远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