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4年校友文萃 >

思源曾记入学时------------刘英烈(香港)43年创校之初1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6-11-18  【字体:

思源曾记入学时
刘英烈 (香港) 1943年创校之初一组

  一九四三年,抗日战争进入第六个年头。日寇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惨绝人寰,中华民族堕入苦难的深渊之中。其时,我闽南侨区也由于日寇南侵东南亚而被迫使侨汇中断,广大侨属经济困难,众多青少年因而失学。莘莘学子,求学情切,宛如婴儿嗷嗷待哺。此时,爱国华侨实业家李光前先生,也由于日寇南侵而被迫移居美国,但他对家乡的困境,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决意「科学救国,教育兴邦」,毅然决定创办「国专中学」。尽管光前先生在新加坡的全部企业被日军没收,经济困难,甚而竟然不惜变卖衣物来充当办学经费。

  李光前先生创办「国专中学」的喜讯,如平地一声春雷,鼓舞了广大青少年重新点燃起对前途的希望。喜讯如春风般传遍四面八方,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奔走相告。未几,方圆数十里的青少年踊跃报考,人流如潮。我获悉喜讯,尤为兴奋,更如久旱得雨,即刻与村里的青年结伴去报考。不过一路上,我的心情乃喜忧参半。喜的是失学多年,终于盼到复学的良机了;忧的是家贫如洗,三餐难继,如果学校要收取学费,怎么办?我边走边陷入沉思—以往求学的辛酸史、崎岖道,竟一幕幕涌现脑际……

  我的家乡在南安市梅山镇鼎诚村,是芙蓉乡的邻里。过去是个穷乡僻壤,人多地少,村民纷纷「过番」(出国)谋生。家父、三叔和大哥都先后背乡离井去菲律宾。我也在九岁时就「过番」了,原因是为了避匪。那时家乡连年旱灾,民不聊生,盗匪蜂起,或白日拦路抢劫,或夜间越墙盗窃,或绑架侨属做人质,索取赎金。家父早年出国打工,肩负赡养国内家人重担,积劳成疾,不幸英年病逝,遗下三岁的我,七岁的大哥和刚一岁的弟弟。从此家贫如洗,我龆龀时常寄食在芙蓉土炉尾的外婆家,启蒙教育也是在那里。到了菲律宾,三叔送我去四十公里外的吽叭镇上的华侨小学,读了三年,三叔与乡人合伙的杂货店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浪潮冲击下倒闭了。三叔变成打工人,再无力供我上学,于是失学。幸亏侨商蔡先生看我学习成绩好,慷慨免费供我膳食,才勉强读完小学。中学上不起,又失学了。后来三叔想起一位堂叔欠他一笔账款,如能要到就可上中学。我一听很高兴,认为是个升学机会,就鼓起勇气,辞别三叔,单身一人上路,去百多公里外的黎牙实比市找堂叔。幸亏没白跑,堂叔是找到了,可是他也是打工仔,并不宽裕,只还了一部分钱,不足一个学期的费用,但我求学心急,也就顾不了许多,立即在当地报考了华侨中学,但是入学之后,才读了两个月,钱就用完了,向三叔告急,无奈他此时已经失业,爱莫能助,我只好依依不舍离开了学校,又再次失学了。不久三叔把我送回国,那是一九四零年的夏天。

  翌年,时局紧张,民生农校由泉州内迁南安县四都乡,距我家十几里地,复学的机会来了,我为之振奋,立即偕同村一个青年考入该校初一班。但是缺钱住宿学校,而是在学校附近农家借宿,自带大米、番薯、咸菜,自起伙食。一日三餐,餐餐番薯稀饭就着「菜头」「菜尾」两种咸菜,生活虽然清苦点,但却满足了求知欲,解除了失学之苦,倒也其乐融融。岂料好景不长,是年十二月七日日寇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鬼子接着又南侵东南亚,侨汇中断,我家顿时陷入经济危机,三餐不保,更遑论供我读书。倒霉的我,只上了一个学期中学又告辍学了。回到家里,参加务农。但我上学之心不死,无时无刻不在憧憬复学啊!

  说话我参加了国专中学的入学考试,发榜之日,我与同乡青年去看榜。但是心情忐忑,一怕名落孙山,失去学习机会,二怕学校要学费。到了学校,远远就看见墙上贴着大红榜,榜下人山人海,人头躜动,大家都踮着脚尖,伸长脖子,仰望红榜,目光上下扫射,搜索自己的大名。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欢笑声,间或夹着一些长长的叹息声。我也挤向前面,抬头望榜,很快就在榜首看到「刘英烈」三个字,心头为之一振,解除了一怕;但待将目光转移到旁边的「注册须知」布告时,上面赫然写道:「学费:稻谷陆拾斤。」天啊,我的担心终于出现了!平心而论,六十斤稻谷并不算多,也值不了几个钱,若与现今中学的学费动辄要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相比较,确实是够低廉的了。只是在当时,正处在青黄不接之时,我家已经「三月不知米味呀」,一家人全靠番薯糊口维生。这六十斤稻谷在我眼里显的沉重起来,它又何止是六千斤、六万斤啊!这犹如当头一棒,把我打的晕头转向,刚才看榜的欣喜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了。只是在众人面前,我强忍泪水,悄悄的离开学校,垂头丧气拖着沉重的脚步返回家中,一头栽倒在床上,抱头痛哭,三日不思饮食。妈妈特地烤了红薯(当时家里唯一的好食物)端到床前,心疼地说,「英儿啊,快起来吃了,别饿坏了身子。只怪你爸爸早死,丢下你们兄弟三人,我好不容易含辛茹苦把你们拉扯成人,我妇道人家哪有能力再供你上中学啊,你就认命了吧,以后就安心学种田吧。」听妈妈说,我出生后,妈妈病倒了,没奶水喂我,全靠磨米糊把我养活的,以后我的身体自幼瘦弱,让我种田又缺体力,以后怎么办?我的前途在哪里?这令我十分彷徨、悲观,失望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度日如年。

  不久,国专中学开学了,眼看乡里青年高高兴兴成群结队上学去了,这情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使我感到沮丧、失落和无奈。忽然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他们自我介绍,说是国专中学派来的学生,专程来通知我去上学的。当时我正捧着大海碗,喝着番薯渣糊(番薯磨成渣,加水搅拌,经过滤出淀粉,剩余的渣子入锅煮成糊状食物)充饥。我羞怯地指着碗对来客说:「我们一家人都靠此维生,实在是没有稻谷交学费啊!」客人忙道:「你不须交学费,学校优惠入学考试的三甲学生免交学费,而你是第一名啊。」这个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喜讯,一时把我乐坏了,忍不住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可这次流出来的不是伤感之泪,而是幸福之泪,感恩之泪啊!感谢校主的大恩大德,他对贫苦学生的关怀照顾是何其周到。光前先生爱国、爱乡、爱才的伟大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我向您保证,我要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您栽培之恩德。」在再三道谢并送走报喜的客人之后,我默默向校主许下了庄严的承诺。 
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倍加珍贵。第二天一大早,我像脚底抹了油似的,连走带跑,赶到学校注册,成为国专中学(第二年改名为国光中学)第一组学生。

  于是,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学习,忠实地实践了对校主的誓言,且年年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直至一九四五年秋初中毕业,并荣幸地获取了学校保送的三甲生升学省立永春中学。

  入学国光,是我人生的转捩点,是我升高中上大学和参加革命的阶梯。人生易老,国光的校园生活,转瞬间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往事了,我也由一个青年变成了过耄近耋的老汉了。然而入学国光的当时之曲折情景,却是仍然至老不忘,记忆犹新。校主的恩情,更是铭感肺腑,终身永志。

附注:作者年近八旬,曾在中央商业部任职,一九八五年离休,但仍潜心学习书法,旅居香港後,曾获全港耆英书法比赛冠军,并担任社区书法导师和其他义工。


刘英烈校友在2004年5月中国海军编队停靠香港时留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