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忘的母校师长们------吴东平(美国)高中76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2 【字体:
大 中 小】
令人难忘的母校师长们 吴东平 (美国硅谷) 高中76届3班
|
作者吴东平近照
|
【作者简介】吴东平,初中74届6班,高中76届3班。77年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工程),84年进北京邮电大学读研(光纤理论),曾在上海、南京从事科研和教学。92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半导体光学),96年起在硅谷工作(激光器和光学)。
偶然的机会从互联网上发现自己在母校的一张老照片(地震测报组),我随即时空漫游于“芙蓉网”,惊喜地发现诸多师长和学友们的名字、照片和文章,不禁勾起我对30多年前的回忆和留念。
严格地说,我的“母校”是从位于校园西院的梅山小学开始的。记得大约在1970——1971年间,我从福州郊县闽侯的樟岚小学转入,没过多久,正值学校恢复五年制,幸运的我连同本班的其他三位同学(张子泽、黄少琼、罗秀梅)直接从四年级升入新华中学的初中一年级,从此正式成为国光的一员。无意之中,我这因文革动乱四处漂泊,迟至九岁才上小学的孩子,一下子又追回了被耽误的时光。
前左侧:吴东平 正面左起: 黄东红、李志雄、张子泽、 戴金镛老师、洪丽蓉、李清珠 其它姓名候补
|
升入初中的首位班主任是地理教师戴金镛先生。记得第一天,他面对大家而背朝黑板,似乎漫不经心随手一画,一个完美的地球出现在黑板上,顿时所有的人都被震住了!接着戴先生又迅速勾勒出一幅中国地图,各省的边界和轮廓,准确无误地与地理课本吻合。正是这一震撼的开始,使我从此与地理乃至地球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后我参加了地震测报组,初探地震测报科学的奥秘。高中毕业后,我曾执教整个初一、二年级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达一年之久。77年高考时,我差点投考地质或考古专业。
黄星洲先生是我的第一位英文师长。从他的名字和同学传说得知他是一位新加坡归侨。黄先生那热情爽快的性格和独特的英式英语令人难忘——即使多年后我已完全融入美式英语环境,仍不改最最基本的英式英语发音(例如stop)。去年当我漫步在新加坡街头上,很自然地想起了黄先生。
从初二到高二,谢绵湘先生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非常平易近人、说话风趣,除了用普通话外,还常用闽南话辅以解释,使我既学了数学,也学习方言。他不仅管大家的学习和个人成长,也照顾同学们的生活。每当班委会讨论助学金时,谢先生对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对于经济上困难的同学,他更是建议给予及时的帮助。多年以来,只要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我就想到福建;而想到福建,思绪就自然漫游到了梅山和母校;而在母校的点点滴滴,又处处使我联想起敬重的师长——谢绵湘先生。
余山先生不仅是我高中的化学教师,也教过我哥哥,尽管和其他教过我们兄弟的师长一样,对我们有不错的印象,但余先生要求十分严格,从不马虎。母校的化学教学十分出色,许多内容和讲授方法形象易懂,深入浅出,让人终生受益。例如:“化学价口诀”,从国内读研时任家教,到如今在国外教授子女,我一直在使用。当年高考紧张备考之时,我惊讶地发现唯有化学我不需要复习——因为当年师长们已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大学本科学习的材料工程专业乃至今日的工作,仍与化学息息相通。欣闻余老先生退休后仍在无私奉献,为社会继续发光发热,其敬业献身精神让人为之肃然起敬!
如果母校的科学楼和标本室是座稀有而不易接触的宝库,那么母校的图书馆则是一眼源源不断触手可及的知识源泉,而在此细心呵护、默默辛劳的就是洪碧鸾老师!虽然洪老师并未教过我,作为她儿子晓峰、晓南的学弟和每周一次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我却直接得到了她的帮助和教诲。在那文化书籍极为贫乏的年月,自学日语的我曾奉家母之命去图书馆查寻鲁迅先生与内山完造的日文通信集,洪老师不辞辛劳地帮我查找并破例让我借出学习,此情此景我深深铭记在心。我非常钦佩洪老师在艰苦环境和条件下,独自抚养子女成才的伟大的母亲精神!
六年的母校学习和梅山生活,对我无论是学业上还是人生道路的铺垫上,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直至30多年后的今天,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我,依旧为是国光母校的一员而自豪!谨以此文献给母校,献给那些辛勤培育我的师长们!衷心祝愿母校继续根深叶茂、飘香四方!也衷心祝愿芙蓉网蒸蒸日上,越办越好,继续成为海内外国光校友们交流的金桥!
2003年四位代表美国加州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Mathcounts>荣获第一名的学生, 在白宫获美国总统布什嘉许并合影留念。 左二.作者吴东平之长子 右一.美国总统布什
|
相关作品